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诗词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祝張立委金鑑八十雙壽七律二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11期  作者:劉季洪 出版时间:1982-11-30
    关键字: 张金鉴 诗词 祝寿

    明誠先生曁德配王夫人八秩雙慶淸門洹上慶崧生 貞幹匡時早有聲蔗境老猶稱篤學 蘭陔春正發新榮五車著述涵濡遠 一代師儒作育宏更仰憲壇謀國略 留侯澹泊見純誠肝胆深交五十年 古稀曾祝九如篇養生有道膺多福 蓄德能文羨兩全犀角克傳名父業 鴻眉不讓昔賢專嶺梅待放還珂里 介壽重開晝錦筵劉季洪 張鳳齋 敬祝

  • 文章袁克文詩諫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4期  作者:梁羽生  出版时间:1989-01-16
    关键字: 袁克文 诗人 诗词

    袁克文(寒雲)是吳健雄的家翁。現在來說,吳健雄是擧世知名的女科學家,知道她的人當然比知袁寒雲的多,但在六七十年前,袁寒雲却是「提起此馬來頭大」的「二皇子」,名氣之大,甚至超過他的哥哥「洪憲太子」袁克定的。袁寒雲不但是貴公子,而且是民初出名的詩人。有人將他比作曹植,可以想見他的才華。他最膾炙人口的兩句詩是:「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據說是諷諫他的父親(袁世凱)不要做皇帝的。此詩後人傳抄頗多記憶錯誤之處,現在此重抄一遍,以供同好欣賞。「乍著吳棉強自...

  • 文章抑鬱一生的詩人杜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孫敦軾 出版时间:1994-10-01
    关键字: 杜甫 诗人 生平 诗词

    杜甫(西元七一二—七七〇),字子美,唐朝大詩人。祖籍湖北襄陽,在他曾祖父依藝,任職河南鞏縣縣令時,遷居河南鞏縣,故稱河南鞏縣人。杜甫曾在長安附近的少陵住過,有時自稱「少陵野老」,所以後人也稱他杜少陵。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是武后中宗朝的名詩人,官至修文館學士,尙書膳部員外郎。父親杜閑,曾任山東兗州司馬,京兆府奉天縣令。杜甫童年家境小康,生母早逝,繼母將他寄養住在洛陽的二姑母處。杜甫小時候體弱多病,二姑母特別照顧他,有一次他與二姑母的兒子,他的表弟同時生病,當...

  • 文章明誠敎授八秩壽慶集句奉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11期  作者:葉祖灝 出版时间:1982-11-30
    关键字: 张金鉴 诗词 集句 祝寿

    其一心如止水鑑常明(劉禹錫),不露文章世已驚(杜工部)。門外碧潭春洗馬(韓翊),早隨眞侶集蓬瀛(韓渥)。註:第一句係嵌名字首尾二字,第三句係描述家近碧潭風景區。其二三千士裏文章伯(盧綸),一馬常隨世事馳(王安石)。金母紫皇開壽域(黃庭堅),悠悠日月獨心知(陸放翁)。其三陸沉復望中原嘆(康有爲),萬里歸心對月明(盧綸)。欲向磻溪問姜叟(蘇東坡),老年終自望河淸(顧亭林)。其四國計已推肝膽許(羅隱),自然聲敎滿華夷(許棠)。由來壽與仁相貫(劉克莊),立論當爲...

  • 文章八十述懷俚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11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2-11-30
    关键字: 张金鉴 诗词 人生感悟 往事追忆

    一八十虛度事無成,書生報國仗筆耕;手爬格子過千萬,宏揚學術持丹誠。二桃李遍植五十年,杞抱成材薪火傳;孰云執鞭無甚用,千百門生是英賢。三議壇備員卅五春,民主憲政愛國心;衆智結晶成法制,萬能政府展經綸。四自慰人老心不老,大海後潮擁前潮;愧無長才成大業,喜有弟子滿半朝。

  • 文章傑出詩人白居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9卷 第1期  作者:孫敦軾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白居易 人物履历 诗词造诣 史料研究

    白居易出生於河南新鄭,老年退隱定居在洛陽。龍門石窟對岸之「白園」即白居易之墓園,南依香山,風景秀麗,現已成爲觀光勝地—編者白居易是唐朝詩壇上的大詩人,當年他與元稹提倡文學改革,主張唾棄嘲風雪,弄花草,唯美浪漫的文風,使文學歸文質並重。他挑戰貪婪的權豪貴近,明擊暗罵,爲窮苦百姓鳴不平。朝中綱紀不振,是非不分,他受謗貶官,心胸坦蕩。他著作豐富,作品流傳國内外,老婦、牧童等能誦能解,發揮普遍的教化作用。然而,也有人對他的作品,持見仁見智的看法。不過,對這位在中...

  • 文章明代何景明與李夢陽對詩文的貢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10期  作者:葉祖灝 出版时间:1980-10-25
    关键字: 何景明 李梦阳 弘正四杰 诗词鉴赏 人物评传

    明代自永樂(成祖)至成化(憲宗)八十年間,是一段甚長的承平時期。此時著名的宰相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提倡一種雍容華貴的詩文體,名曰:「台閣體」。其中以楊士奇的作品,推爲首選。但這種詩文體,被人千篇一律地摹仿,只注重綺麗詞藻的格調,反缺乏性靈氣勢的實質。弘治(孝宗)正德(武宗)年間,以何景明、李夢陽爲首,號稱「何、李」,倡言:「文以秦漢爲宗,詩必盛唐以上」,此外均無足觀,力爲矯正永樂以後台閣體之蔓衍。於是詩文風氣丕變,何、李與邊貢、徐禎卿、康海...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