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思乡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奉張景翁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66期  作者:朱光彩  出版时间:1990-04-03
    关键字: 诗词 乡情 思乡

    多年來光彩與張老鄕老景翁是近鄰,可以說「鷄犬之聲相聞」,我常常到張府領敎,獲益良多,近覺這樣妨碍張老寫作時間太多,不便多待,但心獲感激,謹寫數行,以表我志。敦親睦鄰眞快樂,守望相助知交多,共望明月思故鄕,應隨王師指河洛。恭讀大作獲益多,切磋琢磨後士學,鄕賢稱呼不敢當,敬准退囘心安樂。

  • 文章憶白雲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66期  作者:張德齋  出版时间:1990-04-03
    关键字: 乡情 诗词 思乡

    離鄕背井四十年,少壯出征老大還,長憶父老白雲寄,多少歲月想思間,兩鬢風霜天頂見,額紋縱橫齒不全,海外一角雖閒在,葉落歸根心始安。

  • 文章抒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3期  作者:馮伸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思乡诗歌 思乡情怀 抒情诗

    抒怀案牍劳形困苦艰,春风化雨著先鞭。文非洞悉常生恨,学未成材最汗颜。游春两人结伴去寻春,或带锅炉或负薪。最是斜阳鲈上钓,清风鱼酒至销魂。闺怨更深夜静锁重楼,坐对孤灯独自愁。窗外杜鹃啼夜月,声声凄切助侬忧。思乡(写于开放大陆探亲之前。)青山遮目太无情,望断天涯忆故城。廿载萍踪常作客,藩篱誓扫赴归程。抒怀昔日寄军旅,飘然无定居,频倾金门酒,亦喜淡水鱼。愚忠效党国,碌碌无可取,萧萧华发白,何曾为自己。垂老仍多趣,情怀书中奇,辗转来执敎,方知路崎岖。奋力育桃李

  • 文章難忘的喜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1期  作者:趙介民 出版时间:1975-11-25
    关键字: 故乡回忆 家风 思乡感怀

    一 桑梓祝嘏 閭閻稱觴緬懷大陸老家,客廳的中央,懸掛着一塊匾額,楷書「齒隆達尊」四個斗大金字,于民國三十二年九月九日,祖父八十大慶時,吾鄕紳民向祖父賀壽所敬獻的,三十二年吾鄕適遭荒旱,人心惶惶不安,祖父爲了避免鄕親們破費,預先傳出消息,今年歉收,不做壽、不宴客,無如鄕誼們用意誠懇,盛情難却,在不得已的情勢下,僅以簡單方式,把祝嘏等禮節草草擧行,其他繁文縟節及娛樂等節目統統減免。家人早準備今年祝嘏擴大擧行,大家好好的熱閙一番,因爲莊稼收成不好,所以未曾舖張,...

  • 文章在夢境中吃家鄕味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4期  作者:子西  出版时间:1989-01-16
    关键字: 思乡 人物回忆 美食 小吃

    小的時候,讀武俠章回小說,常常看到「少年子弟江湖老」、「少小離家老大歸」、「光陰不住催人老,不覺兩鬢白如霜」等語句,當時對這些話的含意,似知而非知,但到了如今,確眞正的成爲自己的寫照了。我離開鄢陵故鄕時,正是二十郞當歲的小夥子,如今已越古稀之齡,被列入老人之林了。每個人都有故鄕,故鄕,是人們土生土長的地方,人們離開了土生土長的地方,而到另一地方居住很久,對該地也很熟稔而產生感情,常叫該地爲第二故鄕。每個人對於他生長的故鄕,都具有濃烈的情感,所以,一旦離開...

