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共返回1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守歳之心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2期  作者:楊子 出版时间:1985-02-28
    关键字: 守岁 传统习俗 民族文化

    十九日晚是大除夕,是守岁之夜;我将以虔诚的心愿,整晚守岁。不管守岁的传统意义如何,不管守岁有什么习俗与传统;我守岁,是出于虔诚的心愿——对于国家民族文化的皈依。如果守岁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我守岁,就是依藉这象征,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我守的不是岁,而是守岁所表现的源远流长的崇高与神圣的民族感情。我的虔诚心愿,也是向着沦陷的大陆祖国。我不是此地的过客,我热爱台湾,我在此地居住的岁月,无论从那一个角度上看,以那一种原则为准绳,我已是十足的台湾省台北市

  • 文章從大哥當年醉心豫劇談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71-04-01
    关键字: 豫剧 故乡 河南文化

    狂,在家鄕上起达官贵人(我们县长刘绍唐便是有名的兰花迷),下迄庄稼老实头,都是十足的拥护者,不止我豫人被迷倒,外省人也不例外,犹如前年偕同一位东北籍的训导主任,一位本省籍的中学老师,一位湖南籍的敎务主任应邀到谷关去看毛兰花的「孝妇泪」(卖苗郞),嘿!想不到这末一次竟上了瘾,大有相看恨晚之慨!他们同声称赞除平剧勉强可以抗衡而外,其他任何地方戏都不能与之较量。无论剧情戏词唱腔,其精巧奥妙均属上乘,不愧中原为中华文化发源地,确实有其独到处。评一件事不能全凭

  • 文章新縣大沙井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張紅柱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大沙井 明末历史 区域文化

    新縣不獨向爲縣治、州治,且爲郡治,惜年代久遠無從查考。相傳舊縣沉塔山下,新縣即今新縣村地。—地方志如是說。的確,新縣三面環山,風光秀美,人傑地靈,有千年孝婦故事動感天地;有偷光鑿壁之匡衡故里;有太白觴月之太白澗;有呂母稱帝之馬欄,等等勝跡,不勝枚舉,今天我要講的是新縣大沙井的故事。明朝天啓年間,海州地區蝗旱,好幾年都沒有下雨,好多地方乾得裂了縫,到處打井求水,都不見效,地方老百姓逃的逃,散的散,病死的病死,所剩無幾的人都感朝不保夕。單說這新縣地方旱的更厲...

  • 文章劉錫五先生行藏述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曹立清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河南文化 地方乡贤 思想文化

    :整军经武,反攻复国,此军事也。二曰『道德立国』:发扬固有文化道德,恢复民族传统精神,唤起人性,树立国本,此本于民族主义也。三曰『法治建国』:革命建国,已至行宪阶段,吾国军民上下一切行为,悉依法律;吾党还政于民,必须崇行法律,始可昭大信,符『民』国,此本于民权主义也。四曰『科学兴国』:国父建国计划,早经流传,要在能否实现耳。而实现此计划,必有赖于提倡科学,迎头赶上西方文明,庶可在欧风美雨之中,由建国而兴国,得跻于富强之列,达到民生乐利境界,此本于民生主义也。」先生

  • 文章源遠流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7期  作者:丘秀芷 出版时间:1978-07-25
    关键字: 祭祖观念 中华传统文化 教育礼仪 姓氏文化 个人回忆

    從有記憶開始就有這印象,逢年過節一定要祭祖。窮困時,一盒餅幾樣鮮果,稍過得去時就備三牲五禮。說三牲,其實也只是魚、豆干、肉類凑合成三樣。祭拜祖先時,一定要在客廳裏,面對大門的那一面牆正中間,貼上一張紅紙,紙上寫一長串毛筆字。慢慢地,我認全了上面的字是:「河南堂丘邱氏歷代高曾祖考妣之神位」。我覺得很奇怪,父親常說不信什麽鬼神的,但是祭祀祖先時總是必恭必敬,十分端肅。而且,父親常說過去先祖、曾祖在唐山蕉嶺如何又如何,蕉嶺是廣東省的一個縣。可是我們祖先牌上寫的...

