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石窟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關林和伊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1971-03-01
    关键字: 关林 关云长 伊阙石窟

    入伊川。山高不及百丈,而淸流淙淙不绝,为此地所难。」所言不虚,伊阙山水兼具,及石刻佛像最高评价之艺术,所以风景古蹟相得并彰。老龙窝在山脚下,旁为老龙洞,这个洞和一般的石窰的不同处,在于洞中没有大的佛像,却在壁间雕出一些龛,一般的说法,最先出现于伊阙的石窟,即为老龙洞,早于公元五〇〇年刻凿的窟寺。因而称为全山最古石窟。莲花洞在老龙洞的南边,它的得名由于洞顶刻有一朶巨大的莲花。洞内满是精细的浮雕,称得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石窟寺在半山坡上,不易攀登,因无路可缘

  • 文章古都龍門概説(續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7-03-25
    关键字: 龙门 石窟 香山寺 白居易

    三、龍門東山名勝龍門原稱伊闕,山東西伊水南北縱貫。東山名勝,以香山寺爲著,聲聞幾與西崖造像等量齊觀。山的北麓,有白太傅墓,卽香山居士白居易長眠之所。春秋祭祀,洛民所奠佳釀,墓前方丈內,盡成渥泥,肴蔬當亦豐盛。⒈香山滄桑香山寺,建築於拓拔魏遷都洛陽之後,經始年月,業已忘記。重修爲大唐太和六年四月,至七月下旬竣工。同年八月一日,河南尹白居易以重修龍門香山寺畢,題詩二十二韵以記其事。吾人要知重修情形,只有從白詩字裏行間瞭解,故錄其全詩於左。詩曰:關塞龍門口,祇...

  • 文章最古名都是洛陽(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83-03-30
    关键字: 洛阳 古都 汉熹平石经 龙门石窟 白马寺 牡丹

    不但是经学家,并且还是传授书法的第一人。②龙门石窟,后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迁都洛阳,继开凿云冈石窟之后,又凿龙门石窟。距今一千四百多年,与巩县石窟,都是后魏以国家的力量,开凿的佛敎宝库。魏孝文帝虽是胡人,但他建设文化之伟大的魄力与对于佛敎文化之贡献,却使人不能不敬佩。魏孝文帝原姓拓跋氏,迁都洛阳后,认同为黄帝之后裔,改姓元氏。他好读书,手不释卷。又善属文,诏策都出于他自己手笔。他虽笃信佛敎,同时又尊崇孔孟。太和十九年,文帝亲往山东曲阜祭孔,并封孔子后裔为崇圣侯

  • 文章(序言)為續籌編洛陽文獻獻言

    来源期刊:《洛陽文獻》 第1期  作者:莊良田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洛阳文献 古人史乘 名胜古迹 洛阳市 龙门石窟

    等县,几于恢复「古雒阳」所辖领域,交通建设均较昔时发达,现划为轻工业区,各省籍人士均聚集于此工作。因之南、北、东、西文化自然交融,但均处于紧张工作环境之下,各自为了生活均「谨言」「愼行」,「相安」「守分」工作。余虽未返乡探亲(无亲可探),但由探亲返来乡人转述,均如上述。龙门石窟奉先寺正中大佛日久面脥子左耳已遭腐蚀、风化,今虽加修补,但仍未能恢复旧观,诚属一大憾事。兵燹、自然灾害,年久毁损,如能有钜资为之继续加以维护,诚属大事。筹编文献,为一任劳任怨工作,余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