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台湾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走過昌黎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林清玄 出版时间:1978-02-25
    关键字: 昌黎祠 乡土习俗 台湾学堂

    昌黎入庙的经过。韩文公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即西元七六八年)的九九重阳日。淸朝康熙乾隆年间,岭东人士移殖台湾,大部份居民繁衍在下淡水六堆地区,由于台湾刚刚开发,子弟迁移来了以后,无法受敎适当的汉学。「子弟不读书怎么可以?所以我们祖先就大家商量,要在这一带一个学堂,让所有岭东子弟都来读书。」他说。到了嘉庆八年,当时的武都尉钟麟江就发起鄕人,在内埔鄕创建了「昌黎祠」,做为子弟就学的学堂,长年聘有名的老师讲学,六堆地区(今内埔一带)的文风因此灿烂而勃兴。到了光复后

  • 文章敬悼——德業望重的張老伯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7期  作者:趙振宇 出版时间:1975-10-03
    关键字: 张伯英 豫南 北平 重庆 台湾

    伯英先生非但其德望爲我豫人所尊重,而對黨國的勛業,亦爲全國黨政軍人士所推崇。民國十九年冬伯英先生由歸德蒞南京,在糯米巷河南同鄕會向旅京同鄕講述中原戰後救濟問題,時余肄業南京中央軍校第八期,躬與其盛,是瞻仰伯英先生風采之始。當豫鄂邊區剿匪時期,先生任二十路軍總指揮兼豫南特別區綏撫委員會委員長,駐節潢川,每聞豫南人士道及其剿匪,安民,恤災諸大德政,仰慕益增。蓋豫南商城爲余生長的故鄕,潢川且爲余就讀中學的所在地故關切鄕情,思親眷舊,特別樂於道聞當時先生在豫南一...

  • 文章桑榆未晚,红霞滿天——祝賀曹尚斌先生讀博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6卷 第1期  作者:管繼英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曹尚斌 博士 回馈桑梓 台湾东华大学 《中原文献》

    高龄八十一岁的曹尚斌先生,考取台湾国立东华大学中文博士班,经媒体报导后,乡亲好友奔走相告,传为美谈。我有幸在网路上,看到曹先生于西元二〇一二年九月十四日与几位青年学子同窗共叙的照片,一阵惊喜掠过心头,不禁赞叹:「真是桑榆未晚,红霞满天。」曹先生步入的人生佳境,令人仰慕。十年前初识曹先生,是他偕夫人钟德卿老师参加学术会议,顺道经沪上,邀请他俩光临敝舍作客。其时他已是台湾空中大学讲师,并有学术专著《先秦儒学人本思想津梁》一书问世。交谈中,他得知我曾与表妹合写

  • 文章一个台湾靑年的心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千雲 出版时间:1976-04-25
    关键字: 台湾青年 心声 追思伟人

    生为中国人,生为黄帝子孙,血管里倘流着中华民族神圣纯洁的血液,永远的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先曾经一代一代的吮吸着黄河长江的乳汁,温暖于中原大地的怀抱里;茁壮,成长,苦难,流离,挣扎……,血液从中原老家,到了江南,到了岭南,到了闽南,横渡海峡最后到了台湾,祖先遗传的血液在我稚嫩的体内活跃、奔腾,我怎能忍受被人否定为中国人,更怎能忍受被恶毒的划分为中国人是中国人,台湾人是台湾人。否定台湾人是中国人的阴险之徒,他们不但数典忘祖、离间民族感情,更破坏国家团结,成为

  • 文章河南人与《台湾通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姚保中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台湾通史》 河南先贤 王郡 徐炳昶

    一、徐炳昶为《台湾通史》作序拜读连横(号雅堂,连战之祖父)巨著《台湾通史》,获有两项意外的发现,十分欣喜和惊奇。欣喜的是:《台湾通史》卷首有「徐炳昶序」。(徐教授曾是笔者的校长和老师)。惊奇的是:巨著内有「王郡列传」。徐炳昶序云:民国三十四年,连雅堂先生所著之《台湾通史》第一次在国内印行。六月,排版将毕,其哲嗣连定一先生(名震东,连战之尊翁)命余作叙,余与定一先生十余年故交,谊不敢辞(序文约二千五百字,恕不摘录)。此文系三十四(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五日写于

  • 文章漫談繪畫藝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侯傳勛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书画展 李剑晨 绘画艺术 台湾交流

