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玄奘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玄奘大师生平及其贡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5期  作者:道安法師 出版时间:1971-05-01
    关键字: 唐朝 玄奘 那烂陀寺 吴承恩

    近代西方学者对东方文化的发掘,已有相当可观的成就,身为东方人,在兴奋之余,不能不感到惭愧,弃置自己的宝藏而不顾,甚而连最起码的认识都没有,处处现露「捧着金碗乞讨剩饭」的愚昩相,实在是可怜可叹。尤其是数十年来西方学者对于玄奘大师的硏究,更有其辉煌的成绩——仅从张君劢先生所录之西人硏究玄奘大师的专门著作部分目录,就足以使国人震惊了——这事足以使身为中国人者,羞赧无地自容,我们多少年以来,就在自毁民族精神长城,而不知唤起国魂;只顾检拾他人牙慧,而不图开发自我之

  • 文章玄奘故里及其遗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3期  作者:趙知人 出版时间:1980-03-25
    关键字: 玄奘 故里 遗迹 慈恩寺 大雁塔

    一、玄奘简介唐玄奘俗姓陈,名袆,豫偃师人。他的父亲陈惠,是一位品学兼优之士;因隋代末年,政治腐败,不愿出仕而闭门敎子。玄奘排行第四,性璁慧,幼时有神童之称,据说:读书能过目不忘;同时他又很用功,从小便博览群书。十三岁时,由于家庭贫困,便跟随他的二哥长捷法师,住在洛阳净土寺,诵习经典。这时,适逢隋朝在这里选渡僧人,他被选中了。为了寻求佛敎知识,他的足迹遍及长安、汉中,以及关中平原各地。至唐太宗灭隋建国后,玄奘已成了一位著名的大和尙。旋奉太宗之命,到西方取经

  • 文章无量寿佛:玄奘大师 一三九〇圣诞志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郭俊次 出版时间:1991-04-01
    关键字: 玄奘 佛教思想 弘法 诞辰纪念 悟明

    最大心愿,就是效法玄奘大师的精神,弘扬玄奘大师的思想,所以,他多年来,创办了:「玄奘慈幼院」、「玄奘学术硏究院」、「玄奘图书馆」、「玄奘禅修班」,并主持日月潭的「玄奘寺」;同时在他「中国佛教会理事长」任内,确定笔划,推动了闻名中外的「佛教玄奘大学」,同时,为了办大学,也在他手中成立了「财团法人中国佛教文化教育基金会」,这些划时代创举,正是悟公师父的德业之一;也可见悟公和玄奘大师的「缘份」之深。本文不谈 悟公的「佛心慧悟」,也不述及他老人家的「佛法满人

  • 文章最伟大的外交家翻译家唐高僧玄奘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65期  作者:張三義 出版时间:1990-01-03
    关键字: 玄奘 洛阳 佛学 西行经历 外交

    唐三藏玄奘法师,在未出家前,姓陈名祎,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即公元五九六年),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县一个陈姓世代书香的家族,家道小康,其父陈慧,是一位很有学问的饱学之士,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可能是夙有善根,其在未生育玄奘之前就皈依了佛门。玄奘从四五岁开始懂事起,就非常聪明,体型高大,面像白白胖胖,充满神童型态,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用眉淸目秀脱俗仙童,这些字眼来形容,亦难表达其更好的气质与形态,因其家学渊源,在他六岁时就开始读书,在其父亲悉心指导下,未满四年

  • 文章玄奘三藏对中国文化之贡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2期  作者:東初 出版时间:1972-12-20
    关键字: 玄奘 中国文化 人物贡献 佛学

    ㈠前言玄奘大师是我国佛敎史上留学之宗匠,是中华民族最伟大之探险家。其毕生献身于沟通中印文化。留学印度十有九年,囘国后在二十年间译出一千三百余卷经典,不仅开我国佛敎译经史上新纪录,即在世界学术史上亦少有其匹。这种不畏艰苦冒险犯难的伟大精神及伟大学术贡献,实値得国人永远怀念与仰敬!他对我国历史文化,既有如此辉煌伟绩的贡献,实有向国人介绍的必要。㈡玄奘三藏之辉煌史绩一、国内求学时代(四九六—六二七)唐三藏玄奘大师,俗称唐僧。姓陈名袆,隋开皇十六年(五九六

