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轶事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邵雍(康節)學説概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6期  作者:黃公偉 出版时间:1977-06-25
    关键字: 邵雍 学说 洛学 轶事

    邵雍學説的淵源邵雍字堯夫,爲北宋一大道士。(一〇一一—一〇七七)其先范陽人(今河北大興涿州境)生當宋室之盛世。據宋史「道學傳」稱:其曾祖令進以軍職逮事藝祖,始家於衡漳(今河北曲周,肥鄕間)。祖德新父古,皆隱德不仕。先生幼從父遷河南,卽自雄其才,力慕高遠,謂先王之事必可致。初居河南輝縣蘇門山,百源之土,布衣粗食,於躬炊養父之餘刻苦自勵者有年。已而嘆曰:「昔人尙友千古,吾獨未及四方」。於是,踰河汾涉淮漢,周遊齊魯宋鄭之墟而始還。時北海李之才攝共城令,授以圖書...

  • 文章邵康節錦囊續宗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0期  作者:高冠山 出版时间:1972-10-25
    关键字: 邵雍 人物轶事 锦囊

    邵雍,字堯夫,諡康節先生。其先居范陽,從父徒共城,晚遷河南。讀書蘇門山百源上,時北海李之才攝共城令,師事之,得圖書先天數之學。妙語神契,多所自得。屢荐不仕,淡薄功名。歲時耕稼,僅給衣食。名其居曰,「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相傳康節晚年,曾推算其己身。驚悉至某世孫,應斷其宗祧。再四思維,始得一法可以解之。特建小樓一座,親書錦囊一,盛以鐵盒,懸於樓上。另立遺囑,昭示子孫,謂此錦囊,不遇斬宗絕代之禍,不得隨便開拆,否則,以不孝論,且有奇災。康節歸道山後,累代單傳...

  • 文章河南滑縣暴方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2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04-04-01
    关键字: 暴方子 为官之道 人物轶事

    前言人不論官職大小,事不分公私巨細,業不談職務貴賤,年歲不言老少,凡被當世人稱頌,後世人追念,都值得用文字記下來,告訴別人效法,社會才更趨善良。暴方子本傳暴方子名式昭,河南省滑縣牛屯鎮南暴庄人。祖父名大儒字超亭,道光三十年和俞樾同榜進士,官江西知縣。清光緒四年(一八七八)方子出任江蘇省震澤縣太湖東南平望司巡檢(九品),刻苦自勵,非其分所得,一錢不取。雖不能奉母以甘旨,供妻兒以養教,也不思以貪求。當時譚敘初御史,擢升江蘇巡撫,端本善俗,躬行節儉、禁博、禁妓...

  • 文章方策专员任职安阳地区轶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喬珮 出版时间:1992-10-01
    关键字: 方策 安阳轶事 河南贤官

    为民族尽孝……」话讲完毕,他特别介绍王明秀老师[2]给我们歌唱,即时掌声如雷,一片欢天喜地,王老师给我们一连唱了三首歌,具有特别意义,在我深刻的印象中计有「母亲歌」、新作的「童子军歌」、还有「可怜的秋香」,歌声落幕,方公在许多讲评中,就亲手给参加大会的代表们,颁发奖品,接着又发了大包大包的各色糖果,这些珍品,当我们返校时,都转给低年级全体同学分享品尝。如今回忆方公那种亲切的场面,仍存有感动而永怀不忘,时光飞逝,转眼我们这一代的人,经过抗战、戡乱、以及台湾

  • 文章鞏縣縣議會議長張和壎先生軼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9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0-09-25
    关键字: 人物轶事 往事回忆 张和埙

    先生爲兩河名孝廉。博極載籍,跌宕文史。性和易肫摯,談古今治亂事,娓娓不倦。剛勁有爲,不畏強禦,故所至有政聲。與吾縣王孝廉林槐三,田孝廉春同荔軒,(癸夘同科)陳明經嘉桓肇卿(日本宏文學院前後同學)等,均詩文之交。先生鞏縣寺灣人。二世祖恩者,元初令於鞏,遂家焉。嗣後,歷居台衡,累入賢賢,與元代相終始。傳五百年不替,於中原最爲望族。先生光緖祭卯科擧於鄕,卒業於日本早稻田宏文學院師範科。歸國後,歷任河南優級師範學校及吳淞中國公學校長。從游者,率博學力行之士,後多...

