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大学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古今鄉賢)董品三其人其事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5期  作者:梅影  出版时间:1995-01-03
    关键字: 董鑫 张乐民 婚姻 河南大学

    如常,品三先生继续求学,河南大学毕业后,事业一帆风顺,当选我国行宪后首任国民大会代表。桂荣女士操持家务,一如常人,洗衣作饭,洒扫应对,绝无不便之处,把家事处理得井井有条,生儿育女,亦不异常人。尤有异者,辨别钞票、百元、千元、十元、五元,一摸便知。大陆变色,双双相偕来台,于今二男二女,均获最高学历,事业有成。品三先生数年前过世,桂荣女士由儿女相偕,移民美国,今已九十高龄,据说精神矍铄,满头黑发。如此婚姻,不仅男女双方守之以理,并且爱情坚贞,白首不渝,诚然民国

  • 文章刻苦奮發的閻振興校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5期  作者:胡有瑞 出版时间:1980-05-25
    关键字: 阎振兴 河南大学 求学历程 西南联大 台湾大学

    过得苦些。」在六兄弟中,阎振兴排行老二,大哥是唸书的,而阎家老二,注定该是在家耕田的。「我做梦都不会想到,有天我能唸大学、能留学……。」在淸贫的日子中,阎振兴望着农田,想着家境,那时他就想,有一天,能做个水利工程师多好。「不要再靠天吃饭,日子就好过了。」除了下田,他在父亲的指导下,背三字经、百家姓……。就这样,启蒙的老师发现他:聪明、记忆力强,荣誉心重,学习力更快。这位老师告诉阎老先生:应该给他唸书机会,不应抹煞孩子的才智。阎振兴说:「父母都是爱子女的,父亲

  • 文章桑榆未晚,红霞滿天——祝賀曹尚斌先生讀博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6卷 第1期  作者:管繼英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曹尚斌 博士 回馈桑梓 台湾东华大学 《中原文献》

    高龄八十一岁的曹尚斌先生,考取台湾国立东华大学中文博士班,经媒体报导后,乡亲好友奔走相告,传为美谈。我有幸在网路上,看到曹先生于西元二〇一二年九月十四日与几位青年学子同窗共叙的照片,一阵惊喜掠过心头,不禁赞叹:「真是桑榆未晚,红霞满天。」曹先生步入的人生佳境,令人仰慕。十年前初识曹先生,是他偕夫人钟德卿老师参加学术会议,顺道经沪上,邀请他俩光临敝舍作客。其时他已是台湾空中大学讲师,并有学术专著《先秦儒学人本思想津梁》一书问世。交谈中,他得知我曾与表妹合写

  • 文章懷念楊丙辰校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7期  作者:狄震 出版时间:1977-07-25
    关键字: 杨丙辰 回忆 河南大学 校长 德文

    杨震文字丙辰,南阳靳岗人,幼受宗敎洗礼,弱冠即被敎会保送德国留学。在德国读完中学后,直入柏林大学,专修德国文学,以其聪慧异常人,德文造诣极高,在德文文字学及修辞学上的成就,尤为德国本国人所不及,在五四以前,得柏林大学文学博士,适北大德文系主任出缺,乃应蔡元培先生之邀囘国接受北大德文系主任兼授德国文学课程。时与北大中国文字学权威钱玄同同事,两人常以德国语文与中国语文造句,修辞作比较硏究,其在学茜二成就亦属北大名敎授之林,在吾豫乃与冯友兰、徐炳昶,傅培靑诸

  • 文章王更生硏究文心雕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6期  作者:程榕寧 出版时间:1981-06-25
    关键字: 台湾师范大学 王更生 文心雕龙 文学批评 学术成就 刘勰

    批评,对注重情面的中国人而言,像一道鸿沟,大多数人都没有勇气跳过沟来,作主观的批评。最常见的文学批评和艺术批评,就在人们彼此的情面下,变得没有什么内容,同时,也没有章法。国立师范大学国文系王更生敎授说:「古人已留下了可供依循的范本,如果能有领会,相信能引导大家走正确的批评之路。批评,是很重要的工具,它能鞭策大家加速进步。」这位古人,活在一千四百九十多年前的南朝梁国,名叫刘勰(彦和),他的著作是文心雕龙。王敎授说,「文心雕龙」一向被学界奉为文论的宝典,翰苑

