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故事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藝文輯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征鴻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人物思想 历史故事 名贤传记

    吳漢差强人意東漢,吳漢,字子顏,南陽宛人,性強毅,每從征伐,帝未安息,漢恆側木而立。諸將嘗見陣戰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度,漢意氣自若,方整理營伍,激勵士吏,帝時遣人觀大司馬爲何?還言:正修戰攻之具。帝嘆曰:「吳公差強人意,隱約一敵國矣。」(言其威重之貌,威重若敵國也。)李賀苦吟唐,李賀字長吉,耽於苦吟,每晨出,騎弱馬,一小奚奴背錦囊相隨,每得句,卽錄之投囊中,暮歸,母探囊見屬草,必怒曰:「是兒嘔出心乃已。」一日晝見緋衣人,駕赤虬,持一版曰:「上帝白玉樓成...

  • 文章夷門監者可仰止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12期  作者:周念行 出版时间:1973-12-25
    关键字: 夷门 信陵君 侯嬴 历史故事

    史記:「大梁城之東門,曰夷門。魏隱士侯嬴,年七十,家貧,爲夷門監者,公子無忌厚遺之。」大梁爲戰國時魏國之首都,其地卽今之開封。侯嬴開封人。他做了一件極其感人的俠行。那是在魏安厘王二十年,有一天,忽然來了一隊車騎,到達夷門,車騎上坐着一百多位信陵君(卽公子無忌)的賓客,一律戎裝佩劍,行色匆匆,而且個個都是摩拳擦掌,義形於色。那夷門原是終日風沙,禁不得百十騎車馬像黃河濁浪般捲來,立刻揚塵蔽天,把小小的夷門關全呑沒在黃霧裏。監門官侯嬴,他知道今天公子帶着這許多...

  • 文章邵康節學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12期  作者:李霖燦 出版时间:1980-12-25
    关键字: 邵雍 百源学派 理学 人物评传 历史故事

    邵康節先生號稱百源學派的開山祖,百源就是我的故鄉百泉,在口語中我們直稱之爲泉上。在我們的故鄉,不作興稱他爲先生,大家都叫他邵夫子。邵夫子的祠堂就在百泉邊上。這一派湖水淸澈見底,鑑照冥思,眞可以使人「明心見性」。邵夫子就是因此而留駐湖上,並且在蘇門山上築有安樂窩一窟,是我頑童時代常往徜徉的所在。說是窟,一點也不錯,劈開赤崖一片,略可避避風雨,便是邵夫子的安身立命之處。小時候不懂得什麽大道理,只愛這地方淸涼,湧身往崖下石床上一躺,仰看赤雲片片,斧鑿之痕宛然,...

  • 文章東漢蔡琰(文姫)學琴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7期  作者:井琪 出版时间:1980-07-25
    关键字: 蔡文姫 蔡邕 学琴 历史故事

    東漢蔡邕女名琰字文姬,博學有才辨,妙解音律。初適河東衞仲道,夫亡無子,歸寧於家。興平間,天下喪亂,文姬爲胡騎所獲,沒於匈奴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歸,重嫁董祀。祀爲屯田都尉,犯法當死,文姬詣操請赦,操允之。因問:「夫人家先多墳籍,猶能憶識之不」?文姬卽就所誦憶者繕送四百餘篇,文無遺誤。編者附言。

  • 文章武岡鄧保之與河南李見荃等師生誼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11期  作者:張達人 出版时间:1980-11-25
    关键字: 邓保之 李见荃 师生情谊 人物评传 历史故事

    鄧保之(一八三〇—一八九六)名繹,一字辛眉,廩膳生,武岡南鄕大甸人。與其兄彌之(一八二七—一八九三),名輔綸,副鄕貢。早歲友于,曾奮志功業,第彌之以浙江侯補道罷黜,保之以江西候補知府並未履任。分別以敎業終。彌之自新寧鶴山書院,而大梁之瓣香書院,終於江南書院;保之自州中之鰲山書院,而河北之致理精舍,廣東課吏館,而終於兩湖書院。保之先生敎書一生,以在河北(今豫北)致理精舍成就最大。他究於何時應聘致理,據其光緖十四年,復「兩粤制軍張香濤之洞」云:「壬午詣河北,...

  • 文章「光武中興」之勛將——鄧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1期  作者:黄細嘉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人物生平 历史故事 农民起义 晚年生活

    西漢末年,社會經濟雖然仍在繼續發展,但由於地主階級的無限貪欲,土地兼併日趨嚴重,迫使農民和小工商業者大量破產,生活難以爲繼;再加上王莽改制造成的巨大社會混亂,最終釀成綠林、赤眉農民大起義;西漢宗室舊臣也打著「復興漢室」的旗號反莽。更始元年(公元二十三年),王莽統治終於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徹底崩潰;但是,農民沒有力量建立起鞏固的新政權。漢家宗室後裔南陽劉秀,依靠豪強集團勢力,利用農民軍,打敗了各地的起義軍,於公元二十五年六月在鄗南(今河北柏鄕)即皇帝位,稱光...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