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由来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曲溝鄕和東夏寒槪況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7期  作者:李士温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曲沟乡 夏寒村 唐朝古墓 名称由来

    曲溝鄕位於安陽市西十二公里,緊鄰西郊、東風,南界龍泉,西接水冶,北界洹河與蔣村、洪河屯鄕瀕臨。除南界部分丘陵外,大部平原。河渠縱橫,土壤肥沃。安林公路、鐵路貫穿中部,交通方便。面積約三十八平方公里,耕地面積四萬三千餘畝,全鄕二十二個村(曲溝分燈塔兩行政單位),人口四萬六千餘人,均爲漢族,鄕政府駐曲溝集。曲溝古名干戈溝。相傳春秋末年,諸侯國交戰於此溝,勝者在西六里東彰武村表彰武功時,始將交戰溝命曰干戈溝。後來孔子經過這裡,因惡於征戰,遂曰:「渴死不飮盜泉水...

  • 文章黄山的奇與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3期  作者:魏仰賢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黄山景区概述 名称由来 黄山揽胜 名胜古迹 游记

    寺、北海清凉台、光明顶、炼丹峰、赏花精舍、气象台、飞来石、双剪峰、回音壁等景区。前山险峻雄伟、后山绮丽秀美。依气象变化,又可分为东、西、南、北海及天海景区,主要依一年四季,气象变化万千的云海而区分。前山景区属南海,后山景区属东海、西海、北海及天海。近来一般游客,为节省体力及宝贵时间,多先游后山景区,如体力充沛、时间够用,再继续游前山景区。因后山有缆车可以搭乘,可节省体力与时间。㈡黄山名称之由来古代称黄山谓「三天子都」,意即当时有三座大山,就是现在所指的天都

  • 文章肥皂坑的由来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9期  作者:吳崙陞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肥皂坑街 童年回忆 地名由来 故里新貌

    俩俩,挎著竹篮,提着棒槌,穿着艳丽的服装,到坑边洗衣,有节奏的棒槌声此起彼伏。炎热的盛夏,肥皀坑街的居民、老人,背着小罗圈椅,扛着蒲蓆,到树荫下乘凉。儿童们在树荫下游戏,摆方、走斜。树上鸟儿歌唱,夏蝉争鸣。肥皀坑是一幅美丽的自然图画,是肥皀坑街居民的消闲地、纳凉处。在一个夏季的夜晚,很多老人在坑边乘凉。我问几个老爷爷,这个坑为甚么叫肥皀坑呀?几位老人便讲起了肥皀坑的由来:很早以前,肥皀坑这个地方是一个低洼地。略成正方形,边长八十米左右。每年夏季,便积一些

  • 文章宛西地方自治與陳舜德(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11期  作者:高應篤 出版时间:1970-11-01
    关键字: 宛西地方自治 陈舜德 历史由来 三民主义

    百忙之中,搜集资料,撰写「宛西地方自治与陈舜德」一文,仓猝完稿,无暇润色,错误疏漏之处,恐所难免,尙希时贤,多加指敎。二、宛西地方自治的由来「宛」是河南省南阳的简称,也就是南阳县的旧名,像「渝」字代表重庆,汴字代表开封一样,「宛」是河南省西南的重鎭,为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位于白河上游,为通湖北省的要冲,「宛」属之西边,有淅川、内鄕、鎭平、邓县四县,都为专员公署之辖区,故称「宛西」。明了了宛西,而宛西地方自治,系由何而来,吾人研究宛西地方自治,不能不探本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