  • 文章河南孟縣醃蒜苔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6期  作者:豫孟東 出版时间:1980-06-25
    关键字: 腌蒜苔节 民俗 思乡 饮食

    日前我利用假日,到菜巿場去買菜,在一處菜攤上,我看見有六七把不太粗的蒜苔擺在那裡,一時我被這些蒜苔所吸引,使人久久不願離去。我用手輕摸着蒜苔,然後問老板說:「這蒜苔多少錢一斤?」老板說:「一斤三十元。」雖然它的價錢很貴,爲了要品嚐其新鮮,我決定買一把囘去,與家人共嚐其美味。蒜苔買囘來後,一半醃蒜苔,一半用幾兩上肉,炒盤肉絲,當我在廚房切蒜苔時,不由的想起故鄕的醃蒜苔節了。在北方的故鄕,每年一到初夏的四月,是盛產蒜苔的季節,又粗又長的蒜苔大量應巿,此時農人...

  • 文章北方紅薯淌糖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10期  作者:郭有文 出版时间:1987-10-30
    关键字: 北方红薯淌糖浆 思乡情 红薯种类

    紅薯,因其味甘,故叫甘薯、甘藷或番薯,俗稱地瓜。原產地爲中美洲,明季始入中國。在我國北方,因其多爲紅皮,故叫「紅薯」。但是,說來奇怪,有一種紅薯是白皮的,卻也叫紅薯,並且還叫「白紅薯」;這和稱「老鼠」、「小老鼠」同樣有趣。城裏的人比較文明點,紅皮的叫「紅薯」,白皮的則叫「白薯」。提到白薯,有這麽一個笑話,那就是對某一種極普通的事物不通也不會的人,便被謔稱之爲「白薯」。紅薯在本省是餵豬的主食,在巿街中也常看到推著烤熟叫賣的。金門亦盛產此物,並槪以「地瓜」稱...

  • 文章嵩陽詩抄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韓源濬 出版时间:1992-10-01
    关键字: 诗歌感怀 思乡怀亲 旅游随感

    海外清明遙祭家父半世無能掃墓基,坟瑩暴政已平夷;清明海外空遙祭,奠立旌碑總有期。祭家母體弱難歸拜墓田,心思不孝似鏃穿;撫懷二十恩無報,愧對慈娘只喊天。歸去雲遊曠野看山巖,雨霽清新勝畫函;旅美羈留時日久,三春快意掛歸帆。回台夜與承琦歡談北美春深日暮寒,園亭宴飮看花壇;回台難料何時見,父子歡談到夜闌。旅美有感子女高硏有少酬,機接赴美看科優;東西各埠多遊走,總覺他鄕非汴州。憶中和耋年失伴已無窩,借宿心驚似跳梭;海外難留身不適,安居最好住中和。

  • 文章芝麻葉·粗瓷碗·胡辣湯詩人瘂弦回鄉探親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周熠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王庆麟 诗人 探亲 同乡 痖弦 芝麻叶 思乡

    臺灣著名的現代派詩人瘂弦(本名王慶麟)先生,於金秋時節回到隔絕四十餘年的故鄕——河南南陽縣陸營鄕楊莊營省親祭祖,我和幾個文友有幸拜訪了他。王慶麟先生一九三二年出生於南陽城南五十餘里的楊莊營,一九五一年以瘂弦筆名發表詩作而登上臺灣詩壇,多次獲獎,出詩集多部。一九七七年出任臺灣【聯合報】副刊主筆至今,在海外頗有盛名。這次王先生回到故里與其說是尋根祭祖,毋寧說是偕婦挈女回老家感受故土親情和家鄕風韻。聽他說一口南陽土話,我暗暗吃驚他少小離家,四十多年鄕音未改,就...

  • 文章父著「寸草春暉」讀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丁伯康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寸草春晖》 读后感 思乡思亲

    吾的籍貫爲河南南陽,但生在此令中國人悲傷之時代裏,長了二十多歲,竟不得見故鄉的淳樸風貌;在我的腦海中對故鄉的印象,大抵只有從電視上播出之大陸風光中攝取一二。去歲,家父爲祖父百齡誕辰著「寸草春暉」一册,讀之,思之,從此書中對故鄉之風物可窺其梗概,亦使吾對從未謀面之祖父母有了初步之認識。在祖父母那個時代,正値清末民初軍閥割據,繼以日本侵略,兵荒馬亂,北方農村所遭受之破壞,生活之困難艱苦,對那一時代的人而言,無論是精神的,物質的,都非常貧乏,但他們依然是挺著腰...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