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区域历史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陳子敬先生傳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河南乡贤 区域历史 社会救济

    陳子敬河南省禹縣西文殊鎭陳莊人,生於民國紀元前二十一年,(淸光緖十七年)歿於民國三十六年河南省救濟院院長任內。幼入家塾讀,以家貧不過二三年,卽輟學爲人幫工。而所作且多苦工,如下煤窯掘煤背煤,爲紡蔴工廠紡繩,爲賣水煎包者扇火等。這類工作前後作了許多年。在這許多苦工中,尤以受僱於本村西北二里許于家溝于家這一段工作,更是苦不堪言。因于家不但爲富不仁,可以說是一惡覇,對於僱工不以人待,他都一一忍受。因此,自幼卽養成他之忍辱負重,吃苦耐勞,堅強奮鬥的心性。家中有薄...

  • 文章徐孺人節孝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許仲雨  出版时间:1987-12-01
    关键字: 乡贤事迹 人物回忆 区域历史

    吳門徐孺人,係沭陽宿儒徐子容(諱廣緖、河北保定府主簿)之長女,性賢淑,幼讀詩書,嘉慶廿二年,于歸同邑虞溪、東安仁圩之太學生吳劍舟(若谷),琴瑟調和。明年夫病,刲股療疾立瘳,越二年夫亡,孺人守節撫遺腹子世驥(子簡),敎養並施,以母兼師,數十年如一日。孺人之翁,吳培庵(元福),由監生授四川越雋廳撫民通判,勤于聽政,壯年歸田;道光間,歲大飢,獨資修築沭河之許家口堤防,以工代賬並施粟,存活甚衆;河工經費不敷,孺人出奩資六百金,助之完成。其樂善好施,本於天性。世驥...

  • 文章罘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衣魚  出版时间:1987-12-01
    关键字: 罘山风貌 人物回忆 区域历史

    罘山是伊廬山的姊妹山,距伊廬約五里,位於伊廬鄕的東部,形如馬鞍狀,主峰在東,高約一百五十公尺,周圍僅四、五華里,山嶺南面,童山濯濯,無樹木,僅生茅草,土質貧瘠,有石礦,其質堅硬,可作建材,山嶺北面,土質肥沃,多松柏,雖林木蓊鬱,但多屬墓地,鳥雀棲息其間,較有生氣,比之伊廬,則小巫見大巫也。罘山雖小,但與伊廬成爲犄角之勢,使伊廬不致孤立,而相互屛障,頗有點綴景色之美。本鄕人稱罘山爲東山,伊廬爲西山,很有情趣。而今身在異鄕的筆者,常聽到一首流行歌名叫做:「東...

  • 文章河南孔子弟子列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9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8-09-25
    关键字: 儒家思想 孔子弟子 区域历史 河南名人

    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以詩、書、禮、樂敎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列傳所擧述者實有七十七人。漢書『地理志』亦稱:『孔子弟子受業而通者,七十有七人』。故應以七十七人爲正確。『仲尼弟子列傳』所記七十七人,其籍貫可考者凡六十一人。魯國者三十五人,爲顏囘、閔損、冉耕、冉雍、冉求、仲田、宰予、曾參、有若、曾點、顏無繇、澹台滅明、宓不齊、南宮括、公西赤、商瞿、公伯僚、顏幸、冉孺、冉季...

  • 文章阮瑀書記翩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方剛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竹林七贤 魏晋风度 河南乡贤 区域历史

    建安七子,文章各有所長,阮瑀和陳琳都擅長寫公文,軍國書檄,多數是阮瑀和陳琳兩人執筆的,可惜阮瑀早亡,留下孤兒寡婦,令人同情。阮瑀是陳留群的人,也就是開封附近的陳留縣人,字元瑜,年輕時曾在蔡邕門下求學,可謂名師出高徒。後漢末年,天下紛亂,阮瑀有意隱居,避入山中,獻帝建安初年,曹操的堂弟曹洪,想要找阮瑀來當秘書,阮瑀不理,後來曹操徵召,他才結束了隱居的生活,曹操任用他爲「司空軍謀祭酒」,擔任書記工作。阮瑀雖然才華出類,文章拔萃,可惜壽命不長,建安十七年就去世...