  • 文章北宋大文豪歐陽修不談文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1期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欧阳修 大文豪 北宋时期 人物轶事 被贬夷陵

    歐陽修(一〇〇七—一〇七二)字永叔,廬陵人,是北宋時的文壇領袖,唐宋八大家中曾鞏是他的學生,三蘇和王安石,都受過他的拔識。尤其王安石自負學富才高,目中無人,但對歐陽修卻推崇備至。景祐三年,因同情范仲淹,忤丞相呂夷簡,同時被貶到夷陵(今湖北宜昌)作地方官。當時夷陵是一個偏僻的小縣,需要處理的案件不多,可讀的書籍很少,他無以自遣,因而取出以前的舊案卷仔細審視,發現冤枉乖錯的不計其數,於是仰天長嘆說:「以荒遠小邑耳如此,天下固推想可知。」自此,審案再也不敢輕忽...

  • 文章從晝錦堂記述北宋三賢——韓琦、歐陽修、蔡襄——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李九林 出版时间:1981-01-25
    关键字: 书锦堂 北宋三贤 韩琦 欧阳修 蔡襄 名人轶事

    一、鄉賢韓琦據宋史:韓琦字稚圭、自號戇叟,(一〇〇八—一〇七五)河南安陽人。天聖中以弱冠擧進士,太史奏日下五色雲見。歷官陝西經略招討史,與范仲淹同拒西夏,久在兵間,名重當時。後爲相,執政十年,以社稷臣著稱。封魏國公,卒謚忠獻。韓琦文名亦高,詩尤首屈一指,其名句「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其北塘遜署七律一首:「畫室林塘滌暑煩,曠然如不在塵寰,誰人敢議淸風價,無樂能過白日閒,小鳥得魚長自足,嶺雲含雨紙空還,酒闌何物醒魂夢?萬柄蓮香一枕山。」及今猶噲炙...

  • 文章百代畫聖吳道子(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2期  作者:方國鐸 出版时间:1988-02-29
    关键字: 吴道子 画圣 河南乡贤 绘画轶事

    体。」这就是说他要「有笔有墨。」但是清朝人唐岱的说法是;皴法少石的轮廓显露,树的枝干枯涩,看起来像是无墨,也就是所谓「骨胜肉,」钩石的轮廓,画树的干本、落笔轻飘而烘染过度,把轮廓与干木掩住,看起来像是无笔,也就是所谓「肉胜骨。」所以说画之笔与墨,完全是各人看法的不同。五·吴道子的绘画轶事吴道子在他绘画生活过程中,也有不少轶事,特介绍于后:㈠吴道子有一次去拜访一位道院的老僧请茶,老僧对他未加礼遇,于是他就要来了笔砚,在墙壁上画了一头驴子,然后悻然离去,到了

  • 文章馬乘風的家庭和他在大陸的後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2期  作者:白永勝 出版时间:1995-04-01
    关键字: 马乘风 河南先贤 《马乘风先生轶事

    金秋时节,开封菊花盛开,满城飘香,友人自台湾寄来「中原文献」第二十六卷第三期,内有「马乘风先生轶事」(作者郭隆朝先生)一文,正在阅读之中,恰逢马乘风先生的公子路过寒舍,遂邀来共读。读毕,公子曰:「拜读了郭先生的大作,深有感触。先父一生历经坎坷,但因先父生性豪爽达观,能忍辱负重,终可享以高寿。他受过别人帮助,也赒恤过他人,但他曾得罪了一些人,因而招致不少非议。现今郭先生能为先父作出如此客观、公正和中肯的评价,先父在九泉之下当可含笑矣。作为马乘风的后人,我们

  • 文章冯紫岗轶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9卷 第1期  作者:丁淯清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人物轶事 人物生平 回忆往事 冯紫岗

    冯先生然生命短暂,赍志以殁,但他丰厚的道德文章和逸史轶事永存,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里大运动的带头人冯紫岗先生在五四运动中,接受新文化、新思想,决心走出国门寻求兴邦救民之路,于一九二〇年八月十二日向华法教育会申请赴法勤工俭学,同年十一月七日乘法轮波尔斯号成行。十二月十三日抵达法国马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法国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其中一部分用于中国派一批公费留学生赴法学习。而当时主办招生的吴稚晖等人,限定只在国内招收新生,而将已在法国。勤工俭学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