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甲骨文共返回3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照亮中國古史的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亮軒 出版时间:1976-03-25
    关键字: 董作宾 甲骨文 往事回忆

    他是硏究甲骨文的权威。」「中国上古历史的专家。」「一个书法家,篆刻家,字写得特别多。印刻得特别少。他写的艺术批评不错。」「我知道他是古文字学专家,可是那个我不懂。我喜欢的是他的随笔散文,你有没有读过他的『飞渡太平洋』?收在中学课本里。」「董作宾?我不太淸楚,不过名字倒很熟,是不是台大的一位敎授?发掘出来好多甲骨文的那个人?」如果你抓住任何一位大学生,问他们「董作宾是谁?」他们很可能给你这许多不同的答案。那麽,董作宾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只限于用一句话

  • 文章梁东淑教授《甲骨文的深奥与美》王序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8期  作者:王宇信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梁东淑 甲骨文的深奥与美》 甲骨文 国际研讨会 汉字研究

    是韩国汉学发展的希望。令我高兴的是,梁东淑教授自一九九六年在淑明女大成立九十周年召开「甲骨文国际研讨会」会后,一直为韩国的甲骨学研究的发展和研究的国际化而努力。我当年参加会后,回中国写过一篇报道说,在当前欧美、日本甲骨学研究后继乏人的情况下,韩国的中国学、甲骨学研究正在崛起。而十四年后釜山庆星大学「汉学研究所」的成立和「汉与文字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及专门刊物《韩国汉字研究》创刊号及第二期的出版,就说明了韩国学术界对汉语、汉字研究的重视和研究力量

  • 文章考古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陳仲玉 出版时间:1980-01-25
    关键字: 安阳殷墟考古 傅斯年 甲骨文 李济 考古学

    破了殷商地层,那时就应该见到甲骨文。即是明朝万历年后,居民复居该地,有四百多年的日常生活中挖地,更应该发现到甲骨文。其实,并非没有发现到,而是糟蹋了它们。据董作宾先生的调査,这种器物最早发现到时多将之塡入枯井,后来可以卖给中药舖做「龙骨」、「龟版」。安阳当地有一个名叫李成的人,是一位剃头师,他兼营「龙骨」生意,以所得的大片甲骨卖给中药舖,小碎片磨成粉做「刀尖药」;每年的春会时节,赴四鄕兜售,作治疗创伤止血的药物,在他的一生中不知毁去多少甲骨。最痛心莫过的是,甲骨

  • 文章董玉京集醫學文學於一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4期  作者:華羽 出版时间:2005-10-01
    关键字: 董玉京 医学家 佛法 甲骨文 学术研究

    有莫大关系。在董彦堂先生手札中:「值公余返家,侍余作书,辄对甲骨文有极高之兴趣,询答不忘,且喜古文字学,稍有造诣」。从以上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到董玉京对甲骨古文字的爱好,一边行医一边苦修甲骨学,并行之于书法,多次将书写的「甲骨文字」举办展览以及出版有关「甲骨文」的专著。他孜孜矻吃的从行医时间夹缝中,学习了几十年的甲骨学。因此才受到河南运台古物委员会于镇洲乡长的重视,商请为河南做点事,那就是民国三十八年国民政府教育部自重庆空运来台三十八箱的古物,有一部份为初创

  • 文章平廬的篆刻與書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臺静農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董作宾 篆刻 书法 甲骨文 人物回忆

    鉥汉印以至吴缶庐的风格;文字则由甲骨文以至大小篆。尤为难得者,能入于古而不泥于古,时出新意而与古印鉥精神无不契合。由于他是古文字学家,学养深厚,才能一出手便不同凡响。他如果有时间,能多刻些,一定能够为印苑开辟一种新意境。他于印材并不选择,好石固佳,劣石亦可,在四川鄕间,劣石无从得,则以红豆木制印刻之。不特能刻木,还能刻银刻牙,既朴质,又自然,了无刀凿痕,足见此公本领。昔年他在北平读书时,能刻极精工的玉筋文,曾给朋友们刻过。民国三十年时他的眼就花了,感到刻印