  • 文章新縣大沙井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張紅柱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大沙井 明末历史 区域文化

    新縣不獨向爲縣治、州治,且爲郡治,惜年代久遠無從查考。相傳舊縣沉塔山下,新縣即今新縣村地。—地方志如是說。的確,新縣三面環山,風光秀美,人傑地靈,有千年孝婦故事動感天地;有偷光鑿壁之匡衡故里;有太白觴月之太白澗;有呂母稱帝之馬欄,等等勝跡,不勝枚舉,今天我要講的是新縣大沙井的故事。明朝天啓年間,海州地區蝗旱,好幾年都沒有下雨,好多地方乾得裂了縫,到處打井求水,都不見效,地方老百姓逃的逃,散的散,病死的病死,所剩無幾的人都感朝不保夕。單說這新縣地方旱的更厲...

  • 文章洛陽安樂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1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8-11-25
    关键字: 洛阳历史 故乡风貌 区域文化

    洛陽是我國歷史上六大古都之一,建都的時間最長,朝代也最多。相對的,名勝古蹟也就不少了。位於天津橋南邊的安樂窩,是洛陽衆多古蹟中,最爲突出的一處。安樂窩今名安樂村,爲大儒邵康節寓洛陽時的居處,那兒建有邵祠以祭祀這一位宋代大儒。原址本爲五代時安審琦的故宅,宋嘉祐中,王拱辰爲洛尹,這便專誠敦請邵康節來這居住,一住便是四十年之久,由由然不忍去,因名「安樂窩」。康節也自號安樂先生。時遊城中,士大夫爭相迎迓,好事者另外築一室以待其至,因謂之「行窩」。按康節故居在河南...

  • 文章廣府·福佬·客家人祖籍中原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方洪疇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地方历史 区域文化 社会研究

    近读前国立中山大学校长邹鲁(字海滨,广东大埔人)所著囘顾录,谈到广东鄕土历史,从移民和语言上分析,证明广府人,福佬人,客家人,其祖先都是来自中原。此说为他书所未见,诚属奥秘难得文字;同时,也足以说明中原文化之广大渊源,不禁令人鼓舞?谨抄原文如后,供我读者齐来欣赏。吾粤有三种方言,㈠广州话,㈡福佬话,㈢客家话。因方言之不同,粤人遂成为广府人,福佬人,客家人三系。世人以此三系之言语,与中原不同,有误为非汉族者。其实今日之粤人,均非土著民族,皆来自中原者。祇因

  • 文章洛陽鄉賢劉福榮先生追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史梅岑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河南乡贤 地方历史 区域文化 学校建设

    洛陽鄕賢劉福榮先生號仁菴、洛城東南鄕太平庄(卽蘇秦故里)人也。少讀詩書、聰穎過人。年長後歷任地方自治基層工作,任勞任怨,成就甚巨。如排難解紛,和睦鄕里,從事地方敎育,興辦小學校,多有不平凡的貢獻,極爲鄕人所推崇。晚年,更致力於女子敎育之創辦。時値民國初建,地方風氣,極端閉塞,女子學校,向付闕如。獨劉氏排除萬難,力倡興辦。洛陽縣立第一女子小學,設在洛城東華街,卽爲伊所奔走呼號而創立者。劉氏並擔任第一任校長。對經費之爭取,校園之建設,不三年規模卽已粗具,奠就...

  • 文章清末我朱氏四擧人之辨並略談明清科擧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朱雲樵  出版时间:1987-12-01
    关键字: 科举制度 明清历史 清末立宪 区域文化

    一、文科:㈠每三年擧行一次,名为「大比」。㈡程序:分童试、鄕试、会试、殿试四级。1.童试:由各县按期擧行:合格者为秀才。2.鄕试:子、午、卯、酉年—府、州、县生员可以参加本省考试,中试者为「擧人」。3.会试:各省擧人试之于京,由礼部主持。4.殿试(廷试):由会试中试者,由天子亲策于廷,名曰「廷试」。中试者分一、二、三甲。㈢学位:1.一甲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2.二甲若干名(每科名额不一):赐进士出身。3.三甲:若干名,赐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