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考古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考古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陳仲玉 出版时间:1980-01-25
    关键字: 安阳殷墟考古 傅斯年 甲骨文 李济 考古学

    这不是一个公定的节日,只是中央硏究院历史语言硏究所考古组同仁们为了纪念民国十七年十月十三日破土开掘河南省安阳县殷虚,在每年的这一天定期聚会,我们私自称它为「考古节」。安阳殷虚的发掘在学术界是一次壮擧。这遗址的开掘也为中国考古学史揭开了新的一幕。这一日子的到来并非偶然,而是有它深远的背景。这话要分以下的几方面来说。就广义的考古学来说,在中国本有一段传统的历史。它的萌芽可推溯到汉代,而眞正成为一学门的开始,至少可以推早到宋代。如南宋吕大临的考古图一书,其所

  • 文章挖出中國上古史(續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李子寧 出版时间:1987-04-30
    关键字: 李济 人物事迹 安阳考古挖掘 学术研究

    从安阳到台湾安阳发掘的十年间,是李济一生学术事业的顚峯;也是中国考古学逐渐生根的时代。除了仍继续指导安阳的发掘工作外(安阳发掘的后期,他逐渐由室外工作之主持,转到室内整理标本、指导工作方向的职责上),李济还实际领导了三次古蹟硏究团,从事了城子崖、县等数十处遗址之发掘,其中尤以山东历城龙山鎭的城子崖发掘成就为钜,在此他发现了著名的龙山文化,而将中国史前史硏究与历史硏究连成一气。到现在为止,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安阳越挖越精采,第十一次发掘发现了著名的侯家庄大墓

  • 文章石院士璋如與中原、安陽兩文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3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04-07-01
    关键字: 石璋如 人物简历 考古研究 著作简介

    前言「台湾考古人瑞,石璋如一〇四岁病逝。」联合报民国九十三年三月十九日文化版,中研院院士,考古泰斗,发掘出(台湾)中部大马璘、番仔园遗址,及北部圆山和(淡水河出口八里乡)十三行遗址。并刊载石院士与阮馨夫妇百年诞辰时,鹣鲽情深的彩色照片。看后心甚敬仰,但更多怀念与惋惜,近两年未去拜谒,人已去矣!石璋如先生,河南省偃师县人,民国二十年以河南大学史学系身分,参与中研院史语所「安阳发掘团」。民国二十二年在安阳侯家庄,有梁思永、石璋如、刘燿、祁延霈、胡福林、尹焕章

  • 文章馮維盛——中國文化的探源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李敬偉 馮晶明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冯维盛 夏朝遗址 考古研究 史料研究

    上发表,引起国内外史学书家的关注。这一消息不啻在我国史学界投下了颗重型炸弹!隐藏了五千年的中国夏文化之谜即将重现天日!冯维盛,这位38岁的农民即将成为探得中国文化源头的第一人!1953年3月2日,冯维盛出生济源轵城鎭小王庄村。他的爸爸解放前任济源图书馆馆长,是一位深谙当地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的学究。父亲虽是老实巴脚的农民,但耳濡目染,也装了一肚子关于太行山黄河水的故事。处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冯维盛自幼便滋生了探寻中国历史源头的兴趣。他十来岁的时候,父亲每次上山拉

  • 文章張儀蘇秦時序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程孟明 出版时间:1993-10-01
    关键字: 张仪 苏秦 拷证 历史人物 考古 史料

    就可确定苏秦的时代。苏秦活动的时代是燕昭王、齐闵王时代而燕、齐这两王的时代又是秦昭襄王时代,上距秦惠王隔着一个武王,而张仪已于秦武王二年去世,安得谓苏秦早于张仪,或如王充所说,为同一时代的人。韩非师承荀况,荀况与苏秦为同时代人,韩非子一书所载较史记、战国策近乎眞实,马王堆出帛书证明张仪早于苏秦,这一推定是正确的。不但司马迁、刘向为伪托苏秦之名撰写的文章所迷惑,即今之考古学家亦为伪托苏秦之名见诸帛书的文章所迷惑,对司马迁、刘向之正确认定妄加推翻。固然司马迁