  • 文章張金鑑先生八十行誼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7期  作者:邱創煥 出版时间:1983-01-03
    关键字: 张金鉴 史丹福大学 行政学典范 西北日报社 王松竹

    尽爱国之忠心,申正义之志气,声名广布,县境莫不知有张金鉴先生其人者。民国十四年,先生旧制中学毕业,无力升学,以中学校长及国文敎师之邀,先后任获嘉县公署、安阳县公署收发员。以弱冠之年承上启下,案牍劳形,内对刁狡胥吏衙役,外与奸滑绅董周旋,均能应付裕如。次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肄业一年。时张作霖僭称大元帅,统奉军入京,大捕国民党人,先生有党籍,遂南下参加国民革命。适値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宁汉分裂,反共北伐,需要革命干部孔殷,政府特于京师新设中央党务学校,即

  • 文章懷念張體安將軍逝世四十週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2期  作者:繆正西 出版时间:2015-04-01
    关键字: 张体安 周年纪念 思亲 明新科技大学 真北平饭馆

    摄照片张体安将军戎装照民国一〇三年农历九月十八日(国历十月十一日),为张体安将军逝世四十周年纪念日。张体安将军为河南省博爱县人,早年参与抗日、国共内战,功业彪炳;抗战前后于家乡办学,颇有名声(本刊以往曾有过介绍);民国三十八年随政府来台,于台北开设「真北平餐厅」,因秉「价格公道、童叟无欺」以致富;又与友人先后创办明新工专(今之明新科技大学)、豫章工商等校。其中,民国五十五年,与王宗山、郝立绪、李鸿超、张逢喜等先生,出资创立明新工专,而成为五位创校人之一

  • 文章張敎授冶春先生傳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11期  作者:張次宗 出版时间:1985-11-30
    关键字: 张桃龄 人物追思 抗日战争 河南中山大学

    宏文学院师范科。既归国,历长河南省优级师范及吴淞中国公学,复受召为视学。转而为正阳、蓝田县令,政声淸显,二县县志均有称誉。抗日胜利,任巩县议会首任议长,扬休山立。大陆陷赤匪,公避地西安,终不免于屠戮。先生为和壎公次子,长君桂龄字芬秋,英年而早逝。少弟栩龄字望朱,河南大学毕业,于和壎公蒙难前,逃亡陜甘,幸能苟活,至今已七十余。先生幼承庭训,长从刘镜湖先生启蒙,十七岁入留欧美预备学校,二十三岁就读北京大学。在学期间,曾亲炙于梁启超、熊子眞、马夷初及梁漱溟诸公

  • 文章李辰冬教授的學術里程(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6期  作者:羅盤 出版时间:1985-06-30
    关键字: 李辰冬 燕京大学 文学评论 作家人格 作品风格

    一个财运亨通的人,一夜之间可以变成一个富翁。一个时运当头的艺人,旦夕之间能够成为一颗灿烂的明星。然而一位学者的产生,却无幸致,恒须经过数十年的精硏苦读。而且一位学者在学术上的成就,除了必须痛下苦功、累以时日外,其个人的秉赋,以及治学的方法都与成败有密切的关系,因而一位成就卓越的学者,是得之不易的。已故李辰冬敎授便是在学术上有特殊成就的学人之一。大学时代爱文学,兴趣启发缘良师李敎授资秉优异,然其认眞求学,则始于燕京大学。燕大在我国是知名的最高学府之一,罗致

  • 文章同鄕周齊生博士論文震驚中外學術界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10期  作者:本刊記者 出版时间:1976-07-03
    关键字: 周齐生 比利时大学 溶解性硝酸钠和氧化物系统中的铀钚气化物燃料 核子化学工程博士学位

    本(六)月四日,我国各日报载有中央通讯社布鲁塞尔二日专电中说:来自中华民国的靑年科学家周齐生所写的一篇博士论文,昨天下午在鲁汶天主敎大学理工学院接受该校论文口试时,震惊了此间的核子燃料学术界。他这篇以「溶解性硝酸钠和氧化物系统中的铀钚气化物燃料」为题的论文获得「优等」的评语。因此,周齐生成为第一位在比利时大学获得核子化学工程博士学位的中国人。比利时一位国际知名的核子专家迪米斯特敎授在评论周齐生博士论文时说,他的硏究所提供的进步方法,对于核子燃料废物的处理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