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豫剧共返回5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豫剧祭酒张岫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8期  作者:燕京散人 出版时间:1977-08-25
    关键字: 张岫云 豫剧 戏曲

    梆子是形成国剧的来源剧种之一,有河北梆子(俗称京梆子),山西梆子(晋腔),陕西梆子(秦腔),与河南梆子(豫剧)之分。豫剧又分豫西腔和豫东腔。豫西腔低迷悲悽,多为苦戯,过去名伶有常香玉;豫东腔高亢,花梢,适宜喜剧,过去名伶有陈素眞(狗妞),这两位可称代表性人物。现在台湾的豫剧旦角祭酒张岫云,河南临颕人,小时候就喜欢哼豫剧,但是家敎甚严,不许学戯。抗战期间,逃难离家,才有机会自主地学戯。民国卅一年起,她先后从常香玉的师妹宋书云,和陈素眞的先生樊粹庭学习!因此

  • 文章王海玲致力豫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劉台柱 出版时间:1974-03-25
    关键字: 王海玲 豫剧 团长 演员

    在舞台上身段灵巧,扮相绝佳;舞台下个性直爽、活泼的飞马豫剧队当家花旦王海玲,从小就酷爱演戏,而且最喜爱演俏皮的花旦戏。演了十四年豫剧的王海玲,在家是独生女,她小时候就喜欢看平剧与歌仔戏,看完了戏囘家就在家里翻跟斗,比划着演出,兴趣的高昂,奠定了她长大学戏的基础。而且她学过芭蕾舞,对身段方面下过苦功,在八岁时进入「飞马豫刘队」学戏,学了八年才出科,出科演出后至今又唱了六年的戏,所以无论唱工、做工她都能达到炉火纯靑的地步。谈起在剧团的学习情形,她表示:学戏

  • 文章劉海燕角逐本屆文藝奬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莊良田 出版时间:1977-04-25
    关键字: 刘海燕 豫剧 旦角

    豫剧改进委员会理事长张金鉴推荐刘海燕小姐角逐本年中国文艺协会第十八届最佳表演文艺奖。刘荷桂,艺名海燕,河南省夏邑县人,三十岁。四十九年四月一日入海军陆战队豫剧队学生班,习艺六年结业。在豫剧名伶张岫云女士及诸戯剧界各名敎师之敎导下习艺。刘小姐擅演小生、武生、反串靑衣、花旦、老旦及彩旦。演出迄今计十七载。参加舞台演出有以下各名剧:一、杨金花(反串老旦)曾蒙总统 蒋公颁奖荣殊,嘉许为发扬忠孝节义、激励士气、振奋人心之最佳戯剧。二、演出红线盗盒(反串武生姜四维

  • 文章飛馬名旦王海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6期  作者:田航 出版时间:1975-06-25
    关键字: 飞马剧团 豫剧 王海玲

    飞马,是属于海军陆战队的一个剧团的名字,这个剧团并非国剧,亦非越剧、川剧、湘剧、淮阳剧,乃是流行最广,听众最熟悉,而剧情也最通俗,尤其白口与词句也令人最感到亲切的一种地方戯,就是豫剧,它的俗名,则叫「河南梆子」,在目前来说,更是「祇此一家,并无分舖」的。由于河南的方言是「中州音」,故而黄河流域一带的老百姓都能听得懂。再由于它的词句不尙文饰,所以不论妇孺,甚至于多能朗朗上口,因之,这一剧种可就有了潜力了!大凡一件事,特别是一种含有宣传,或敎育意义的事,越是

  • 文章王海玲只手擎天豫剧场生气蓬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8期  出版时间:1986-08-30
    关键字: 王海玲 豫剧演员 传统剧目 豫剧演出

    海军陆战队豫剧队的演出票房好过国剧队,尤其前、昨两晚两场「王月英」都接近全满,观众反应热烈,豫剧剧场又恢复蓬勃生气。豫剧队演员有限,地处偏远,每隔三数月来台北定期公演,几乎都卖王海玲一个卡司,七天戏码由她单挑主演六天,但票房始终不输台北阵容坚强的国剧队。尤其前、昨两晚,豫剧队再度贴演广受欢迎的「王月英棒打程咬金」、「王月英閙殿」,俚俗率眞的角色个性、粗犷逗趣的鄕俚台词,不断获得满堂彩,充分表达了地方戏曲强烈鲜明的生命力。豫剧观众也从过去的河南老鄕,拓展到

