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俗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又是高梁成熟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8期  作者:李祥亭 出版时间:1976-08-25
    关键字: 故土回忆 乡土民俗 青纱帐

    翻翻日曆,又是家鄕——秫秫長到屋簷高的時候了,一想起來家鄕的秫秫,就會連想起來頭頂上如同火盆般的大太陽,與脚底下好像熱鏊子般的大馬路。丈多高的秫秫,阻住了空氣的流通,沒有一絲微風,連樹梢子都不動一下,呆呆的任憑烈日的蒸晒。莊稼人熱得透不過氣,鋪條草蓆,坐在池塘邊的柳蔭下,手中不停的猛搧着自編的大蒲扇,算是消暑,也算是對暑氣的一種無言抗拒。在這個熱得要命的農曆六月,樹上知了噪鳴,微風不起,秫秫長過人頭之後,就是故鄕所稱「靑紗帳」了。秫秫就是高粱。每年一到此...

  • 文章故郷武聖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8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76-08-25
    关键字: 武圣庙 乡土民俗 故乡回忆

    三月正是「紅杏枝頭春意濃」的時候。春天畢竟是人嚮往和企盼的季節,雖然充滿了新的希望,但也使人撩起無限的鄕思;撥開塵封的記憶,不禁緬懷廣武縣西我村(油坊)西頭不遠,因靈應異常而聞名遐邇的「武聖關帝廟。」每當晚霞映着歸鳥,掠過天際,廟堂鐘聲盪揚出淸越的音符,跳躍在如畫絳紫的雲靄裡,巍峨的殿堂,肅穆而寧靜的顯得多麽祥泰而安謚;世間的溫馨和着我依戀的情愫,將爲飄渺的鐘聲,依希帶來滌塵空靈之感。這般景色也像一首充滿禪意的小詩,令人渾然忘我。當春雷警鐘似地敲醒了我的...

  • 文章河南孟縣醃蒜苔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6期  作者:豫孟東 出版时间:1980-06-25
    关键字: 腌蒜苔节 民俗 思乡 饮食

    日前我利用假日,到菜巿場去買菜,在一處菜攤上,我看見有六七把不太粗的蒜苔擺在那裡,一時我被這些蒜苔所吸引,使人久久不願離去。我用手輕摸着蒜苔,然後問老板說:「這蒜苔多少錢一斤?」老板說:「一斤三十元。」雖然它的價錢很貴,爲了要品嚐其新鮮,我決定買一把囘去,與家人共嚐其美味。蒜苔買囘來後,一半醃蒜苔,一半用幾兩上肉,炒盤肉絲,當我在廚房切蒜苔時,不由的想起故鄕的醃蒜苔節了。在北方的故鄕,每年一到初夏的四月,是盛產蒜苔的季節,又粗又長的蒜苔大量應巿,此時農人...

  • 文章青紗帳起憶中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7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8-07-25
    关键字: 青纱帐 人物回忆 河南民俗

    時値初秋,正是中原地區靑紗帳起,秋禾暢茂的時候,使人想起那嘉禾如蓬,綠色張天的秋景,不禁神馳!靑紗帳爲華北入秋特有的景象,尤以黃河流域中下游的中原,位于華夏之中,氣候中和,時序分明,黃壤鬆土,最宜農糧雜作,初秋嘉禾爭茂,靑紗帳起,曠野蔭蒙,綠色蔽天。尤以高梁等高長作物繁多,爲構成靑紗帳的主要作物。靑綠耀眼,非常美觀。中原地區,每逢入秋,大地綠縟暢茂,嘉禾叢籠,靑紗碧波,翠色映天,一望無涯。高梁稞深盈丈,玉米、芝蔴、粟穀、菸草、麻,深可沒人,豆棚瓜架隆起數...

