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小学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安阳南西炉村杨皂小学独资兴学记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8期  作者:王海河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杨皀小学 杨皀 康乐台 独资小学

    杨皀在世活到八十二岁(一九〇六—一九八八)他从十三岁开始,便替地方做许多无法估计的苦差事,年老临终之前,最値得让人怀念的事,就是想念著西炉村村民子弟。此村学童先前要徒步走两华里外,到西积善村学校去读书,非常不便。乃在村的东北角,出钱出力,兴建一座完全小学,初开始时候,校名为西积善学校西南炉村分校。以后奉准改为「杨皀小学」。但他已离开人间,想起他在地下有知,亦该觉得很安慰吧?此外,今西南炉村村民深受感动的,他在「杨皀小学」的正对面,另建一座现代化大型康乐台

  • 文章河南人的典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3期  作者:張淑芬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希望小学 榜样 慈济 失学儿童

    一时震动全乡,从此桃李满庭。如今马老师三十七岁了,慈济为他在乡里盖了希望小学,他的学生己上千。他仍然不良于行,但他的千百学生已乘着知识的翅膀翱翔万里。(本文系节录)

  • 文章沭阳私立仿兰女子小学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鴻徽  出版时间:1987-12-01
    关键字: 仿兰女子小学 女学发展 乡贤事迹

    万鬼啾啾竟孰怜。徐翁赔偿巨资,而女家为悼念掌珠,民国初年捐建「私立仿兰女子小学」一所,设于沭阳之西城门内,以垂永久,提倡女子敎育,嘉惠后进,亦为邑有女校之始。按:宋衡,著有「六斋卑议」——前二篇诊国病,后二篇议处方,进书宰相李鸿章,聘为江南水师学堂汉文总敎习,自谓「指病不及本,拟方多据乱,故名卑议;称六斋者,以所学归于古、今、中、外、缘、趣六字故也」,并志之。

  • 文章我的母親思子情懷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9期  作者:高安江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思子情怀 国民小学 抗日活动 我的母亲

    看着绕膝的四个不满十岁的儿女,多少年,妈妈去后院时看见爸爸仍丘在那里,无处安葬,而暗自落泪,为了孩子的生存,在无米下锅时,从暗自落泪到放声大哭。担心孩子们生疮害病,躱土匪,跑战乱,我们最坚强的妈妈哭瞎了一只眼,有半边身体麻木无汗,每天累得后背沉重,要我们用力捶打。我们兄妹四人的成长,是母亲用泪水浇灌的,母亲以苦涩的泪水滋润着我们的身躯,教诲着我们的心灵。四爷讲给我的故事记得我刚读国民小学一年级时,一个夏天的晚上,东邻西舍的男人们,都端著饭碗习惯性的围坐在四爷

  • 文章安阳私立相州小学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6期  作者:馬桂林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相州小学 七七事变 回忆父亲 创校经过 校史发展

    前言安阳私立相州小学,在安阳曾有过一段辉煌记录,随日月流逝已半个世纪,早为人们淡忘了,而我却记忆如昨,因为它是我启蒙的母校,更是我马氏家族先人为桑梓的回餽与奉献。去(七十七)年七月下旬返鄕探亲,由车站经北关进入城(城墙已拆除)区,回到我生长而一别四十余年的旧宅,沿途的街道和房舍庭院都脱了水,无往昔那样宽敞,然而途中却看到数处用「相州」两字,做为店号的招牌,使我联想起旧日的相州小学。在堂弟国杰(原名桂杰)协助之下,联络到安阳市志编纂协会教育编纂组负责人

  • 文章中山村印象記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8期  作者:喬珮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中山村 消费合作社 家庭形态 中心小学校 《想歌》

    民国二十二至二十六年间,我在家鄕就读县立师范,毕业前夕的最后一年,敎务主住王克让(笑梅)先生,为了我们扩大实习效果,特别排定几座鄕村小学,要我们观摩人家敎学的方法,其中中山村要算是最重要的一站,我们连续去了两次,住了四天三夜,除了参观敎学,还将该村地理环境、鄕土风貌、以及社区组合、人物小志等,一一观察入微。如今事隔五十余年,每有回忆,仍能历历在目,安泽兄令我再叙老家故事,我祇好从命,特将中山村当时状况,分条述之,藉以永做纪念。一、中山村的由来:中山村原名

  • 文章重温「小学生活」旧梦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6期  作者:喬珮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求学回忆 小学生活 军乐队 恳亲游艺大会 教师名单

    简单的几条问答完毕后,各班同学,依次进入教室上课。每天,每月,每年不断如此的进行,一直到了抗战,经过八年的发奋图强,牺牲流血,我们终于得到最后胜利,有人说:「这是美国原子弹的威力」,也有人说:「这是国共合作的结果」,其实这些都不是正确答案。认眞的检讨,该是多年来我们民族精神教育的成功,也是良师兴国的表现,这种无形抗战期中的民族潜力,当时谁又把它当做一件严重的课题呢!二、悠久的校史「安阳县立第一小学校」,成长茁壮,想想地方上有名望的人物,试问那一个不出至这座

  • 文章回憶結婚、敎書往事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8期  作者:孟憲光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回忆往事 结婚生子 小学教员 生活琐事

    最长」也最「快乐」!作者民国三十年毕业于省立开封女师,曾任开封师范附小级任教员,开封十二小学科任教员,嵩县县立简易师女生部主任,著有《仙女下凡》,本文选自续集。

  • 文章馮中興(筱定)先生事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8期  作者:治喪會 出版时间:1981-08-30
    关键字: 冯中兴 开封师范 小学校长 积极抗日 救济学生 教书育人 重信守诺

    冯公讳中兴字筱定,河南郑县人,民前九年二月廿八日,生于郑州城南冯庄。秉赋殊异,胸襟伟磊,虽在,惊动乡耆。年十五入县立高等学堂,民国十五年毕业省立开封师范,广交良师益友,学行益增声华,先后担任小学教员校长有年,复因教育行政工作之体认,探察乡政民瘼,顿兴先忧而忧,献身乡梓之宏愿,先后出任河南第一行政区专员公署视察,郑县第四区区长,锐意基层羣众之组训,民众教育之推行,崭露头角,广受乡人之敬重。抗战军兴,先生任河南第一行政区干训班教育长,训练乡政干部,加强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