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母亲共返回3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追述母亲的嘉言懿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5期  作者:黃務成 出版时间:1980-05-25
    关键字: 母亲 追忆 思亲

    母亲是一位遵守旧礼敎的典型女性,距生于光诸(庚寅)十六年,民前二十二年四月初十,西历一八九〇年五月二十八日申时,卒于民国五十二年农历冬月二十一日,西历一九六三年元月五日辰时,享年七十有四。屈指算来她撤手人里已有十八个年头了,现在让我来追求她老人家嘉言懿行,不禁激起了我无限的哀思与伤感。母亲姓王讳秀贞「秀贞」两字来描述她的容貌品德,是再恰当不过。她家世居罗山南鄕王家大湾,那里钟灵毓秀,代出不少维新人物,全村仅仅七户,出身有名律师、医生、银行家、大学敎授等

  • 文章懷念大陸兩位親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4期  作者:王宜忠 出版时间:2013-10-01
    关键字: 亲人 母亲 妹婿 乡愁

    一、我的母亲:先妣生母王吴氏,闺名讳吴石的,嫁我先考王公日新,字盘铭之后,生三男一女,长男宜忠,小名河海,次男宜良,小名福海,三男宜让,小名玉海,独生女王林芝。惟河海我自幼志愿从军,幸能辗转来台居住,福海、玉海两个弟弟均早夭折,生母一人自不能在原籍南西炉村独居,乃往铜冶镇西积善村妹婿郭玉彬家中居住,故有:之诗句,思之能不恸心乎!二、妹婿郭玉彬:郭玉彬,河南省安阳县铜冶镇西积善村人,渠生于西元一九二八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五日,病殁于西元二〇〇一年农历三月

  • 文章媽媽的擀麵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7期  作者:木木 出版时间:1976-07-25
    关键字: 母亲旧事 晚辈回忆 思念故乡

    「天天吃」,天天吃饺子的话,那得天天包啊!我知道了,在许许多多的寂静的下午 母亲就是这样渡过的。她的花早上浇水,她的电视剧晚上才来,那麽午睡后妈就包饺子消磨时间!她一个人从和面、剁馅开始,边擀边包,包完后外出的人也都囘来了。今天,我囘到家里,感觉上一切都那麽温暖,妈也好像把我当客人一样待,饺子也特别为我包的,还不要帮忙,一个人独自的又忙了一下午。我感到好难过,泪珠也危危欲坠的好久掉不下来!妈!您是如何耐得住这静寞的屋子!妈!您是如何耐得下这份老调的工作!妈

  • 文章我家有位好媽媽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期  作者:黄彥直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人物回忆 母亲 军校 美德

    我妈妈在陆军官校服务,至今已整整二十又五年了。当初她刚进官校时,是个小姐,后来同我爸爸结了婚,成了太太,仍继续的干,再后来开始生孩子,就成了母亲,仍继续的干,又后来,我考进了官校,接受文武合一的敎育,妈妈又兼具了学生家长的身份,她仍一如旧贯的干下去。虽然她只是一个小职员,但二十多年来,遇到几次人员精简,都没被裁掉,而且年年考绩都在甲等以上,同事们便管她叫一号,大槪都公认她的工作成绩最好吧!的确,有时夜晩加班,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她也不发一句怨言,她那

  • 文章我哭母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王守中 出版时间:1994-10-01
    关键字: 母亲 悼念 回忆 辞世 潘太夫人

    我一生为国家社会工作服务尽力尽心,对祖宗后代无愧于心,所遗憾的是对母亲没有菽水之奉:每当午夜扪心,哀哀我母、生我劬劳,去我已远无以为报,虽愧为人子,却不足为外道:因为人生逢乱世,广大同胞其不幸遭遇之悽惨,远过于我的人有过而无不及,何止万千?祇好藏在心底,为今算来已有六十六寒暑。先母潘太夫人于民前卅八年出生在我县西北外郊十里之元庄旺族,世代务农,家大田多,骡马成群,人称潘家二大户。王家世居县西郊之西王村旺族,耕读传家,生活小康,晩清兵荒马乱,田园荒芜,村中