  • 文章迎接牛年·細話牛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2期  作者:申明珠 出版时间:1985-02-28
    关键字: 牛年 谚语 文艺作品 地方民俗

    民國七十四年,歲次乙丑,肖屬牛年。我國一向以農立國,牛在農業社會裏,是重要的生產原動力,耕耘載物任重負遠,不但與人類日常生活關係密切,幷樹立了勤苦耐勞的美德形象。

  • 文章花子討飯新春吉利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2期  作者:馬濤 出版时间:1985-02-28
    关键字: 花子讨饭 吉利颂 地方民俗

    新年春節大發財,好哇!金銀元寶滾家來,好哇!前門進金子,好哇!後門滾元寶,好哇!驢駝金、馬駝銀,好哇!騾子駝個聚寶盆,好哇!聚寶盆上長棵搖錢樹,好哇!搖錢樹上落鳳凰,好哇!鳳凰點點頭,不蓋東樓蓋西樓,好哇!鳳凰擺擺脚,過年就蓋五鳳閣,好哇!金八狗、銀八狗、陽路口裏往家走,好哇!金蛤螞、銀蛤螞、陽路溝裏往家爬,好哇!每年正月初三至元宵花燈節,爲花子技藝討口豐收盛季,而多討人喜歡,這只限於中原北方廣大農村,所賜給的都是「年飯」,也就是白麪饅頭、黃米糰子、蒸包...

  • 文章端節鄕俗話香包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6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80-06-25
    关键字: 端午节 民俗 香包 民族意识

    每当朋友们在一块聊天,谈到我们的民俗节日时,总会问起「何以国人对端午节裕外的重视?」其实这正由于它特别具有浓郁的民族意识和传统的伦理观念,尤对加强民族精神敎育培育爱国情操,弘扬社敎等极具功能。即如其一是周末楚人怀才不遇,忧国伤时悲愤投江的屈原。其二是东汉孝女为救父投江殉身的曹娥。忠孝美德交相辉映,足为典范,至堪悼念。其三是相互关连的包粽子、赛龙舟。其四是夏令衞生保健有关的采香草、除五毒,贴馗魁像,飮黄雄酒,后项活动虽无科学引证,但寓敎于乐,则是不容置疑

  • 文章爐邊庭訓回憶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7期  作者:高安齡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安阳民俗 乡土风情 安阳古城 殷商文化

    我安阳城西大正鄕,东夏寒村人,幼年在城里彰德中学就读,每届寒假返鄕与父母团聚,一则尽侍奉双亲之责;再则亲受庭训之诲。因季値寒冬,北风怒吼,积雪遍地,农耕冬藏,鄕村人民工作,几乎全部冬眠,那时因无现代之影视休闲场所,人们唯一消遣,多数全家围火炉取暖谈天说地。我父亲常借用这谈天之机会,行无形之家教,故我名之曰:「炉边庭训」,其讲述重点,记忆所及,多取材教忠教孝事蹟,与地方相传之民俗典故,可以说,寓故事于教育,施庭训于无为,迁移默化,其选材之独到,讲述举例分析

  • 文章故郷風物舊時情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6期  作者:陳潔泉 出版时间:1985-06-30
    关键字: 乡土民俗 经历趣闻 驱雨放晴 南阳

    故鄕河南南陽,在霉雨季節裏,相傳有驅雨放晴的說法。一是用竹箆子扎個掃天婆,用布做好衣褲穿上,頭頂上梳個朝天髮髻,臉畫的怒目豎眉,把她掛在院子裏的樹枝上,手裏拿根掃粟茅,任其搖來擺去,好像在掃地的樣子,把她往樹上掛的人,口內唸唸有詞:「今天不住點,明天曬婆臉。」一是把洗衣服時,搥著用的棒搥,用繩子吊著手把的一頭,然後掛在門後頭的門閂上,那麼棒搥就滴溜那,晚上臨睡前,一家人都去用手搖搖棒搥說:「棒搥棒搥打滴溜,明天出個大日頭」,不過都是虔心敬意的。雨下的不耐...

  • 文章邓县的民俗与物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8期  作者:高應篤 出版时间:1978-08-25
    关键字: 邓县民俗 河南文化 社会习俗 人物回忆

    一、民俗醇厚邓县民俗,古称醇厚,悦礼义,劝农桑,有三代遗风,民国以来,军阀割据,政治失修,大姓凌纵,豪猾幷起,荏苻遍地,民不聊生,致蔑长幼之序,轻礼义之节,民俗士风,非复古昔之旧,迨加入宛西自治以后,匪患平息,民得安居,兴敎育,倡水利,使邓之民气渐苏,民风亦复,然对于婚丧喜庆,已趋俭约,不如往昔,盖人自始死以至终丧,及婚礼纳币,订期亲迎之属,士人多依礼行之,贫民之女,尙未及筓而育於夫家,长乃成婚,各处亦多有之,至居丧作佛事,临葬以鼓乐吹襍剧,以娱死者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