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演员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于珊在「吾土吾民」歷史連續劇中飾演珍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4期  作者:屈振鵬 出版时间:1981-04-25
    关键字: 于珊 吾土吾民 珍妃 演员

    看过「皇天后土」的观众,谁都不会否认在该片众多明星演技大竞赛中,于珊及刘延方的表现最抢眼,他们的戏虽然不多,可是演技却相当突出。在「皇天后土」中,于珊演一个女红衞兵,有非常令观众激赏的内心戏表现,她在这部电影中的演出获得好评无数,精湛的演技不是偶然表现出来的,而是她下过比他演员更多的功夫所揣摩获致的。于珊从华视连续剧「玉玲珑」的演出崭露头角之后,被华视肯定是很可以造就的演员,于是,安排她在最能够代表华视戏剧节目的「华视剧展」中作一连串的演出,才一年多

  • 文章王海玲致力豫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劉台柱 出版时间:1974-03-25
    关键字: 王海玲 豫剧 团长 演员

    在舞台上身段靈巧,扮相絕佳;舞台下個性直爽、活潑的飛馬豫劇隊當家花旦王海玲,從小就酷愛演戲,而且最喜愛演俏皮的花旦戲。演了十四年豫劇的王海玲,在家是獨生女,她小時候就喜歡看平劇與歌仔戲,看完了戲囘家就在家裏翻跟斗,比劃着演出,興趣的高昂,奠定了她長大學戲的基礎。而且她學過芭蕾舞,對身段方面下過苦功,在八歲時進入「飛馬豫劉隊」學戲,學了八年才出科,出科演出後至今又唱了六年的戲,所以無論唱工、做工她都能達到爐火純靑的地步。談起在劇團的學習情形,她表示:學戲必...

  • 文章談豫劇——河南梆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0期  作者:賈文斌 出版时间:1977-10-25
    关键字: 豫剧 河南梆子 剧院 演员

    一 抗战前开封的三大戏院二 豫剧的扩张凡是河南人足迹所到之处,都有豫剧的音向,演员们将中原文化传播到四面八方,可以说不遗余力,无远弗届。西至陜甘靑的西安、宝鸡、平凉、兰州、天水、汉中、西宁等地,西北至长城边缘的宁夏,通过大戈壁(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而直达天山脚下的廸化,东北至韩国的巨济岛;南至安徽及京沪与越南富国岛,越北的蒙阳营区;东至台澎金马,演员们走遍了万水千山,倍切辛劳,传播中原文化、任重道远、九转功成,终能誉满中外。而致我中原文化,昂首濶步

  • 文章郭小莊的媽媽是她精神支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85-02-28
    关键字: 郭小庄 京剧演员 人物回忆

    郭小莊有個好媽媽,雖然不管她台上的事,也不管她台下的事,却非管她在飮食上的事不可。人是鐵、飯是鋼。這個「飯」字就是「飮食」的泛稱。郭小莊在「雅音小集」籌備演出的前夕,能有現在那樣挺挺、壯壯,不能不說是她媽媽的功勞。不論多麼忙、多麼累、多麼晚,只要郭小莊一回到家,媽媽爲她準備好的「無鹽烤牛排」,以及「枸杞、紅棗燉雞」、或「燉甲魚」,都保持到最適口的溫度。已經到了緊鑼密鼓的狀態,除了每日的例行集訓,爲了跟國樂伴奏練默契,雅音小集的成員們,每個星期的一三五晚上...

