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字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魯實先教授與甲骨文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9期  作者:費海璣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甲骨文 鲁实先 文字研究 卜辞释义 董作宾

    六十七年一月六日报纸刊出了鲁敎授的逝世消息,有位陆老先生到我处来,说是未久以前,他还和鲁敎授谈过现代国家。而且提及牟老先生、唐老先生等。这几位老先生均是孝子型的大学问家。他们一致认为现代国家的敎育仍须重视「孝养」。陆老先生说:「鲁敎授提起海玑,所以,今天我要来见你,要你写文章。」鲁敎授是目中无人的文字学家,他不做仓颉、许愼以后的第三人。在他心中,许愼亦是「文盲」。鲁先生爱和我谈话,是因为我曾写「说文质疑」,刊于学宗。我硏究甲骨文,发现许愼很多错。鲁先生深

  • 文章王校長廣慶先生傳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侯傳勛 出版时间:1978-03-25
    关键字: 人物传记 王广庆 地方明贤 古文字研究

    遗迹也。龙虎滩在今洛阳城东二十里,位伊洛会流处之北岸,洛水未北徙以前,当系古开阳门附近地,去汉时太学故址不远,此石必先自残佚,魏齐未及移徙者。由是拓本流传,邑人知有三体石经矣。惟黄氏不自矜惜,未几,即以四十金售之古玩商党廉,闻党系山东黄县丁树桢资遣来收古物者,归遗丁,丁色然喜,向所与八百,不复与校。越数年,石又归他人。今为合肥周李木所有矣。民国十年春,余归自陜,有事于洛阳,间亦搜罗金石文字,同学赵汉臣,以三体石经相吿,谓石之始出,系黄耀坤之父,雨后见自厕牏

  • 文章恭祝李敬齋先生九九華誕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54期  作者:韓亮 出版时间:1987-04-03
    关键字: 李敬斋 九九华诞 党史编撰 甲骨鼎彝 文字经纬

    三十二年,先生在渝,始有志于中国文字之整理,长地政部时已发其端。三十八年来台,初住宜兰及台中,其间曾膺选国立故宫博物院中央博物院联合管理处理事长,受命主持党史编纂委员会,胥因虑及影响述作,先后交卸。四十年后迁寓台北市之武昌街三张犂,以迄定居台北县之板桥鎭,乃益致力于颛门之业。采录甲骨鼎彝之文,搜讨许徐段王之书,穷究极硏,特创新例。依据科学分类,将中国文字,区分为天文、地理、植物、动物、人、食及食具、丝及丝织品、建筑、兵器器用、杂文,集近代之发明,补许氏之缺失,以为改造

  • 文章甲骨學家 魯實先先生行誼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1期  作者:魯傳先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甲骨学家 鲁实先 娃娃敎授 文字学 家乡教育

    国文系教授,逾十七载之久。父亲讲课,无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都极受学子欢迎。他讲授时,经史典故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深入浅出,绘声绘色,且时常将他的硏究心得,诸多创见进行精辟的阐述。父亲门人、著名学者杜松柏先生曾描述父亲讲课曰:「其授文选也,根柢史公书,精撷历代名家佳章,裁以文律,扶发原委,指陈优劣,以论成文立法之由,使学者如披舆图而览河岳也,如奏金刀而切玉石也。于是旁听者数百人,选课与旁听之学生,竞相互争座,以免向隅。即艰涩之文字学亦然,盖以深明义例

  • 文章中原零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79-04-25
    关键字: 《中国文字论丛》 史宗周 文艺演出 民间风俗

    史宗周新著「中国文字论丛」出版立法委员史宗周先生新著「中国文字论丛」一书,系由敎育部国立编译馆编印发行。正中、黎明书局及中央文物供应社经销。本书计分以下三篇:第一是复辅音歧化考述篇,重在阐明复辅音之成音,演化,盖昔学者于此,虽偶有论及,多语焉不详,乃经多年钩稽,以联绵字,转注字比并硏究,于诸书错综遗緖中,考其演变,寻其脉络,条理分析,以成结论。第二是论文字篇,乃以文字之形音义,综核引证,务期寻源溯流,藉明本末。第三是杞宋方言释例篇,以杞宋古代遗语,寻求

  • 文章丁卯重九日感時偶賦二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11期  出版时间:1987-11-30
    关键字: 重阳日感时偶赋二律 情感抒发 诗作文字照片

  • 文章大匠誨人有典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2期  作者:李霖燦 出版时间:2011-04-01
    关键字: 李济 纳西族 象形文字 中央博物院 著述为文

    民国九十七年我偕内子到昆明丽江走了一趟总共八天的行程,丽江的语言我们是听不懂的,他们讲的是纳喜语,只是中共统一了语言,人人都会讲普通话,但是他们的文字依然停在象形文字阶段,于是我想起乡前辈李霖灿先生,稍有点知识的纳喜人都知道他的大名,并且称他是「教父」。今天从旧报纸里看到李乡长于七十四年十二月卅日在中央副刊上发表的这一篇「大匠诲人有典型」文章,感触良多,实有再披露一读的必要,也为这乡前辈致崇高无尚的敬意。 华羽识

  • 文章一本可读性髙的好书——中国文字与书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華羽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中国文字与书法》 读后感 书法艺术 作者简介 安国钧

    中华民国甲骨文学会印行安国钧乡长编著之「中国文字与书法」一书,吕佛庭乡长题耑,台湾省教育厅长陈英豪写序,十八开本精印,都一百八十余页,从中国文字概说、中国文字起源、书法的演变与硏习、文字的演变与书写的讹误,书写方法、字体结构与书写的章法、碑帖的临摹与文房四宝等七章,将中国文字自创始到每一朝代的演变以及书写方法,使用工具等,均有详细的说明,内容丰富,记述翔实,不失为一册硏究中国文化具可读性的好书。安国钧乡长早期硏究甲骨文,数十年如一日,其作品曾在

  • 文章文字学家董作宾的童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盧明瑜 出版时间:1992-10-01
    关键字: 董作宾 故乡童年 古文字学家 河南乡贤

    在近代古文字学的硏究上,董作宾先生是位成就很高的学者,他对于现代考古学不但做了若干领导工作,而且对于集体合作找证据、复勘等基础的建设,也有不少贡献,因此傅斯年先生为他所写的「殷历谱」序言中尝谓:——当世甲骨学之每进一步,即彦堂之每进一步」,可见董先生对近代甲骨学有相当大的影响。先生原名作仁,后改为作宾,字彦堂,一字雁堂,别署平庐,河南省南阳县人,祖居温县董阳门村,生于清光緖二十一年,卒于民国五十二年享年六十九岁(西元一八九五——一九六三)。先生生时,其父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