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戏曲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豫劇祭酒張岫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8期  作者:燕京散人 出版时间:1977-08-25
    关键字: 张岫云 豫剧 戏曲

    梆子是形成國劇的來源劇種之一,有河北梆子(俗稱京梆子),山西梆子(晉腔),陝西梆子(秦腔),與河南梆子(豫劇)之分。豫劇又分豫西腔和豫東腔。豫西腔低迷悲悽,多爲苦戯,過去名伶有常香玉;豫東腔高亢,花梢,適宜喜劇,過去名伶有陳素眞(狗妞),這兩位可稱代表性人物。現在台灣的豫劇旦角祭酒張岫雲,河南臨頴人,小時候就喜歡哼豫劇,但是家敎甚嚴,不許學戯。抗戰期間,逃難離家,才有機會自主地學戯。民國卅一年起,她先後從常香玉的師妹宋書雲,和陳素眞的先生樊粹庭學習!因此...

  • 文章傑出鼓姫董蓮枝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8期  作者:張蘊眞 出版时间:1977-08-25
    关键字: 董莲枝 戏曲 献唱 大鼓

    董蓮枝女士河南滑縣人,多年在南京秦淮河畔奇芳閣、六朝居等茶樓獻唱鋓鏵大鼓,歌技超群,聲韻出衆,幾乎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譽滿京華,名馳遐邇,堪稱藝園奇葩,歌壇巨星,實乃傑出鼓姫,世所罕見,國之奇才,鄕邦名花。大鼓的派別很多,其中流行最廣,人才濟濟者則推山東鋓鏵大鼓,和北平京韻大鼓。其實這兩派歌唱時所使用的都是小鼓,圓形,直徑僅約一尺,高亦不過三寸。京韻大鼓用約三尺高鼓架,用兩塊小木板節音,琍鏵大鼓用短鼓架約四、五寸高,置於桌上,用兩片半圓形的鐵片節音。其所...

  • 文章禹州戏曲先生杜希春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46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5-04-03
    关键字: 禹州 戏曲 杜希春 戏词

    我一人也难担千万斤。不管保皇有梁任,也不管革命老孙文。只有把政府重整顿,反转支那旧乾坤。」最后陈天华跳海而死。有唱词甚长,今遗忘。2 王秋瑾(小旦)戯词遗忘。3 戴秋娥(小旦)其戯词为:「小奴家祖居上海县,原是中国古苏州。随父亲来到日本地,在横滨买宅度春秋。是豪杰结作知心友,打破女界我不羞。」4 王敬芳(黑净)「离了东都到西都,一路火车来得速。他的行大欺了客,轻视中国太可恶!」二 医国手医国手又名断烟戯,因当时全国上下普遍食大烟,几有亡国灭种之虞!所以名医国手

  • 文章桂琴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0期  作者:秦慧伽 出版时间:1972-10-25
    关键字: 蒋桂琴 戏曲演员 人物回忆 歌行

    蔣女桂琴,天生麗質,酷嗜絃歌。卒業大鵬劇校。步武梅程,藝臻妙品。惜造物忌才,驟攖癌疾。肢體踐刖。雖在委頓之中,仍醉心藝術。終得大鵬師友之助,力疾演出「紅樓二尤」。悲歌甫歇,彩聲震瓦。蓋其勇於爲藝術而奮鬥之精神,有以感人者深也。因短歌以紀之。寶島春深躑躅紅。蔣家有女人中龍。髫年嗜曲由天授。楚貲吳謳信口工。負笈大鵬始展眉。新聲初試共驚奇。越箏湘瑟動合度。鶯轉鸞咽無不宜。妙舞能敎善才服。淸歌翻被天公妬。摧花風雨了無情。橫襲蛾眉致廢痼歌榭從今難獻身。撫膺長歎淚沾...

