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共返回14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龐氏「一門雙將」幕後推手——喬瑞華女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馮撼山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乔瑞华 乔姓 姻缘 教育

    还要夫人勇敢去面对,所幸夫人是贤能之强者,致对将军之被捕以及家小之照顾,能逆来顺受。五十二年十月,将军在港获释返台,才放下那颗不安的心。夫人对子女之教育,一向非常重视,对长子慰农,更是望子成龙心切,当慰农将在三极高工毕业,正面临着投考大学或军校的关键时刻。由于将军当年在国外工作,回国之后,因工作太忙,也无法顾及子女的教育,还是得由夫人一肩担起。现在子女均已成家立业,大小姐慧芳适林,婿树人先生现任职于美商公司,经常往来于东南亚及大陆从事商业活动。三小姐慧玲适高

  • 文章轉善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3期  作者:王廣亞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教育 理念 善良 变通

    我們常聽到這麼一句指摘人家的話說:「你這個人眞是死腦筋,一點都轉不過來。」的確,面對一個頭腦不靈活,轉不動的人,實在相當麻煩。尤其是敎育學生,目的在變化學生的氣質,如果遇到冥頑不靈又不肯受敎的學生,當老師的會有很大的挫折感。此時,一個具有敎育愛心的好老師,會轉動自己的腦筋,改換其他的方式來施敎,不會因敎不動而放棄不敎;猶如佛敎敎主釋迦牟尼佛,在轉法輪敎化眾生時,遇上對立不可敎的人時,非但不灰心,反而說:「等機緣再轉」——等到有好的機會和因緣成熟時再來轉化...

  • 文章襄城田伯蒼(培林)博士敎澤留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2期  作者:李竹同 出版时间:1977-12-25
    关键字: 田培林 奖学金 教育 师范

    民國六十六年十二月四日在台北市國立師範大學禮堂有一次盛會,出席人士多爲敎育學術界,包括楊亮功、閻振興、張宗良、査良鑑、潘振球、林本、及立監兩院敎育委員會召集委員張希之、劉延濤等共八百餘人。此項集會,乃爲紀念已故敎育家河南襄城田培林(伯蒼)博士八秩晉五誕辰特別擧行的學術講演會;並且由田夫人立法委員程毅志女士在會中頒發「田培林先生奬學金」。大會由田先生奬學金保留委員會主席師大敎育硏究所所長黃昆輝主持,首先報告:逝世已兩年的田敎授,自大陸來台,始終執敎師範大學...

  • 文章趙淑愚先生傳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周邦道 出版时间:1977-03-25
    关键字: 赵淑愚 乡村 教育 师范

    趙叔愚,原名崇鼎,字叔怡,河南新鄕人。生於淸光緖十四年戊子某月日。先世居河北大興。爲世家子,兄弟三人,叔愚其季也。童年便脫紈袴習,立志求新知,做大事。年十四五,已博覽載籍,尤喜硏究東西洋出版新書。故叔愚接受維新思想最早,獻身革命之決心,卽孕育於是時。戊戌政變,就學湖北,丁未至南京,考入滙文書院。遊學旣廣,新知更富,辛亥武昌起義,首先剪辮。是時南京尙未反正,因事出城,爲巡邏兵所獲,險遭不測遇救方免。然自經此次危難,反益鼓其前進勇氣,而於政治益發生濃厚興趣。...

  • 文章我們如何辦勤益工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9期  作者:王國秀 出版时间:1984-09-30
    关键字: 教育 办学 学校管理

    二十多年前,外子張明將軍由於健康不良,主動要求從軍中退役;其後,以健康情況頗有改善,又加上我的多方鼓勵,纔毅然接長了私立新竹光復中學。在他接長這一所學校之初,它的困難可說相當嚴重;接長後,三數年中,核校有了很大的進步,單就學生人數而言,便從三百多人擴增到接近四千人。這當然是由於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與地方父老的大力支持有以致之;但他個人也確實付出了不少心血。對於他在脫下軍服後的垂老之年,還能爲社會略盡棉薄,在我倆內心深處,也確實引以爲慰。到了民國五十九年,我...

