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所見所聞我思我想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74期  作者:樊景周 出版时间:1992-04-03
    关键字: 返乡 郑州 漯河 街景市 饮食 感想

    一找有没有四十多年没有沾过嘴的油馍(油炸面食是论斤卖的,和南方的油条做法不同)、糊拉汤(这也是河南人小吃之一,是属于汤类),我们找了二条街,都没有找到,问的结果是「油馍、糊拉汤很早都没有了,现在就是这样」,(掌柜的拿起一根油条,又不像我们在台湾吃的那样,没有糊拉汤,有牛羊肉汤)。好吧!我们只好迁就一下,每人叫了一份,吃起来,眞是大失所望,这和四十年前的味道完全不同了,这是我们回到家乡,在吃的方面,它所给予我的第一个印。从街上急急的回到旅社,一进门服务生便

  • 文章侯故代表麟事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3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人物事略 抗日战争 家庭成员

    先生讳麟字瑞生,系河南省宁陵县人,生于民国前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父亲应吉公母陈氏,礼义传家载誉乡里, 先生幼承庭训,学宗孔孟,为人忠谨。时值逊清末造,天下扰攘,乃矢志从戎,先后卒业于西北干部学校与中央陆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二期,卒业后参加东征、北伐、抗战、戡乱诸役,屡获上峰记功嘉奖。民国十六年北伐战役中, 先生担任营长,守彰德侯庄之役,以一营兵力,击败敌军何柱国一师之众俘获战车十七辆,战果辉煌。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寇在芦沟桥发动侵华战争,委员长

  • 文章兩棵大楊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1期  作者:劉心敬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怀念亲人 回忆往事 故乡印象 童年趣事

    故乡河南省伊川县西南边陲,有个小村落,名叫沿村,出村庄东门,向北转的大路旁,有两颗并排直立的白杨树,从我记事的那一天起,这两棵高拔粗壮的树,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这两棵大杨树相距不到两米,它像两个卫士一样,守护着我村子的寨门。三爷总是讲:「这两棵大杨树是咱家兴旺发达的征。」村中人也常对我说:「这两棵大杨树聚风水,是咱村平安富裕的屏障。」据说这两棵大杨树是清光绪年间,由我家先祖种的。到我记事时已五十多年了。当时是种在我家的一块地旁。民国十八年,为御匪患

  • 文章天下人都在看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9期  作者:老康 出版时间:1987-09-30
    关键字: 天下人都在看你 人物事略 学者观点 国家形象

    美国盟军军官招待所,设备虽,嫌简陋,倒也整齐淸洁。可是,菲律宾政府派来的勤务人员的表现,却是令人遗憾的。我们到宿舍管理处的柜台上办理登记,事毕,管理员递给我们每人一张字条,内容大意是:此地是全世界小偸最多的地方,小心你的钱财与贵重物品!如有遗失,本基地恕不负责。这件事使我印深刻,也对菲律宾人的印恶劣!行李放下,洗了个澡,细读住宿规定及服务项目后,便拨个电话召来军用轿车一部,送我到军官食堂吃饭—谁知道一下车,菲律宾的驾驶兵就伸手讨小帐!我看到一名身装国家

  • 文章大匠誨人有典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2期  作者:李霖燦 出版时间:2011-04-01
    关键字: 李济 纳西族 象形文字 中央博物院 著述为文

    民国九十七年我偕内子到昆明丽江走了一趟总共八天的行程,丽江的语言我们是听不懂的,他们讲的是纳喜语,只是中共统一了语言,人人都会讲普通话,但是他们的文字依然停在形文字阶段,于是我想起乡前辈李霖灿先生,稍有点知识的纳喜人都知道他的大名,并且称他是「教父」。今天从旧报纸里看到李乡长于七十四年十二月卅日在中央副刊上发表的这一篇「大匠诲人有典型」文章,感触良多,实有再披露一读的必要,也为这乡前辈致崇高无尚的敬意。 华羽识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