  • 文章畢呂立華女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黃務成 出版时间:1993-10-01
    关键字: 吕立华 生平 模范 母亲 贤妻良母

    国海次子国洪,均接受良好高等敎育,允文允武,在空军担任要职,精忠报国著有功勋,长女国涛适纪,亦学有专长,在退辅会荣工处服务,子孝孙贤,邻里钦羨。为人厚实的立华女士,疏财仗义,亲仁善邻,人有急难,常予周济,自奉至为俭约,待客绝不吝啬,有古人之风,此次膺选空军模范母亲,于母亲节在台南市接受表扬,荣获施市长治明曁党政军首长分别颁给「敎忠敎孝」匾额、银盾、镜屛与各类赠品,琳瑯满目,美不胜收。吕女士笃信基督敎,得天庇祐,获主隆恩,目前家庭环境已日渐改善,生活优游

  • 文章陈履安部长短文母亲是永远谢不完的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8期  作者:陳履安 出版时间:1993-01-16
    关键字: 家庭教育 母亲的伟大 母亲的影响力

    国防部长)陈履安民国五十年秋天,我在美国结婚的时候,母亲去主持婚礼。婚礼中一位长辈对我说:「你应该去谢谢妈妈!」我当下说道:「妈妈是永远谢不完的!」—我想,这句话应是天下为人子女的共同心声。我心中的母亲是完美的。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母亲总是在家等著;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她也一定在身旁陪你。她让你觉得任何时候,只要你需要,她都在。母亲很注意我们言行举止的规矩,和做人处世、应对进退的礼节。记忆中,她从不曾动气发怒,总是慈祥理性的用身教来引领我们。当我

  • 文章故鄕的棉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劉毓康 出版时间:1978-02-25
    关键字: 故乡风俗 怀念母亲 纺织技术 棉花纺织

    一疋布。㈨裁衣:从染房里取出来已经染色的布,如果未上辗子,还得浆洗一番,干后在石头上用棒棰槌布,布平整后,才能剪裁,一针一针的缝成衣服。四 结论故鄕的小孩子,自幼时都在有形无形之中,时时刻刻看见母亲每天辛劳,在无形之中对慈母发出由衷的敬爱,报恩之念也随之而生,在故鄕的忤逆儿女少之又少,都能做到孝顺父母,敬老尊贤,今在台湾的妇女,上焉者只顾到子女的生活,而不能以身作则,敎育示范,下焉者一天忙于牌桌或交际,甚至几天还不见儿女一面,则无形之中,与子女拉长了相处

  • 文章海天悼慈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5期  作者:張庚辰 出版时间:1975-05-25
    关键字: 悼文 怀念亲人 兄弟情深 母亲生平

    可是自先母来归之后,一连生下我们兄弟姐妹五人(姐一,兄弟二,妹二),可谓「食之者众,生之者寡」,于是家庭负担,日感沉重,然而父主外母主内,全家克俭,倒也过得去。讵料我十三岁那年,先父突患重病而溘然长逝!于是这里里外外的千钧重担就落在先母一个人身上了!这样沉重的担子,要是落在一般妇女的身上,我们这个家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可是坚韧的母亲,不仅毫无畏怯的挑起这付担子,而且还能高视濶步昂首前进!她敎姐妹们纺纱织布缝衣烧饭,自己率领我们兄弟二人下田耕作。春耕夏耘

  • 文章四時佳興成夢痕(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12期  作者:王臨冬 出版时间:1987-12-3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乡音乡情 回忆母亲

    轮皎月,那种尽兴嬉戏的快乐,今天的孩子们怎么也捕捉不到了。母亲摇着我,又唸诵那那首打油诗,「这雪下得猛,舖满了瓦陇,黑狗变白狗,白狗身上肿。」外面又飘着大雪了,冬日里大雪是常见的事,像棉絮,像鹅毛,全是人们对雪的形容词。日出而作的鄕下人忙完了几个季节,冬来了像是特意的让他们休息。雪愈是下得大,他们愈是高兴的说瑞雪兆丰年,心底升起对来年更多的希望。我家管牛的冯三伯,老得满嘴的牙都没有了,每下一次雪他那没牙的嘴笑开得更大的说:「麦盖三床被,头枕馍馍睡。」老人

共35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