  • 文章《別廷芳傳奇》拍攝散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3期  作者:白妍麗 畢耀明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别廷芳传奇》 电视剧 导演 演员 剧组

    是那寄生草一篷。在摄制中,霍德集倾注了满腔的热忱,他修改分镜头剧本时常到深夜,白天又投入了紧张的拍摄,在「土匪」烧杀抢掠的「炸点」戏中,霍导演深入到群众演员中现场说法,一遍不成又来一遍,浓烟熏黑了他的脸庞,他全然不顾,直到全景拍完为止。·情有独钟「姊妹花」此次《别》剧中,别廷芳的情人三娘和妻子二娘分别由来自山东话剧院的邓淑丽和北京美术学院的谢丽萍饰演,她们都出生于一九六二年,个头、身材、长相也都差不多,不知相的人还眞认为他们是姐妹哩。剧中有一场戏是演二娘结婚

  • 文章王海玲隻手擎天豫劇場生氣蓬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8期  出版时间:1986-08-30
    关键字: 王海玲 豫剧演员 传统剧目 豫剧演出

    海军陆战队豫剧队的演出票房好过国剧队,尤其前、昨两晚两场「王月英」都接近全满,观众反应热烈,豫剧剧场又恢复蓬勃生气。豫剧队演员有限,地处偏远,每隔三数月来台北定期公演,几乎都卖王海玲一个卡司,七天戏码由她单挑主演六天,但票房始终不输台北阵容坚强的国剧队。尤其前、昨两晚,豫剧队再度贴演广受欢迎的「王月英棒打程咬金」、「王月英閙殿」,俚俗率眞的角色个性、粗犷逗趣的鄕俚台词,不断获得满堂彩,充分表达了地方戏曲强烈鲜明的生命力。豫剧观众也从过去的河南老鄕,拓展到

  • 文章桂琴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0期  作者:秦慧伽 出版时间:1972-10-25
    关键字: 蒋桂琴 戏曲演员 人物回忆 歌行

    蔣女桂琴,天生麗質,酷嗜絃歌。卒業大鵬劇校。步武梅程,藝臻妙品。惜造物忌才,驟攖癌疾。肢體踐刖。雖在委頓之中,仍醉心藝術。終得大鵬師友之助,力疾演出「紅樓二尤」。悲歌甫歇,彩聲震瓦。蓋其勇於爲藝術而奮鬥之精神,有以感人者深也。因短歌以紀之。寶島春深躑躅紅。蔣家有女人中龍。髫年嗜曲由天授。楚貲吳謳信口工。負笈大鵬始展眉。新聲初試共驚奇。越箏湘瑟動合度。鶯轉鸞咽無不宜。妙舞能敎善才服。淸歌翻被天公妬。摧花風雨了無情。橫襲蛾眉致廢痼歌榭從今難獻身。撫膺長歎淚沾...

  • 文章壬子仲夏返國觀劇紀蔣桂琴事(新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0期  作者:陳穎士 出版时间:1972-10-25
    关键字: 蒋桂琴 戏曲演员 人物回忆

    本文作者陳穎士博士係河南開封籍,自幼生長並就學河南商城縣。大陸沉淪,輾轉來台,艱苦備嘗。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美國印地安納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美國鄂亥鄂州立大學東亞語文學系副敎授兼硏究班主任,有才名。 編者附識

  • 文章王海波花臉當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陳正毅 出版时间:1981-01-25
    关键字: 王海波 花脸演员 净行 包公戏

    菊壇有句話,「千生萬旦易得,一淨難求」,用以形容花臉人才的難得,被認爲在淨行很有潛力的女花臉王海波(河南人),卻不這麽想,倒不是她自甘「菲薄」,而是在她以花臉嶄露頭角前,她曾因個子太高,在劇校分科時,可以扮得漂漂亮亮的旦行不敢要她,先後學了小生、老生,又沒成甚麽氣候,說來反而是花臉容易。人家入劇校坐科時,都是十歲左右,頂多也不過十二歲,王海波入小海光時,卻已是十三歲的大女孩了;這個「高齡」,使她在練幼工時很吃了一點虧。到現在,走上唱工爲重的銅錘花臉,一方...

  • 文章張玲·習武·展長才 冷月·孤星·劍無情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義民 出版时间:1977-04-25
    关键字: 张玲 演员 侠女 电影 歌唱

    自幼练习国术,颇具功夫基础,且又能歌善舞,反应灵敏,可以说是一个很难得的演员材料,目前她正如旭日东升,未来的光明前途,实在无可限量。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