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孟子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從有所為有所不為談到儒家的義利之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張文德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社会思想 孔子 孟子

    最后必受舆论之谴责,受法律之制裁,故危殆而不安;道心乃是具义理之心,亦即是可贵之理性,惟道心广大精微而高妙,甚难推究明白,亦勉人应致力于道心之修持。所以人生下来,其天性具有人心与道心,前者与物类相同,如饥思食,渴思飮,以及男女之欲,皆为物性生理自然之需求,道心乃人性中昭明灵觉之理性,即孟子所谓:「仁义礼智之善端」人性虽具此善端,然如不能修持存养,实践扩充,则与禽兽无异,盖人为私欲所蔽所累,一切以自私为出发点,势将流于鲜廉寡耻之一途。所以孟子云:「人之所以异于

  • 文章國之本在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4期  作者:曹世昌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国家 家庭 孟子学说 民族文化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所以教育攸关乎人才的培植国本的大计,教育的良窳,对国家的治乱兴衰,乃至民族的存亡绝续,实有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来说,现代国民通常要接受三种不同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此三者,尤以家庭教育为根本。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犹如一个国家的缩影,因为家庭有人、有地、也有主权和组织,完全和国家类似;所以家庭门内,家长为尊,享有独立自主

  • 文章中國文化中「仁」字含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论仁 孔子 孟子 思想文化 荀子 韩非子 庄子

    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仲弓问仁,孔子亦如是解,可知其重要。再为「爱人」层次最高,与西方耶稣讲爱略同。爱是恒久忍耐,所以基督耶稣,在世界各国皆受崇敬。中国人称孔子至圣先师,伟大处,就在「仁者,爱人。」二、孟子之谈仁㈠仁不失其亲:孟子曰:「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父母、兄姐、弟妹、妻和子女,皆为自己亲人,人生行仁,就不能遗弃以上亲人。孟子又曰:「仁之实,事亲也。」人之出生成长不易,最应该事奉之人,就是父母亲。㈡仁关乎荣辱: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荣辱

  • 文章美東區河南同鄉會梁理事燦章傳略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18期  作者:狄震 出版时间:1978-07-03
    关键字: 美东区河南同乡会 子女教育 孟子 槐店中学 梁燦章

    云习敎育而办敎育,目的达到,志愿亦偿,眞如孟子云「得天下英才而敎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焉」。又如孟子所云:「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困不损焉。分定故也」。这才是子云先生一生的志愿。擧世滔滔,如君之志者,能有几人矣。后又调国立一中校务主任,自强中学校长及黄淮中学校长,其虽历任校长,毫无气使頥指习气,亦无半点官僚作风,学校开会,均让敎员多发言,多贡献意见,实乃一冲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