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物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杏壇楷模耿相曾先生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六歲•曾耿故校長相先生傳略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4期  作者:治喪委員會 出版时间:1997-04-03
    关键字: 耿相曾 教育理念 校训 文物

    立身要高一步、处世要退一步」与师生共勉,重视爱的敎育,严格而不苛刻,爱护而不姑息、强调发展学生潜能,适才适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明礼义、知廉耻、负责任、守纪律。民国七十五年,先生届龄退休,退休后以读书写字自娱,寄情于文物书画并仍保持每日登山及下笔挥毫之作息,十年如一日。先生治学严谨,学有专长,十分念旧并极富人情,在南师九十周年校庆时曾以「仁智诚正」校训自撰七律一首,并以行书写成:仁爱为师一脉传,府城校址已三迁。智能有别因材性,德业无涯娱管弦。诚信待人交益友

  • 文章唐南阳张义潮家属对敦煌文物之贡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8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1988-08-30
    关键字: 张义潮 张议潮 敦煌文物 文物保护

    沙二州,因有疏勒河、党河和哈拉湖,所以土地肥沃,人民富有。再加敦煌是通往大戈壁沙漠南侧的通道起点,更形成此地的文物特别兴盛。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八一九),沙州剌史周鼎,曾在此为唐固守疆域。当时吐蕃首领赞普(吐蕃俗谓强雄曰赞,丈夫曰普,赞普即君长之号),已徙帐南山,并派遣中书令尙绮心儿,率军十五万攻击该州。周鼎曾请求救兵于回纥,等了一年多救兵未至,于是商议焚毁城廊,引众东奔。但是部属意见,均以为不可。周乃派都知兵马使阎朝,率领壮士先行视察水草。阎于清晨进谒后

  • 文章伊川縣古跡及其有關之歷代名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郭隆朝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伊川县 文物古迹 河南名人

    豫西伊川縣位於伊川盆地,風景秀麗,土地肥沃,物產豐饒,人傑地靈。歷代帝王將相及名儒賢哲則多慕名而前往遊覽、打獵、定(隱)居、講學,甚而前往建別墅,修花園或築佳城者。此種史實,俯拾即是,筆者已於拙作「伊川縣現況」一文中述及,眞可謂是「群賢畢至,高朋滿座」矣。茲謹將其中所言古跡及其有關之歷代名人,依其年代遠近,而擇要述之於次,以供各鄕賢參考!一、夏禹伊川盆地在遠古時原爲一湖,迨至夏禹始鑿龍門以疏伊水。故水經注云:「伊水北入伊闕,昔大禹鑿以通水」。所謂龍門石窟...

  • 文章關于重修楊再興陵園——致海内外同胞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杨再兴陵园 河南文物 遗产保护

    墓门两侧至今嵌石碑四通。其中清康熙四十九年临颖县令沈近思重修坟墓所立墓碑,还在民间引在一段传说,清康熙四十五年,沈县令自江浙乘船赴颖上任,夜渡长江,突遇水盗劫船,自度难于脱险,朦胧中见一彪形大汉,剑眉环眼,气宇轩昻,挥剑跃入船中,尽戳群贼而杳然无踪。至颖后,谒杨再兴祠,见堂中金身绝似江中大汉,于是立碑以报救命之恩。这段传闻虽然离奇,也足见中原人对民族英灵的敬仰和缅怀,它表明,保护和修建历史文物,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然而,由于历史

  • 文章帝嚳傳讚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李白林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帝嚳 二帝陵 古迹 文物 《史记》

    离休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金紫光老同志即大为赞叹!曰:且不提两位始祖的陵墓,光是墓前跨越各代数目繁多的石碑(历代帝王御祭碑),就意义重大。」眞不愧为老领导、老专家、老内行!慧眼卓识,一语中的指出了二帝陵的重大历史意义!中央领导同志,当场批示:对原始社会古迹二帝陵应严加保护,并责成文物部门硏究开发步骤,以便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二帝陵旅游胜地。笔者籍隶是鄕、楼台得月,人杰地灵,曾满怀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之豪情,三游原始社会古迹二帝陵。一赞三叹,感慨万千!愚以为

