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河南教育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作育英才近半個世紀王宜信老師典範永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4期  作者:王宜忠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王宜信 河南乡贤 河南教育

    乙亥年新曆五月二十五日,安陽縣銅冶鎭南西爐村爲了銅冶中學王宜信老師,因患胃癌醫治罔效而去世,特地在村莊北頭廣場,佈置公祭場所,以便利到場悼念這位獻身於敎育界長達四十八年之久的優秀老師,到會知名人士,除了鎭內各中小學師生數百人外,縣長石東林,敎育局長,安陽日報特派記者等,也到場追念,筆者與王宜信老師,雖爲叔伯兄弟(我比王老師大兩歲),但生前二人因志同道合,故二人相處猶如親兄弟一般,密不可分,可惜此次筆者於新曆五月二十三日第二次返鄕探親那天,正是由北京回家途...

  • 文章黄國璋的理念世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3期  作者:韓鼎洛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黄国璋 河南乡贤 国瑾中学 河南教育

    后来黄父八十多岁时,依然耳聪目明,健步如飞。中间黄国璋在运城曾患麻疹,父母闻之色变;当年麻疹在医药不发达之运城,死亡率甚高,所以黄父即将黄国璋办理休学接回芮城,并决定由母亲带黄国璋回洛阳续读高小。未久,以同等学历考取河南省立洛阳中学,(原河南第八中学。)三年毕业。当时洛中尙无高中部,欲读高中得远赴开封或北平等地,因离家较远而作罢。洛阳中学毕业后,黄国璋一度面临就业之抉择问题,当时已入民国二十年代初期,国家已较安定,但整个国家经济仍处于贫穷阶段。洛阳位在中原

  • 文章张伯英先生与河南大学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8期  作者:李守孔 出版时间:1981-08-30
    关键字: 张伯英 河南大学 演讲 河南教育 河南水专 教育事业

    一张伯英(钫)先生对中华民国的建立、讨袁、护法、北伐、抗战、剿匪诸役,贡献良多,功在党国,载诸史乘,为国人所稔知。至其关怀桑梓,建设地方,更为吾豫同鄕所乐道。民国三十二年秋,我就读河南大学文史系,听敎授们说:「伯英先生算是河南绅耆中对河南敎育最热心的一位了。」以后肄业的四年期间,曾听过伯英先生两次讲演,一次在西安新城广场,一次在开封校园礼堂,在流离迁徙中蒙受到生活的照顾,事隔虽三十余年,仍留着深刻的印象。二伯英先生和河大发生直接关系,要算民国十八年三月

  • 文章战前河南郷村敎育与郷村建设运动之回顾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9期  作者:孫秉傑 出版时间:1976-09-25
    关键字: 河南省 乡村教育 乡村建设运动

    商务印书馆自淸宣统元年(一九〇九)至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四十年间在大陆发行之敎育杂志全部旧刋,凡三十三卷三八二期在台影印发售,以供今日主持敎育行政及决定政策与硏究者之参攷。笔者战前曾撰写「河南辉县的鄕村敎育与鄕村建设运动」一文,发表于该杂志二十七卷第五号(廿六年五月十日在上海出版),迄已三十八年矣,兹在中央图书馆觅得,摘要敍述,以备编纂吾豫敎育史乘者之参证。

  • 文章战前河南郷村敎育与郷村建设运动之回顾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1期  作者:孫秉傑 出版时间:1976-11-25
    关键字: 河南省 乡村教育 乡村建设运动

    敎师三种的本领。分开来说:有事的时候,他可以成保衞国家民族的战士;有职业的时候,他可以成服务社会的敎师;失业的时候,他可以成改良农业的农夫。合起来说:他也就是眼前正需要的公民,将来国家的基石。辉县鄕村建设实验区,是由省立百泉鄕村师范学校,有第五区农林局,辉县县政府等主办机关,河南大学农学院及中国银行等赞助机关合组而成的。该区呈经河南省政府备案,于二十五年七月一日正式成立。兹将该区成立旨趣节录如下:第一、我们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在最短期间内逐渐现代化。我们