  • 文章南阳董作宾先生与近代考古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李濟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董作宾 考古学 治学方法 学术思想 殷历谱

    现在教育界与学术界共同提倡、奖励的文化事业,种类繁多,包罗万象;但是就纯学术的观点说,绝大部份完全是输入品,在中国的传统中,找不出深厚的根基。唯有近代考古学可以说是少数的例外,融合了中西两个传统的科学事业。这也许就是近代老古学的业绩之所以为一般学术界欣赏的原因吧!讲到这门学问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实在是近代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段佳话。我所指的是:在民国初年,北平学术界与国际学人合作,发现并完成北京人发掘的一段故事。这件事跟我这篇文章所要谈的似乎不相干;但是就治学

  • 文章董作賓先生對於甲骨文的貢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12期  作者:屈萬里 出版时间:1980-12-25
    关键字: 董作宾 甲骨文 安阳殷墟 考古挖掘 历史考证

    史语所在安阳共发掘了十七次,先生每次都参加。发掘所得的考古学资料,极为丰富;但就有字的甲骨来说,就有二万四千余片之多。先生于二十一年,受聘为史语所专任硏究员;三十七年,当选为中央硏究院院士;四十年至四十四年,任史语所所长;四十七年起,任史语所甲骨文硏究室主任,以迄于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先生之殁。在此期间,曾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客座敎授,香港大学荣誉史学敎授,并曾获韩国汉城大学荣誉博土学位,及我敎育部国家学术奖金。先生著作等身,除驰誉学林的殷历谱一书外,另有专书

  • 文章(古今鄉賢)鹿邑

    来源期刊:《豫聲雜誌》 第2期  作者:老子文化硏究會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鹿邑 老子 孔子 道德经 史料考古

    老子——中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號聃,楚國苦縣厲鄕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鎭)人,史記有傳。有代表作:老子,也稱道德經,一書傳世。同時,老子亦爲古代傑出的養生學家,在養生領域與黃帝齊名。據《史記》記載和已故山東大學教授高亨先生考證,老子生於公元前五七一年農曆二月十五日,與孔子爲同時代人,約比孔子年長二十餘歲。他博學多才,二十多歲便做了東周王朝的史官,受到了周王朝的特殊禮遇。在當時等級森嚴的王權制度下,卿...

  • 文章甲骨學先輩石璋如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1期  作者:編輯委員會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石璋如 安阳考古 商周遗址 史语所 甲骨学

    石院士璋如生前和阮夫人馨在客厅/高安泽摄先生讳璋如。河南省偃师县人。清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九日(一九〇二年一月二十八日)生。世务农。父西仑公,字昆卿,为鄕监生,与母王氏有善名闾里间。先生行三。八岁入私塾,读《三字经》等书。后私塾改办学堂,就读偃师小学、洛阳中学,完成中等教育。时値家道中落、华北内乱等因素,辍学从军与就业数年,至一九二八年始入中州大学(后为河南大学)历史系就读。一九二八年为中央硏究院历史语言硏究所安阳考古工作之始。是年底,董作宾先生赴

  • 文章安陽殷墟發掘的主將—李濟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5期  作者:李健武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李济 安阳殷墟 殷墟发掘 考古学家 甲骨文

    李济(一八九六—一九七九)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前殷墟发掘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李济,字受之,后改济之。一八九六年六月二日生于湖北钟祥县。一九〇七年随父到北京读书。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前夕,李济考入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在清华念了将近八年,一九一八年官费留学美国。李济在美国克拉克大学攻读心理学、社会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一九二〇年转入哈佛研究院攻读人类学,以《中国民族的形成》一文获博士学位。一九二三年李济回国,应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之聘,担任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