  • 文章故中央研究院院士石璋如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3期  作者:治喪會 出版时间:2004-07-01
    关键字: 石璋如 人物简历 考古研究 文物发掘 悼文

    先生諱璋如。河南省偃師縣人。清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九日(一九〇二年一月二十八日)生。世務農。父西崙公,字崑卿,為鄉監生,與母王氏有善名閭里間。先生行三。八歲入私塾,讀《三字經》等書。後私塾改辦學堂,就讀偃師小學、洛陽中學,完成中等教育。時值家道中落、華北內亂等因素,輟學從軍與就業數年,至一九二八年始入中州大學(後為河南大學)歷史系就讀。一九二八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安陽考古工作之始。是年底,董作賓先生赴河南大學演講,啟發 先生對安陽考古之興趣。次年,...

  • 文章文化尋根汴京城喜得北宋蘇軾書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苏轼 书法文物 河南 中国文学

    不可不看。从这三天的游览中,偶然得到友人赠给宋人书法墨宝数件,所谓当朝的四大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至今只差一人了,喜出望外,兹特介绍为大家供赏。七字联一付。苏东坡墨宝(注:潮州私立乐群文物馆珍藏)(注:苏轼墨宝)斗酒纵览廿一史 东坡醉笔(见图二)炉香静对十三经 实长四尺半诗句六屛—实长六尺,每行五字,宽计九尺。画竹得林休作蔑 见图三待写僊姿弄风月眞成绿净不可啮子固见之应叹绝藐姑冰雪在碧城群仙安敢相弟兄唤取阿纤同一醉试将诗笔斗纵横他的书法,笔势奇颖;早期学

  • 文章(悼念鄉賢)懷念與哀思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0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1996-04-03
    关键字: 钱玉峰 陶诗系年 中岳文物 八秩大庆

    初一出生,忆及去年方与友好多人假永和市提前一年为兄祝贺八秩大庆。尊夫人温文贤淑持家有方,为人诚恳豪爽。四子如阜、如浩、古钧、如衡、二女古琴、如玲及孙辈等皆英俊秀丽,头角峥嵘,事业鼎盛,且各有自用轿车代步,诚为满堂福贵之家。兄文笔酣畅,报张杂志时有大作鸿文刊载,兄与余合编「中岳文物」,幷手著「陶诗系年」获国家文敎基金奖,堪可作垂范。兄曾住医院检査多次,最近一次于年前除夕日出院,元旦来电话云:「我已出院了,需要动手术,尙在与家人会商之中……」等语,次日去电话,嫂夫人

  • 文章张仲景文教基金会暨文物纪念馆缘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1期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张仲景 文教基金 文物纪念馆 名医简介 中医医学

    先生逝世一千八百周年,其后裔张步桃医师,发大慈悲心,以淑世救人,宏扬仲景医学为终生目标,诊病之余,孜孜不倦,焚膏继晷,钻研历代医家著作中有关伤寒之精粹,亲著中医书籍十余本以及百万余言的《伤寒大论坛》巨著,于西元两千零八年国医节刊行问世,实为台湾中医界之光。若谓王叔和为重编伤寒论之功臣,张步桃医师则为继王叔和之后,对仲景医学发扬又一功臣也。西元两千零八年国医节,同道董延龄医师倡议在台设立张仲景文教基金会,并附设文物纪念馆,以彰显仲景医学在台湾发展之事蹟,深获张

  • 文章唐南阳张义潮家属对敦煌文物之贡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1990-07-01
    关键字: 张议潮 敦煌文物 人物传记 家族成员 张淮深

    中原文献年会时遇安泽兄,谈及唐南阳张义潮家属对敦煌文物贡献之大,正在搜集资料为文,高兄诚有心人也。前时电视影片「锦绣河山」,亦曾报导张义潮维护敦煌文物种种,而张先贤之丰功事迹我同乡知情者恐不多,谨将全文刊出,以使我同乡对先贤之伟大事迹有所认识。——编者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