  • 文章一片追思之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董作宾 甲骨文 学术研究 人物悼念

    硏究甲骨文的人虽然不少,我认为董作宾的成就,没有人能比得上」。这是当代名教授屈万里在去年纪念董作宾逝世十周年所说的话。一个人如果是为理想而奋鬪,要为硏究而生活;那么,董作宾是完全做到了!他一生从发掘甲骨文到硏究甲骨文,乃至书写甲骨文,始终努力以赴,从不懈怠!这样一位学者,是値得我们敬仰的!董作宾,是名教授、考古学家,也是中央硏究院第一届院士。曾任该院历史语言硏究所所长,甲骨文硏究室主任。他生前节俭朴实,所有的一点积蓄,全都花在「甲骨文」身上。将发掘所得

  • 文章我的父親 與甲骨文書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董玉京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董作宾 甲骨文 专家 书法 悼念 回忆

    终生为甲骨文奉献我的父亲(董作宾、字彦堂、号平庐老人)在民国七年二十四岁时考入河南育才馆,从时经训先生受「商简」,始知有甲骨文。民国十一年入北京大学作旁听生,初学甲骨文字,用油纸影写「殷虚书契前编」拓本,其摹写甲骨文字自此始。民国十七年,中央硏究院历史语言硏究所成立,聘我父亲为编辑员,负责调查殷墟甲骨出土情形。由其观察和访问,见地上散布著无数小片甲骨,村民几家家有之,乃知甲骨之挖掘确犹未尽。遂提出报告,并拟定发掘计画,更自同年十月起至民国廿六年这十年

  • 文章幽篁齋雜記紀念董作賓先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5期  作者:陳宓靑 出版时间:1971-05-01
    关键字: 董作宾 甲骨文 四堂 安阳殷墟

    世系与史记几乎完全相同时,那份欢喜雀跃,不言可知。(四)彦堂先生在甲骨学上的成就是「四堂」(雪堂、观堂、鼎堂、彦堂)中最高的,十三次的安阳殷墟发掘工作(这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由政府支持,大规模进行的考古工作),先生几乎无役不与,出土后数万片的甲骨之整理、拓印,亦均由先生主其事(先生摩挲经手之甲骨片数以万计,而自己曾无一骨一甲之藏),而在甲骨学上划时代的发现:贞人说(见大龟四版考释)、断代硏究说(见甲骨文断代硏究例),用量天尺及天文学知识硏究上古历法等,俱由先生

  • 文章懷董作賓老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12期  作者:田倩君  出版时间:1983-12-30
    关键字: 董作宾 甲骨文 考古学家 悼念 恩师

    此这般照办,去敎大学。」说到这里老师有点赧然。顾先生了解他学有根柢,才鼓励他去敎学,老师虽然没拿到大学文凭,确实受过大学敎育。一位甲骨文兼考古家,别人以为是一个老古板,其实不然,他老人家轻松风趣说话略带幽默,擧个例子,有一次硏究室有点事,我到老师府上,他正在书房写字,听见我来便说:「你先在客厅坐一会儿,我写完就来。我和师母在谈话,收音机播放出「敎我如何不想她」。「这歌虽然浅显,却是百听不厌。」我自言自语。师母顺口说:「这是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写的。」我说:「他不敢

  • 文章茶叶蛋与甲骨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2期  作者:林喆  出版时间:2012-04-01
    关键字: 梅可望 吕素琳 茶叶蛋 安国钧 甲骨文

    见其埋首读书和写字。他尝说书法艺术,没有止境。学书法要持之以恒,永续不辍,日子久了,就会卓然成家。梅夫人雅好翰墨,临池不辍。时向安先生请益,并致「梅家茶叶蛋」,安先生品尝之后,认为是人间美味,赞不绝口,灵机一动,写下「梅家茶叶蛋;安舍甲骨文」五言联,赠送梅夫人。她看了以后,写了一首「茶叶蛋与甲骨文歌」唱和,词曰;「安家有位不老人,年近百岁见精神。吟诗作对是高手,甲骨文字研究深。悠悠潇洒享清福,永寿无疆定为眞。旨酒佳肴宾朋乐,梅家茶蛋最香醇」。并请我用毛笔

共34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