    非常高兴,他乡遇故知,尤感可贵,承蒙照顾,万分感谢。我虚度九一,毕生于绘画,此次来台,鉴于文化交流,业经开始,如何加速,深有使命感,藉中西画展,以增加彼此沟通了解,在台一次参观学校,学生视我非常新奇,认为大陆与台湾说话衣着竟然相同,证明彼此确有隔膜。至于简体字与繁体字,在沟通上更感不便,同样在艺术作品上,亦有沟通的必要。关于绘画艺术的发展,原以自然为师,但师自然中须化自然为已有,才能作出高尚的艺术作品。须知法古而不泥古,创作不能离源。谈到师自然,就联想到写生,但

  • 文章忠贞名将张巡与台湾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10期  作者:王光臨 出版时间:1971-10-01
    关键字: 张巡 生平经历 历史贡献 台湾

    早有定论,永昭史册。三、台湾同胞,奉为神明义气千秋台湾同胞,率多系唐季追随王审知、陈元光二将军(均河南固始人),由中州跋涉入闽平乱,乱平后,以返鄕交通不便,多在闽定居繁衍,然对张巡、许远二人忠烈气节、钦敬之情,与时俱增,从未片刻忘怀,遂于闽建庙,朝夕膜拜,以示崇敬。及前淸乾隆年间,又由闽渡海来台拓荒,复将崇拜张许二将军忠烈精神,带来台湾,根据台湾通志记载于台北县汐止鎭建有「忠顺庙」,木栅区建有「忠顺庙」,嘉义市有「双忠庙」,云林县西台鄕建有「安西府」,此均为

  • 文章發揚岳飛精神盡忠報國還我河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3期  作者:程榕寧 出版时间:1979-03-25
    关键字: 岳飞 南宋名将 民族英雄 纪念英雄 岳武穆王庙 台湾宜兰

    不愧为民族英雄之后,不再强迫他担任伪职,上报告说明事情经过,认为「中华民族不可亡」,「侵华战争非武力可屈服」。李国大代表说,民间对岳飞的崇敬,不因朝代更替、政府是否重视而改变。八百多年来,大江南北纪念岳飞的庙祠亭堂不知有多少,其中以杭州、汤阴、宜兴和台湾宜兰的最有意义。兰阳立庙效法忠孝宜兰的岳武穆王庙,是民国十六年,日本人占据台湾之初,宜兰地方人士缅怀祖国,由进士杨士芳发起,创建岳武穆王庙,以为团结聚会之所,提倡忠、孝、节、义,达到「还我河山」的目的。为了遮掩

  • 文章刻苦奮發的閻振興校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5期  作者:胡有瑞 出版时间:1980-05-25
    关键字: 阎振兴 河南大学 求学历程 西南联大 台湾大学

    「我是一個很平淡、很平凡的人。」臺大校長閻振興平靜而滿足的這樣說着。初春的陽光,透進了寬敞的校長室中;推開了繁忙校務,閻振興喝着咖啡,走進了幼年的囘憶中。河南汝南東鄕的閻寨,自古以來就是一片窮鄕僻壤。「那是塊古老的地方;愈古老的地方,一定是塊大平原」;只是它離縣城五十多里,離鐵路就更需一百廿里了。交通的不便,加上地瘠民窮,於是,閻寨的人們就過着「靠天吃飯」的日子。「我們家境也不好;父親是師範畢業的,雖然是做過小學敎員、校長,可是我們兄弟六人,日子也就過得...

  • 文章台湾省模范母亲和自贞女士简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5期  作者:陳長泰 出版时间:1980-05-25
    关键字: 和自贞 台湾省模范母亲 人物事迹

    笔者为和自贞女士之邻居,相处三十年,备极欢洽。其子女七人中,有五人曾受敎于余,个个力争上游,头角峥嵘。女士性情和平,心地善良,平时除热心公益外,其大部份精力,均致力于子女之敎养,洵为母亲中之楷模也。是以去岁母亲节前夕,余以里长身份,力擧为模范母亲。本鎭(树林鎭)、本县(台北县)均经评列为第一名,并经县府转报省府表扬。省府林洋港主席致赠「台北县模范母亲」匾额及「台湾省模范母亲」奖牌各一面;司法院前院长戴炎辉先生,亦赠送银屛留念,兹将其被选拔为模范母亲之事蹟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