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校共返回6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們如何辦勤益工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9期  作者:王國秀 出版时间:1984-09-30
    关键字: 教育 办学 学校管理

    二十多年前,外子张明将军由于健康不良,主动要求从军中退役;其后,以健康情况颇有改善,又加上我的多方鼓励,才毅然接长了私立新竹光复中学。在他接长这一所学校之初,它的困难可说相当严重;接长后,三数年中,核校有了很大的进步,单就学生人数而言,便从三百多人扩增到接近四千人。这当然是由于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与地方父老的大力支持有以致之;但他个人也确实付出了不少心血。对于他在脱下军服后的垂老之年,还能为社会略尽棉薄,在我俩内心深处,也确实引以为慰。到了民国五十九

  • 文章我這四十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老康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回忆 人生 写作 教育 学校

    该院两个学季(Quarter)的第一个中国学者,所以我特地送他们一块台湾大理石,刻上「百年树人」四个汉字,他们认为这是「西北大学口头传播学院百年之庆的一件大事」。四十年来,我所干过的唯一的一次外行事,就是担任母校的外国语文硏究所所长!民国七十一年,我从美国修完博士回国之后,化行(王升先生)师要我再回学校继续主持新闻学系的系务,我坚持不肯,并且力荐后期同学出任系主任。化行师老人家眞是「欺人太甚」!当时正巧外文硏究所所长出缺,他老人家又把我喊去,劈头便说:「你

  • 文章國立河南大學旅台校友會簡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校友会 同乡 名单 学校 河南大学

    卅七年(一九四八)已有四十余人,乃成立校友会,公推时任畜产公司协理之戈福江同学主持其事,当时同学,每于公余,常至台北巿青田街戈寓畅谈,正式开会,多在士林园艺试验所,时栗鸿兰、冯汶波、邹定华、吕淑涛、杨绍溥等同学,服务于该所,所址宽敞风景幽美,迨民国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因时局变迁,来台校友已达三百余人,首次聚会于台北巿南阳街监察院临时办公处,公推于鎭洲同学为理事主席,嗣后活动规模渐大,参与人数日多,除河南大学本身校友外,幷将其前身之留美预备学堂、法政专门学校

  • 文章(团结一心·协同一致)安阳崇真学校的回忆与怀念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期  作者:杜德和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安阳 崇真学校 校舍 师资 生源

    当八年抗战胜利的消息传到了整个华北之后,吾县有识之士,鉴于敎育为百年之大计,以及对地方未来建设之影响与繁荣有密切关系,乃鼓励并普设学校,扩大敎育功能,以期培育下一代,使靑年学子都有受敎育的机会。吾校崇眞中、小学就在此情形下扩大招生了。崇眞中、小学是天主敎会创建的,据悉对日抗战时,已略有规模。但胜利后,第一任校长是郭神父好信。郭校长身材魁武,有深度近视,讲话时常面带笑容,露出一排雪白而整齐的牙齿,看起来非常和蔼可亲,不分冬夏他总是一袭黑色长袍在身。记得入学

  • 文章燃燒自己成就育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2期  作者:王廣亞  出版时间:2000-04-01
    关键字: 育达学校 创建学校 回忆往事 人生感慨

    西口一样,我是怀着赌命的心情东渡台湾的。暮气沉沉的公职生涯,别人可以耗著,而我寝食难安,一朝发现办学的行业,能给未来提供广阔的想像空间,就毅然丢下铁饭碗,变换跑道,追寻梦想。今天,有意创设学校,不管怀抱什么动念,都非大钱莫办。校地选都市平地,论坪计价,选在乡野坡地,虽然便宜,但开发费用庞大。校舍建造,不管位于天南地北,都不是区区几千万元可以对付。单算这些名目花费,就令人不妄想,何况还需一笔天文数字的设校基金,存放银行,保证不会出现财务危机,中途停办歇业。这样

  • 文章河南省立中学与省立师范学校之杂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3期  作者:原景輝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杂忆 教育 河南中学 河南师范学校

