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辉县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辉县旅台同鄕通讯录弁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3期  作者:馮振義 出版时间:1980-03-25
    关键字: 辉县旅台同乡会 通讯录 征文

    一、前言辉县:在殷周时代,即大著名,殷朝时封为「百衞国」,周厉王时封为「共伯国」,秦始皇时,齐王建都于此,曰「共」,汉高祖是「共候」的所在地,置「共城」,北齐废,随置「共城县」,金置「辉县」,属衞辉府,淸仍之。所以古代是一个大城市,也是军事政治要地,现在是一个美丽整洁的小城市,也是一个风景区。县城周围五里,城墙完整,楼堞巍峨壮观,护城河水淸见底,河外面是环城马路,再向外有古城环绕,又名土城,传系共伯故城,民元后,两边种树,上面辟为运动场所。二、故园古庙

  • 文章辉县之沿革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5期  作者:安瑞麟 出版时间:1982-07-03
    关键字: 辉县 冀州 共城县 苏门县 河平县

    ㈠县名的沿革:吾邑辉县隶属河南衞辉府。衞辉古称冀州;周称辉县为冀州地。后改称共城。至秦时又改称川郡。迨至前汉后汉复称共县。三国时仍称共县隶朝歌郡,至晋魏又改隶汲郡。齐时废县名仍称冀州地。至隋仍又称共城县。五代,宋时亦均沿称共城县。至金朝大定二十六年更名河平县,经三年又改称苏门县。又历三年升称曰辉州。元朝时仍称为辉州,至洪武初年又降为县,隶属衞辉府。名曰辉县相沿至今。民国以还仍名辉县、隶衞辉,属河南第四行政区。㈡本县的形态:本县形态,大山如野龙,小山如踞虎

  • 文章(中原文物)重印河南輝縣志序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0期  作者:馬永濤 出版时间:1993-10-03
    关键字: 河南辉县 重修县志 辉县志 方志学 礼制

    河南辉县,地处豫北边陲,毗连太行。远古时期为共工氏族居地,地以人传,古代称共。夏为冀州之城,殷商时属畿内地,周初属鄘,后并于卫。卫僖侯之子共伯余、共伯和先后封于此,古称共国。春秋时属卫,后属晋,战国属魏,秦属三川郡,自汉以来,有共县、共城、山阳、凡城、河平、苏门诸称。金宣宗贞祐四年(西元一二一六年)因百泉卫源庙有清辉殿,改苏门县为辉州。明太祖洪武元年(西元一三六八年)设府并州,隶属卫辉府,遂将辉州改为辉县,沿用至今,已逾六百余年矣。洎至一九八八年十月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