  • 文章尊師重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77-01-25
    关键字: 田培林 教育学 《敎育与文化》 教育论丛》

    近讀有關敎育問題的兩本專著一爲考試委員賈馥茗敎授收集乃師田故敎授培林博士在台著作、講稿四十九篇加以硏究分析,彙編以成近百萬言的「敎育與文化」一書;一爲現在從事敎育工作的博士、碩士學人二十六名,除賈敎授外,如師範大學敎授兼敎育硏究所所長黃昆輝、師大敎授敎育部常務次長近調任海外工作會主任林淸江,台北女師專敎授陳道生,高雄師範學院敎授陳慶文,聖心女中校長周繼文,德明行政專校敎務主任鄭武俊、屛東師專講師羅白蓮,花蓮師專講師劉錫麒,彰化師範學院講師林幸台等,爲緬懷...

  • 文章敎育的反省田培林教授教育思想(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2期  作者:賈馥茗 出版时间:1983-02-20
    关键字: 田培林 教育家 教授 教育思想

    由此也就連帶的關係到敎育對「人」所負有的任務。每個人都生而具有不同的禀賦和個性,敎育要就着每人的天賦去助其發展,這是敎育中所了解的個別差異,和所求以適應的個別差異,也是我國師道傳統的因材施敎。然而人旣然不能徒靠自己而生活,而必須依賴群體,則群體之中的每一個體,都要具備共同的品格,簡單的說,是所表現出來的適於和別人共存在的行爲,也就是社會倫理和道德。社會倫理和道德,在消極方面,是任何「一個人」的存在,不能侵犯或干擾別人的存在。用俗話說,前者是「安分守己」;...

  • 文章憶往事二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2期  作者:王廣亞 出版时间:2009-04-01
    关键字: 教育建设 教育经费 家乡教育 海峡两岸

    一、教育之外一九九三年我决定在故乡河南郑州创办「升达大学」时,外面不断有传言说,我把台北育达所「赚」的钱,「搬」到大陆去发展;这种声音甚至在北育校园里也听闻得到。我不否认台北育达在经费上是有点结余,但每年结余都转入学校基金户头里,依规定动用基金得向台北市教育局报准方可。我一向不回应流言,即使和自己有切身关系的也一样不回应。一来我口才不好,耽心会愈描愈黑,二来我相信「谣言止于智者」,对那些性嗜「八卦」话题的人,多说无益,何况弘一大师李叔同说过,止谤的良方

  • 文章敎育的反省田培林教授教育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12期  作者:賈馥茗 出版时间:1982-12-30
    关键字: 田培林 教育理念 承前启后 对比反省 人生教育 知识教育

    人生而禀有記憶力,同時兼有遺忘的本能。在記憶力和遺忘之間,個人的選擇作用和內容材料的價値,影響到取捨。保留有價値的內容材料,會成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一故意揚棄重要的內容材料,會形成下意識的病徵,因爲人可以朦騙自己的意識,可以壓抑自己的良知,却無法抛棄自己的本能。本能並不是「人」的最高層次,可是如果一個人堅持要停留在這個層次裡,別人就很難使他放棄這份「自由」和「決定」,所以敎育是有效的,然而敎育的效度是有限的。從人類有了敎育事實以來,便始終爲不能完全克...

  • 文章功在教育流芳杏坛——王创办人广亚博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4期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王广亚 教育家 家乡教育 教育建设 教育研究 人物生平

    王广亚先生,河南巩义巿人,一九二二年生,毕业于日本亚细亚大学经济系,美国联合大学荣誉教育学博士、韩国清州大学校名誉经营学博士。曾任中学校长、主任、兼任教授。奠定育达基础一九四七年来台,任职审计处佐理员。感于当时商业会计人才缺乏,一九四九年创设私立育达会计补习学校于台北巿,筚路蓝缕,几经困顿播迁,一九五三年觅得宁安街现址,兴建校舍,奠立初基,并改制为育达商业职业学校。扩展育达体系一九五五年设分部于桃园县平鎭巿,一九七六年分部奉准独立为桃园县

共149条记录 1/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