    拜读张邃青乡兄大文,引起我对八、九十年前河南省立中学与省立师范学校的回忆,拉杂记来,以供参阅。清光绪三十年(西元一九〇四年)颁布废止科举,改办新制学部,各省遂有普设学堂。为培养这些新制学堂的教师,乃筹设优级师范学校,招考当时文人秀才廪生加以训练,虽然为数不多,但他们都很努力而且优秀,到后来成立的学校任教,对国家社会贡献很大。民国二十年前后,我到开封中州中学就读,就遇见好几位老师,例如:王桂庵、高少轩、程揖唐、李继邺等诸先生,都是优级师范学校毕业,很有

  • 文章紐約訪前河大校長凌冰(濟東)博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5期  作者:狄震 出版时间:1974-05-25
    关键字: 凌冰 纽约 学校教育 往事回忆 采访

    曾考取功名,虽半生身居国外,仍十分思慕家鄕,其最怀念敬斋先生,对其晚年编纂文字与辞典,敬佩不已。也对幼老(张幼山先生)谢世,非常追思。他说民国二年我们九人考取河南公费留美,由上海同轮放洋,他年纪最小,称他们两位为大哥。囘国后敬斋先生与幼老均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先后任校长,他独自应张伯苓先生之邀到天津南开大学任敎务长。他对豫籍学人最钦敬甲骨文大师董彦堂(作宾)与生物学泰斗秉农山(志)两位,他说董秉都是纯粹而有伟大成就的学人。在学术上均有了不起的贡献,他更喜

  • 文章張伯英先生與河南大學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期  作者:李守孔 出版时间:1986-01-30
    关键字: 河南大学 学校教育 水利工程 迁校

    一张伯英(钫)先生对中华民国的建立、讨袁、护法、北伐、抗战、剿匪诸役,贡献良多,功在党国,载诸史乘,为国人所稔知。至其关怀桑梓,建设地方,更为吾豫同鄕所乐道。民国三十二年秋,我就读河南大学文史系,听敎授们说:「伯英先生算是河南绅耆中对河南敎育最热心的一位了」,一次在西安新城广场,一次在开封校园礼堂,在流离迁徙中蒙受到生活的照顾,事隔虽三十余年,仍留着深刻的印象。二伯英先生和河大发生直接关系,要算民国十八年三月所创办之「河南水利工程专科学校」。当时伯英先生

  • 文章高業茂先生事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2期  作者:治喪會 出版时间:1986-02-28
    关键字: 高业茂 学校教育 人物事略 悼词

    姚校长从吾率学生南迁苏州,后转任江西铅山教育部设立之铅山临时中学校长,俟**渡江,先生南下广州,与教育部友好同舟来台,先后任教于嘉义商职、南投中学、北市二女中,四十四年来屛东农专任教,以迄退休。退休后,先生居屛东,与夫人赵焕珍女士读书莳花自娱。今夏,宿疾复发,住院治疗未见医效,于民国七十四年农历十一月十七日酉时不起,距生于民前六年农历五月四日,享寿八十。先生有三子一女两孙陷大陆,不克奔丧。卧病期间夫人率在台子女随侍榻前汤药饮食,悉心调理,妻贤子孝,人人

  • 文章學生與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4期  作者:楊崇幹 出版时间:2006-10-01
    关键字: 教师 《史记》 口音 学校辅导室

    学期,我被选任班上的区队附,和教务处常有接触的缘故。」从小到大的记忆中,和学校里训导处或教务处的来往,常常不愉快的成分居多。因此我们总是『得逃避处且逃避之。』十二年学校生活所接触者,唯有老师,作风截然不同,令人耳目一新,在我的印象里,无论何时去找老师,您永远和颜悦色,不厌其烦。记得有一回校刊社催稿,规定当天是最后期限,我手边没有稿纸,(国文老师、同学、福利社都一一问遍)情急之下,存著姑且一试的心理去找老师。我还记得,老师笑笑,站起身来,拿出钥匙,打开大柜子,把稿纸

共60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