  • 文章张伯英先生与河南大学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期  作者:李守孔 出版时间:1986-01-30
    关键字: 河南大学 学校教育 水利工程 迁校

    一张伯英(钫)先生对中华民国的建立、讨袁、护法、北伐、抗战、剿匪诸役,贡献良多,功在党国,载诸史乘,为国人所稔知。至其关怀桑梓,建设地方,更为吾豫同鄕所乐道。民国三十二年秋,我就读河南大学文史系,听敎授们说:「伯英先生算是河南绅耆中对河南敎育最热心的一位了」,一次在西安新城广场,一次在开封校园礼堂,在流离迁徙中蒙受到生活的照顾,事隔虽三十余年,仍留着深刻的印象。二伯英先生和河大发生直接关系,要算民国十八年三月所创办之「河南水利工程专科学校」。当时伯英先生

  • 文章勤儉起家·平實立業 訪育達高職王廣亞校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2期  作者:陳慧 出版时间:1995-04-01
    关键字: 王广亚 河南名人 育达高职 私人教育

    ※四十五歷史的辦公桌一位成功的人物不見得會使用已有四十五年歷史的辦公桌,但一個人如果能在已使用了近半世紀的簡陋辦公桌上繼續籌畫運思、努力不懈,那他一定是位成功立業的人物。是的,王廣亞校長便是這樣一位以勤儉樸實起家,終於事業有成的人物。在偌大校舍中,創辦人兼校長室的那一張辦公桌,沒有一點華貴豪奢的氣派,默默陪伴主人走過一萬五千多個日子,開創了臺北、桃園兩所學校且學生人數衆多的育達高職。立校四十五年的育達高職有著一段艱辛的歷程,由草創的篳路藍縷,到今日的規模...

  • 文章劉鄉長錫五先生行藏述要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19期  作者:曹立淸 出版时间:1978-10-03
    关键字: 河南同乡会 教育工作 教育理念 八秩华诞 恩师

    一)河南同鄕会会刋「河南同鄕」杂志,征立法委员刘锡五先生八秩华诞的文章,刘先生是我的老师,而且他老先生的生平行藏我知道的也不少,所以我不能不执笔,因为篇幅有限,也只能就重要的部份写出来,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敎。刘先生是民前十四年生,乃是阴历前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那天,按阳历计算,应是八十有一,按阴历正是行年八十。他于民国六十四年十二月卅一日,出了一本「柳堂自传」,里面的记载,甚为详明,打开一看,可采录的地方不少,只好就特别侧重的部份摘出,便中也把

  • 文章豫籍留美學人凌冰博士的成就及其家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狄震 出版时间:1978-04-25
    关键字: 凌冰 人物传记 河南乡贤 教育改革

    幼时喜读梁任公全集,约略记忆其在「少年中国」文中有这么几句话:「老年人如夕阳,少年人如朝日,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喜谈囘顾,少年人希望将来」。任公富于旧学,又饱受欧美新知识,引文流畅活泼,议论头头是道。眞是娓娓动听,百读不厌。凌公此刻已届八六高龄,虽在夕阳时期,对以往的事,年月日都记得淸淸楚楚,与他谈起话来,好似读任公的文章,总是每谈不倦,由早晨谈到下午,有时忘记午饭。凌老师十一岁进秀才,二十八岁当敎育厅长,民国二年考河南公费留美得榜首。由以上三

  • 文章河南省立第一小学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0期  作者:趙同信 出版时间:1978-10-25
    关键字: 故乡回忆 河南省立一小 文化教育

    省立一小位于开封北门大街路西,原为河南存放粮食的北仓,故又名北仓小学,自十七年北伐成功始改名河南省立第一小学校,为满淸政府推行新政,在豫首先设立之第一所高等小学堂。设备完善,建筑美秀,师资优良,校长一席,自逊淸及民国,皆愼选品学兼优之士充任之。各科老师皆聘饱学、负责、有爱心、有耐心者充任。敎职员待遇最高,福利最厚,六七十年前,公敎人员并无现在所谓福利制度,但北仓小学无「福利」之名,而有「福利」之实。在校男女老师,每月大洋四十元(每元合今日新台币一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