  • 文章玄奘大师返国一千三百二十五年纪念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程文熙 出版时间:1970-03-01
    关键字: 玄奘大师 人物事迹 返国纪念

    玄奘大师返国一千三百廿五年纪念日,适逢本刋本期出版,是中华民国五十九年三月一日。此在农历,岁在庚戍,时在正月廿四日。「正月廿四日」,是玄奘大师由印度取经返抵长安之一日。玄奘大师一生历史,惟在返抵国门之日,为学者所一致承认,而无余说。所以纪念玄奘大师,也只有这一个日期,最具意义。今日两种日期,同在一天,是一巧合,亦是本刋所可纪念的一事。去夏某日,台湾省台北县永和鎭顶溪派出所主管赵揆一先生,闻邻居前天津市市长张廷谔先生言:你们同为河南人,乃蒙其于调査户口之时

  • 文章玄奘大师略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釋廣仁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玄奘 取经 佛教 讲学 人物事略

    古今中外一代完人玄奘大师,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逝于唐高宗麟德元年二月初五日,世寿六十五岁。大师簪缨后裔,河南偃师人,祖父陈康,北齐国学博士,礼部侍郞。父陈惠,隋江陵县令,弟兄四人,长兄陈素,早岁出家,法名长捷。玄奘居次,名陈袆,十岁失怙,十三岁出家,依兄长捷法师,住洛阳净土寺,翌岁隋炀帝下令度僧二十七人,投考者伙,选择严格。玄奘年太幼,经业不谙,空有其志而已,终日徬徨试场外,主考官大理寺卿郑善果,见玄奘虽年幼而器宇玄昻,询其所以,答以:『远绍如来,近光遗

  • 文章一个拼命的留学生——玄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黎東方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玄奘 取经 留学经历 人物回忆

    我认为唐僧玄奘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之一,因为他的一生奋鬪经过最能代表中国的民族性,为了追求一个目的,颇能苦干到底,并且于必要时拿性命来孤注一掷。他为了想留学,就冒禁出玉门关。一个人单独骑马横渡莫贺延沙漠,几乎渴死,为了拒绝高昌王的强留而绝食;在穿过帕米尔北的氷山之时,几乎滑了下来;最后,在学成以后,为了坚持自己所讲的讲演词,而情愿于万一辩论失败之时当众斩首。这些,都足以证明他的拼命精神。他自始至终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做学问的人,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敎徒。他念过不少书

  • 文章唐代玄奘大师与其唯识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黃公偉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玄奘 取经 唯识论 法相学 人物贡献

    一、前言佛法(Buddhism)兴自天竺(印度)而大成于中华。其间,经后汉魏晋之「输入期」,六朝之「译经期」,古德名师来华弘法,高僧圣徒西行求道者,不可胜述。惟前秦鸠摩罗什(Kumarajiva)首以般若思想择于中土,初唐玄奘法师继以法相学理移植华夏,开中国佛法亘古未有之盛业,先后嫓美。据「高僧续传」及「三藏法师传」所载,隋唐之际中国佛法,由六朝之佛道交融,进而为圣敎之建设。当时十方大德,沙门四众,羣起为续前代之译著,致力于佛法体性之宣扬。蔚为一代之学

  • 文章西天取经的玄奘法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煑雲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玄奘 取经 印度 生平经历

    佛门异记 煑云法师著述玄奘法师,俗姓陈,河南陈留人,出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师十三岁出家。唐贞观三年,独自偸往西域求取佛经。关于奘公一生事蹟,不知有多少文字记载;大慈恩传就有十卷之多,这裏择其要者,敍述数点如后:人马困于沙漠中奘师一连偸越关外五座烽台,遇到风沙大起,天晚在一沙安歇,把水袋拿出来倒水喝,水袋太重,一不小心,水袋覆地,自己只飮了一口,其余倒个精光,沙漠中水就是命,宁可无粮,但却不能缺水,奘师懊恼不已。三更以后,再向西行,辨不淸路向,唯以西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