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方言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安陽土話拾零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期  作者:扈先德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安阳土话 家乡方言 合音 土音

    弱冠離家,負笈南京,抗日軍興,于役軍中,八年轉戰,繼又播遷台灣,背井離鄕,屈指已五十年矣。家鄕土話,幾已遺忘迨盡,來美之後,偶遇一二同鄕人,言談之間,洞感安陽土話之聲調,異常親切,勾起無限迴憶。乃就兒時記憶之所及,得詞十餘,但大多有音無字,勉輔以注音符號,而列擧如下表,錯誤之處,在所難免。蓋希能就敎於同鄕諸先進,以收拋磚引玉之效也。以上所擧,大部爲名詞,及少數形容詞,如髒、很等。皆像日常用語所常見者,此外,在我們的土話中,也有用字或用詞極斯文的一面,例如...

  • 文章王廣慶鄕長百齡冥誕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59期  出版时间:1988-07-03
    关键字: 王广庆 百龄 冥诞 章太炎 《河洛方言

    华碑,中原文武尽,麟出竟何为!先生亦作「洛阳先后出土正始三体石经记」,述出土原委,于是三体石经出土之眞象,得以昭垂。先生师事章太炎先生,精硏小学,抗战起,敎育当局以先生两河人望,延任省立河南大学校长,河大旋改国立。在校六年余,不废著述,先后成「河洛方言」一卷,详申中州语言变化之原委。「洛阳近年石刻出土记」一卷,阐述碑铭演变之概略。「语文⒈文发微」一卷,就说文义训与语言有关者加以选录。胜利还都,又成「复音互用发微」一卷。来台后,再成复音词声义阐微」一书

  • 文章《百家姓》中一些句子在海属方言引用中变义小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徐秉揚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方言文化 《百家姓》 资料搜集

    《百家姓》相傳爲宋初人所作,流傳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到南宋時就已把它作爲童蒙教育的必讀教材。因此在中國城鄉《百家姓》有極其深厚的群眾基礎。我長期生活在海屬農村,親見一些文盲老農也能背上幾句。正因如此,所以在我們海屬地區,《百家姓》中某些句子因其字音或字意與某些成語、俗語意義相近,所以常被人有意無意地作爲表情達意的成語、俗語運用。相沿日久,甚至好像形成約定俗成的了。例如說有人不懂道理,不知深淺,便會說:「這人連『高夏蔡田』都不知道。」說人臉黑或說餅燒糊了,...

  • 文章老新浦的艞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韓世泳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新浦文化 方言探究 区域交往

    艞,這個字的本意,一指大船,讀「耀」音;二是指船靠岸時,以長木板連接船頭與河岸而形成的臨時通道,讀「跳」音。其長板通稱艞板。不論按哪種解釋,「艞」字都很難和如今的新浦沾上一點邊。看,現在的新浦馬路縱橫,跨河有橋,且橋樑高大堅固,暢通無阻,何需艞哉!然而,新浦的形成與發展,卻與艞有著極爲密切的關係,甚至可以說,當初如果沒有艞來溝通遍布於這塊土地上的那大小河流的兩岸往來,怕是新浦這塊土地很難這麼快就變成城市。新浦這一帶,二百多年前爲東海(今稱黃海)龍王之疆域...

  • 文章安陽探親瑣記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2期  作者:黃自明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返乡探亲 家乡见闻 方言称谓 手势标语

    提起返鄕探親,大家都不會陌生,凡是三十八年來臺者,大部份都回去過一次,甚至二次以上。然而,由於兩岸隔離甚久,社會的變遷,制度的差異及生活方式的不同,對事物的看法,往往引起不同的認知,甚至誤解鬧出笑話。現在僅將本人在大陸幾件誤解的瑣事,陳述於後:名同量不同臺灣的水果,除了香蕉、鳳梨之外,大部份都是進口,價錢也不便宜。回到家鄕了當然要買些臺灣買不到的水果。在回到家的第二天,就自告奮勇的到市場買水果,當看到又大又肥顏色鮮艷的桃子時,眞是垂涎三尺。隨即向前詢問:...

  • 文章地道的家鄕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2期  作者:賈文斌  出版时间:1975-12-25
    关键字: 河南戏剧 河南方言 兴慈法师 戏剧创作

    舞之,仍请马世和先生再多蒐集,继续刋登,读者望之。再谈中原幅员广大、因受山川阻隔,也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方言,在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的环境里。语言礼俗亦是不同之处,不过大体上都能统一,语言都能听得懂,用不着比手划脚,以往杨一峯老师,找我积极的蒐集河南方言,我也下过苦工夫将蒐集的方言献给杨老师(我在两河中学,杨师是吾师)。他有生花之笔,都一一地描述成册,他在台大医院时,我常去探望,并谈及印此册子一事,拟交中原文献刋登,今杨师已作古,册子也不翼而飞,枉费心血一场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