  • 文章河南尉氏蒸芹菜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期  作者:至善  出版时间:1978-01-25
    关键字: 蒸芹菜 故乡文化 风土习俗 往事回忆

    入冬以來,蔬菜大跌,價廉而物美。芹菜在夏秋季節,每斤高達二十元以上,而且瘦小,吃起來又苦又澀。現在一斤僅要六七元,而且肥嫩可愛。平常人只知吃芹菜的莖,却不知芹菜葉也好吃。芹菜味甘性寒,能先伏熱,小兒暴熱,多吃芹菜還可降低血壓。在故鄕河南尉氏,一般人家吃芹菜時,有兩種吃法,其嫩莖拿來炒肉絲,豆腐絲,而其葉大都留着蒸着吃,就如同蒸野蔬,不如帶一些莖好吃。茲將蒸芹菜介紹於后:芹菜兩斤,先選些肥嫩者,炒着吃,餘者除將老葉、黃葉、老莖摘掉,以外均可蒸來吃。把芹菜切...

  • 文章从游艺活动谈鄕土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6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76-06-25
    关键字: 游艺活动 乡土文化 祭祀风俗

    的民族性,而轰动海内外,我们何不起而效尤。今观「芬芳寳岛」,犂牛歌,七向曲,车鼓弄之舞姿,很多地方与吾鄕有异曲同功之妙,当然也有取自其片断,然依凭片断,不难窥知其渊源于中原文化,和北方农村鄕土本质的关连,犹如本省同胞年俗初二新媳妇走娘家,贴春联守孝未满三年时,男死用篮色,女死用黄色,以及称年夜饭为「围炉」,与吾省习俗完全一样,诸如此端尙可想见「风俗」对于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所产生的伟大凝结力!由此看来,中国人除极少数边疆民族外,绝大多数已融合成同一型态,其体型

  • 文章赴美祭孔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11期  作者:史梅岑 出版时间:1984-11-30
    关键字: 孔子 美国祭孔大典 中华文化

    一、前言至圣先师孔子,终生持着「学不厌,敎不倦」的精神,使他成为中国最伟大的圣人和万世师表。他主张有敎无类,但力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及朋友有信的人伦常规。并以「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为其最高理想。孔子的学说博大精深,不仅在中国为二千五百年来中华文化的基石。在世界上,亦发生宏远的影响。他深深的影响邻近的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他启发了十八世纪欧洲法国的启蒙思想,也孕育了现代的民主思潮。在此世局动乱人欲横流之际,孔子的文化精神,实乃救世良方,亦举世最伟大的敎

  • 文章河南曲劇名伶——周玉珍女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1期  作者:趙明普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周玉珍 梨园世家 文化交流

    周玉珍现年六十二岁,河南省伊川人。系河南省曲剧团领衔主演,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现任曲剧研究会理事,洛阳海内外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河南省政协委员。她自幼秉赋优异,聪慧过人,又生於梨园世家(其父为曲剧老艺人,著名琴师周易谦先生),堪称得天独厚。五岁随父习艺,在父亲严格教导下,未满三年,竟因主演《云楼会》一举成功,获得《八岁红》美誉。成年后,为了个人艺术之精进和谋求曲剧艺业的发展,不辞一切辛劳与艰困,广求名师,博学众长,汲取各剧种各名家的优点

  • 文章萬古完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3期  作者:誓還 出版时间:1973-03-25
    关键字: 玄奘 完人 中国文化 人物行谊

    一个大部头的翔实传记,既可发潜德幽光,又可作靑年楷模,我当然擧双手赞成!但如名之为「万古超人」,则有不妥。盖「超人」(Superman)一辞,源出德国尼采。他的理论:认为力强就是善,力弱谓之恶。于刚毅勇断而能扩大其力者,则尊之为君主道德。于服从谨愼而温良恭俭让者,则贱之为奴隶道德。鼓励人们彻底发展个性,征服他人。这种超人哲学,乃西方文化所孕育。至于中国文化,则只鼓励与人和平相处,而不鼓励征服他人。不问儒家的五伦八德,抑佛家的五戒十善。都旨在以德感人,而反对

共123条记录 1/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