  • 文章河南戲講究眞情流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5期  作者:陳宏  出版时间:1985-05-30
    关键字: 河南戏曲 豫剧队 豫剧品评

    陆战豫剧队在台北的人缘很好;不论什么时候演,总是把台底下「暖」得「热烘烘」的。河南老鄕固然是多来捧场,就是一些年轻的学生们也常为座上客。「河南戏怎么会那样的使人感到亲切?」有位大学生模样的人在文艺中心的大厅里问一位老先生。「它怎能不亲切?」是满口的浓郁鄕音:「从前,在家鄕,只要在平地上放一张桌,两把椅子,周围再用几条板凳一隔,就可以开戏了,演的人,和看的人,没有距离,所以演的人也要和看的人一样,不但说话要「白」,要使每个人都能听得懂,就是「唱」也要和说话

  • 文章漫談安陽的洛子腔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5期  作者:馬自強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洛子腔 豫剧改进会 《蓝桥会》 梆子戏 豫剧品种

    唐山洛子(蹦蹦戏)、河南曲子(黄河以北没有)均是地方戏剧,他的通俗易懂,道尽人间善恶,表扬忠孝节义,并不比唐山洛子差,而其腔调优美,荡人心弦,比曲子实有过之,唐山洛子河南曲子能迷人,安阳洛子又何尝不会迷人,家鄕人常说:「提起福成儿(注一)[1],跑断鞋绳ㄦ(注二)[2]」,像这样跑(多为徒步)数里或数十里者看戏,来回需大半天的躭隔,放下一切活儿不做,在农业社会中有多大损失!你能说他不迷吗?安阳洛子,通俗易懂,曲调优美怡人还在其次,最使人崇敬的,是演员的敬业

  • 文章就我所知谈豫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2期  作者:狄震  出版时间:1975-12-25
    关键字: 豫剧 张岫云 豫剧改良 樊粹庭 常香玉

    关于河南梆子戯,又称豫剧,在中原文献问世后,各位方家发表过不少高论。张若鉴,杨琏,王立忠三位都是内行人,金鉴老师能唱穆桂英挂帅,对花枪,红娘等剧全本,更是内行中之内行。我生也鲁钝,不谙音乐,又不懂戯曲,但对河南梆子特别喜爱听、看和欣赏。抗战前在开封捧过陈素眞,堪称「捧狗团」中一名小卒。抗战期间由四川囘豫,每过宝鸡,则必听常香玉的西厢记与木兰从军,那时老同学樊粹庭(郁)在西安正组科班狮吼豫剧团。要看够听够才离开。民国三十四年素眞住重庆南岸黄角桠,我因职务调

  • 文章豫剧队新秀辈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4期  作者:陳正毅 出版时间:1981-04-25
    关键字: 豫剧 海军陆战队豫剧队 王海玲 豫剧演员

    虽然是两、三个月才轮到一次国艺中心档期,海军陆战队豫剧平常也不闲著,晚会和劳军演出,经常使该队仆仆于南北道上。以最近为例,大年初三起,该队就应全省各地爱好河南戏同鄕团体邀请,到处演出,加上来台北参加戏剧节大陆地方戏公演,几乎没有一天空闲。严格说来,十日起在国艺中心的档期,已不是该队今年的开锣演出。这样忙碌的演出,使豫剧队的新生代,不断在舞台成熟;廿多年来,豫剧队培养出来的新血轮,有第一代的王海云、李海雯、王海玲、刘海霞、刘海燕等人,她们已成为队上不可缺

  • 文章豫剧——河南梆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0期  作者:賈文斌 出版时间:1977-10-25
    关键字: 豫剧 河南梆子 剧院 演员

    一 抗战前开封的三大戏院二 豫剧的扩张凡是河南人足迹所到之处,都有豫剧的音向,演员们将中原文化传播到四面八方,可以说不遗余力,无远弗届。西至陜甘靑的西安、宝鸡、平凉、兰州、天水、汉中、西宁等地,西北至长城边缘的宁夏,通过大戈壁(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而直达天山脚下的廸化,东北至韩国的巨济岛;南至安徽及京沪与越南富国岛,越北的蒙阳营区;东至台澎金马,演员们走遍了万水千山,倍切辛劳,传播中原文化、任重道远、九转功成,终能誉满中外。而致我中原文化,昂首濶步

共56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