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创作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爲豫劇提供劇本的兪大綱教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豫剧公演特刊  作者:逸民  出版时间:1972-05-20
    关键字: 俞大纲 剧本创作 豫剧发展

    戯剧的兴衰,原因固多,剧本的良窳,实乃决定性的因素。豫剧近年来的进步,剧本的改良,效果至为明显。豫剧一向以俚俗、重复、不通而为人所诟病。来台后,豫剧工作者率多业余性质,素质较高,早即注意及此,故剧本方面,从旧本的修改,到新本的创作,为数已不在少,使豫剧逐渐走向雅俗共赏。然独犹未能满足豫剧工作者求新,求变之心,而寄望于文学界、音乐界、戯剧界的专家学者之润饰,以求其气质之变化,使豫剧更趋于大众化、艺术化。此一愿望,由于国内著名戯剧学家兪大纲敎授提供其名

  • 文章完僧上人呂故教授佛庭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1期  作者:讚頌會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吕佛庭 学术创作 人物事略

    观众踊跃,皆轰动一时。其后, 先生将长城、长江、横贯公路三幅长卷无偿捐赠国立历史博物馆、国立台湾美术馆、文化大学华岗博物馆典藏。并将画作五十幅义卖所得五佰万元,悉数捐赠台中市立文化中心文化基金会。关怀文教,热心公益,有足多者。先生幼本庭训,律己甚严,一毫不苟。其讲学论艺,既重培本,尤重创变,故其画境无不与时俱新,不主故常。民国六十年起,除先后利用甲骨、金文等古象形文字以创作近百幅「文字画」外,更以泼墨法尝试作「禅意画」,绝去雕饰,专重天趣,以抒写其抖落名相

  • 文章致力儿童文学创作的严友梅女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程榕寧  出版时间:1973-01-20
    关键字: 儿童文学 创作 严友梅 人物经历

    在「儿童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收获丰硕的严友梅女士,是一位有福之人。家庭和创作,是她幸福,快乐的泉源。在她家雅致的客厅里,柔和的灯光下,一杯握在手中的热茶,打开了她的话匣子。她是河南人,说话的声音又爽又脆,十分悦耳:「我自小就喜欢看书。母亲心疼我是独生女,没有伴儿玩,常买各种世界童话,给我作课外读物。那年头,可消遣的东西有限,我看光了童话书,就趁著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到他的藏书楼找书看。那时年纪小,虽然还不太懂文言文,我还是把古文观止,七侠五义都看徧

  • 文章懷念恩師——歸人先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6卷 第2期  作者:于愷駿 出版时间:2014-04-01
    关键字: 黄守诚 师恩 文学 创作 作家

    归人,本名黄守诚,另有笔名黎芹、林枫、康稔,河南汤阴人。西元一九二八年一月十一日出生,河南嵩华学院毕业。西元一九四九年来台的名作家,西元二〇一二年九月一日逝世,享年八十四岁。历任中学教师,师专、商专、花莲师范学院讲师、副教授等教职三十余年。曾主编《中华文艺》、《笔汇》、《正声儿童》、杂志社社长、报纸、广播公司主编;主讲文学概论、文学批评等。创作以散文为主,另有论述、小说、报导文学、传记等,亦沉潜于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散文的特色在于写情、写事物,都以含蓄

  • 文章我與喬佩鄕長的交往經過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9期  作者:胡升堂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安阳同乡 乔佩 音乐教育 文学创作

    乔佩鄕长是我安阳同鄕中一位颇具知名度的人士。早年曾参加抗日工作和战地服务,从事音乐教育有年,对音乐理论之著作甚丰。三十八年随军来台,服务于空军各单位,从事音乐教育及政工事务,对促进官兵团结及士气鼓舞,颇具贡献。于五十七年退伍后,仍任教于民间专科以上各学校,作育英才无数。公余从事文学创作,为安阳文献撰稿甚多,文思如涌,文章如行云流水,文字感情丰沛,篇篇动人,令人敬佩和景仰。眞可谓文武双全,才华横溢,亟欲得识荆颜,一睹丰采。有一年,在参加安阳同鄕会新春团拜