  • 文章壬子仲夏返國觀劇紀蔣桂琴事(新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0期  作者:陳穎士 出版时间:1972-10-25
    关键字: 蒋桂琴 戏曲演员 人物回忆

    本文作者陳穎士博士係河南開封籍,自幼生長並就學河南商城縣。大陸沉淪,輾轉來台,艱苦備嘗。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美國印地安納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美國鄂亥鄂州立大學東亞語文學系副敎授兼硏究班主任,有才名。 編者附識

  • 文章遲來的春天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1期  作者:張廷魁  出版时间:1996-01-16
    关键字: 抗战胜利 豫剧 宋桂玲 戏曲表演

    成功地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更有十多出制成了唱片和合成磁带,确实成就非凡。「抬花轿」是其代表作,此剧原名「香囊记」,她在改编过程中,为强调该剧主角主人翁周凤莲形象,特定名为「抬花轿」。既改编整理唱腔设计,又导演又主演,十分成功,深受观众和同行的好评。先后参加过中南区戏曲观摩会演、河南省首届戏曲会演、河南省青年戏曲会演等,均获一等奖。一九五二年赴朝鲜演出,被评为「人民功臣」。改革开放以来,更加热情地为人民大众演出,被观众称为「豫剧艺坛永放光芒的一颗明珠」,其

  • 文章靑年魂林覺民(河南曲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9期  作者:王立忠 出版时间:1970-09-01
    关键字: 林觉民 河南戏曲 人物事略

    剧中人】1林觉民2陈意映3革命志士(四人)4店家(可后赶报子,中军、家院)5张鸣岐6李准7俏美人8报子9清兵(四人)10中军11林敬齐12林帼侠13林依新14林可山15家院16赵振亚17林母18刽子手(二人)第一场 送别生:林觉民,以后简称林;旦:陈意映,以后简称陈;同上。林,蓝色长衫,黑色帽垫,黑布鞋,白袜,腰系丝縚,貌端正,颖悟俊秀,眉宇间有英豪雄迈之气。陈,女天靑帔,一般靑衣打扮,贤慧知礼戏台上是一条大路,这里是福建闽县西关,林觉民要到香港去,他

  • 文章河南梆子漫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孫秉傑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河南梆子 戏曲 常香玉 豫剧 王海玲

    此次返鄕探親祭祖,原想欣賞一場道地的河南梆子,聆聽「中州鄕音」,以飽眼福耳福。由於來去匆匆,時間上不好安排。離開鄭州家鄕之前,乃由庚身爲我選購了三卷錄音帶,那就是豫劇皇后常香玉的全本「斷橋」、活諸葛申鳳梅的舞台生涯五十年紀念集以及海連池等曲劇「卷席筒」。其中對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當然是常香玉。戰前在開封,戰時在西安,戰後在鄭州,均曾有機會欣賞她的歌唱表演。戲劇是綜合性的形象藝術,是人類文化的一部份,它具有移風易俗,潛移默化的敎育功能,亦爲民族生活方式中休...

  • 文章河南戲講究眞情流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5期  作者:陳宏  出版时间:1985-05-30
    关键字: 河南戏曲 豫剧队 豫剧品评

    陸戰豫劇隊在台北的人緣很好;不論什麼時候演,總是把台底下「暖」得「熱烘烘」的。河南老鄕固然是多來捧場,就是一些年輕的學生們也常爲座上客。「河南戲怎麼會那樣的使人感到親切?」有位大學生模樣的人在文藝中心的大廳裏問一位老先生。「它怎能不親切?」是滿口的濃郁鄕音:「從前,在家鄕,只要在平地上放一張桌,兩把椅子,周圍再用幾條板凳一隔,就可以開戲了,演的人,和看的人,沒有距離,所以演的人也要和看的人一樣,不但說話要「白」,要使每個人都能聽得懂,就是「唱」也要和說話...

  • 文章宛梆創始人張蘊璞傳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張明道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张珊 张蕴璞 宛梆 河南先贤 河南戏曲

    经过及该班的活动事迹,详细记录以归。中央文化部主持编写的《中国戏曲志》(北京文艺出版社一九九二年版)河南卷第八十四页载:「南阳梆子,则为河南梆子的豫西调,其成为一项剧种,系清代乾隆以后,初起于河南南阳」……在清道光年间内乡县夏馆鎭张珊已办有宛梆公议班。」《夏馆鎭志·人物志》、《内乡县文化志》、新修《内乡县志·大事记》,对张珊事迹及公议班活动概况均有记述。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