  • 文章劉紹棠與方城文學青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4期  作者:郭運栓 出版时间:2000-10-01
    关键字: 刘绍棠 文学青年 文学创作 文学采风

    后接到信和五本书,信中写道″……三年来,我接到几千封来信,由于文债累累,活动频多,不能一一作复,深感内疚。但是当我接到河南省方城县杨集乡花沟村青年读者们的来信时,激动得停下手头创作,当即给他们回信,寄上我的作品。并且,应他们的要求介绍了我的创作情况,希望和他们保持经常联系,听取他们对我作品的意见。″自此,中外文化书信院长、北京写作协会会长、著名乡土文学大师与方城文学青年结了缘。(二)著名作家刘绍棠出生于北京市通县儒林村,成长在运河的怀抱中。他十二岁开始

  • 文章書畫與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2期  作者:華羽 出版时间:2001-04-01
    关键字: 文艺创作 爱好书法 退休生活

    这本书画集子的问世,主要原因在检讨自己的汗渍与心血的付出?余自幼喜爱艺文,战乱所迫,乃从事文艺创作,著有散文、小说及报导文学多种。六十年代,发心重拾艺事,服务机关在我的要求下,允许成立一「国画班」,黄渠成先生是第一位任教的国画老师,一开班就有三十多位同好报名,其中到现在还有多位常相往来。六四年黄老师教学繁忙,无暇兼顾,另请周澄先生任教,此时恰逢调职,我暂时不能上课而停止,唯有利用余暇临摹名家如傅心畬、黄君壁、傅狷夫等诸大师画作,以为进修。直到七九年,由

  • 文章豫劇功臣張岫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2期  作者:王希玲  出版时间:2000-04-01
    关键字: 张岫云 获奖无数 舞台生涯 贺词 戏剧创作

    姊妹艺术学习,并善于融汇贯通,从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张派艺术,形成了含蓄深沉、细腻委婉、先声夺人、声情并茂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个性。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追求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从生活出发,是一切艺术创作遵循的原则,张老师在创造角色上,十分注重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她常说,演员必须演啥像啥,演戏必须先体验,然后才能体现,如果一味追求外在华美,演出的人物缺乏生活的真实,舞台搞得再眼花撩乱也感动不了观众。她演戏讲究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以神、形兼备为艺术

  • 文章地道的家鄕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2期  作者:賈文斌  出版时间:1975-12-25
    关键字: 河南戏剧 河南方言 兴慈法师 戏剧创作

    我當兵多年,所學的都是對敵作戰之多種技能,再者從小就離開家鄕,一別家鄕便成落花飛絮,怎能瞭解鄕情?我記得老家的書房裡,有八仙桌、葡萄椅。在古色古香的秃案上,祖先也留下一堆堆地宋版縣誌,如同北巿博物舘展示的一樣,但多不留心過目,且視同廢紙,都輕輕地把它放過了,一無所知,至爲可惜,深夜捫心,不但對不起祖宗,而且不能寫出家鄕的一切報導,的確悔恨自己粗心大意,但對家鄕戯較爲熟悉。因爲每次牽着祖母的衣襟去趕會、燒香拜廟,聽聽各種不同的家鄕戯,這種好逸惡勞貪玩愛吃的...

  • 文章先父紀念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2期  作者:葛明 出版时间:2009-04-01
    关键字: 葛永祥 追思父亲 县长 书画创作 抗日战争 人物生平

    书画之中。二十余年来分别完成百美图、兰亭集序图等巨幅长卷。他如花卉、人物、山水、动物及书法等创作,集结逾百余种,多次获邀参加当代美术大展。中日韩三国美术展、亚细亚美术招待展、中外邀请团体展及个展数十余次。由于画风饶富创意。落笔意境忘我,多次担任书画评审委员、孔孟综合书画会会长及书画教授,桃李满天下。家父虚怀若谷、剖析国画派系之精华、通晓书画同源之至理、昼夜潜心研究揣摹、截长补短,不拘一门。举凡人物、山水、花鸟、动物,无所不习。将古今各派书画之特长融为一体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