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洛阳共返回3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最古名都是洛阳(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2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83-02-20
    关键字: 洛阳 古都 沿革 宫殿 寺观

    洛阳不但是我国五大古都之一,并且还是年代最古的国都。周武王灭殷,为迁置九鼎,开始经营洛邑。武王崩,周公辅成王即天子位。先使召公前往洛邑勘察地形和环境后,周公也到洛邑视察。洛邑形势,近则北有邙山,南有伊洛,东有水,西有涧河。远则北有黄河,南有缑关伊阙,东有虎牢,西有崤函。不但在天下之中,而四方入贡,也较镐京便捷,适合作陪都的条件。于是先建设王城,就是现在洛阳所在地;又建设成周,就是东汉国都所在地。王城又叫东都,成周又叫下都,东西相距二十里。成王出巡东都,迁

  • 文章洛阳名贤功业籍贯分辨并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5期  作者:史梅岑 出版时间:1977-05-25
    关键字: 洛阳 籍贯 县域 沿革

    方志体例不一,形式亦多。一般县份,纵有沿革变化,在名称上,不会有繁复错综之现象。洛阳则不然,不惟辖区广,变化多,名称亦有繁复难辨之感。寖假令人舍置不问,而至沦胥以没之程度。不仅在念史上已有破绽露出,近代历史学家,对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古都洛阳人物籍贯隶属,更有恍忽迷离不知所归之感觉。约略分析归纳如左:一、即以淸代及民初而言,洛阳县含有旧谷城、河南、寿安、伊川、伊阙各县之地。二、河南县犹有宜迁、合宫等县变名。河南故城在天津桥南,名故城村,一言而为天下法的韩文

  • 文章洛阳九朝都会十省通衢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7期  作者:王錫範 出版时间:1977-07-25
    关键字: 洛阳 钱穆 古迹 都会

    例:此两省直上直下,几千年来都在中国文化大统中占有人文成就上的重要地位。这两省历经战乱,时遭饥荒,变动极大,但屡起屡仆,屡仆屡起。我们若有人来写一部河南山东两省文化兴衰之综合硏究,我想这一题目将是饶有意义。离开故鄕算来已四十载,除三十六年春返里省亲约十日外,几乎没有一天不以故鄕为念。由宾四先生各自囘忆自已的故鄕,必可记得自己故鄕所有之历史故蹟名人遗踪,幷说是一桩饶有意义的题目,启示了我囘忆故鄕而形诸于笔的动机,也可说是响应宾四先生的号召。故鄕洛阳古帝都

  • 文章(名勝古蹟)魏紫姚黃動洛城

    来源期刊:《洛陽文獻》 第1期  作者:韓鼎洛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洛阳牡丹 西厢记 四郎探母 姚黄 洛阳

    △牡丹象征富贵具高雅坚贞之情操,选择生长环境,则独钟情于洛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王公贵冑,骚人墨客,风流雅士,命妇村姑,乃至贩夫走卒,无不共称:「洛阳牡丹,天下第一。」……▽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如雪。—南朝梁—范云〈别诗〉郎如洛阳花,妾似武昌柳;两地惜春风,何时一擕手。—隋—张碧兰〈寄阮郎〉古来多贵色,殁去定何归,淸魄不应散,艳花还所依。红栖金谷妓,黄値洛川妃,朱紫亦皆附,何言人世稀。—宋—梅尧臣〈洛阳牡丹〉以上三首不同朝代,由

  • 文章(序言)序言

    来源期刊:《洛陽文獻》 第1期  作者:趙克璣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台北市洛阳同乡会 洛阳县志 洛阳文献 华夏一统 民族文化

    洛阳乃周之洛邑于夏商周三代时位居华夏之中心点,周、汉、魏、晋、元魏、隋、唐、梁、后唐、宋等朝皆建都于此,面洛背邙,气候优良,四季分明,形势险要,山岳河流,分布均衡,纵横驱驰,伸缩自如,宜于居住而为农耕,文化、科技发展理想地区。由于物产丰饶,生活平舒安康,遂发展出精致文明,为我民族文化重要发源地。同化力最文明和平之柔性方法,不是武力,而是文化;霸道武力,残暴杀戮,野蛮统治,历来短暂而不能持久,而文化的感染力才是久远的和平舒展手段。五胡之乱,虽然延续数百

  • 文章兵家重地话洛阳(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5期  作者:馬世和 出版时间:1977-05-25
    关键字: 洛阳 地理 风景 名胜

    九 迎恩寺迎恩寺,在洛阳东关双龙巷的东面,即一般人所称之东大寺也;距贾公祠甚近,创建于五代后唐,为洛阳城区残仔古刹之一,规模相当宏伟;门前有放生池,大约里许,内养水族多种,均为善男信女舍放,游客到此游观,多投以食物饲之,龟鳖金鳞,硕大肥壮,群戯水面,毫不怕人,悠哉悠哉,濠梁之乐,人物同感。寺门南向,为牌楼式,建有石坊两座,均以花岗石为基,蓝琉璃瓦为盖,飞檐画梁,十分雄伟,尤其中间大雄寳殿,天王殿,两边钟楼鼓楼,高约十丈,气势雄杰,巍峩庄严,构造精致,有如

  • 文章重印洛阳县志弁言与后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9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7-09-25
    关键字: 洛阳 政区 沿革 地方志

    一 弁言洛阳为中华民族历代之都会,自姫周至民国,三千年间,非首即陪,或者作为行都,京师所在,文物灿然。且为有史以来帝室亲王分封之疆,州郡府道观察之域,名号纵或不同,而当冲要之区,为必争之地,六大都会之冠冕,扶桑崦嵫朝贡之处所,则不稍变异。文物衣冠之盛。工艺制造之精,实开世界文明之先河,河南、洛阳两县为其首邑,相互存废,业经数千年于玆。及至民国,观察性之衙署,因革损益固多,名称变化更大。初由河南府,改为河郏汝道,设道长;旋改河南巡按分司,设长官;再改河洛道

  • 文章先賢呂蒙正瑣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5期  作者:史梅岑 出版时间:1980-05-25
    关键字: 吕蒙正 传记 北宋官员 洛阳

    先贤吕家蒙正先生,字圣功,洛阳东南鄕相公庄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公元九七六年)擢进士第一。蒙正气质宽厚简朴,平素以正道自持,无论在朝在野,均为众所崇望。生于后晋出帝开运三年丙午,(公元九四六年)卒于宋眞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一〇〇六年)享寿六十有六岁。祖梦奇任户部侍郞,父龟图任起居郞。龟图以多宠故,将其母刘氏同蒙正一并逐出家门,置生活于不顾,以至沦为乞丐。故其幼年境遇,极为艰苦。其所居住相公庄之村西,有古刹曰金钟寺,庙宇轩昂,规模宏伟,方丈某收蒙正敎养

  • 文章伊陽縣概述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4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82-04-03
    关键字: 伊阳县 汝州 洛阳 嵩县 穆家窑

    豫西道于洛阳,伊阳乃隶该道,二十一年全省画分十一个行政督察专员区,伊阳归第十行政区(洛阳)节制,以迄三十八年中原沦陷前夕,仍行斯制,此乃本县隶属沿革变迁之大略也。县历考证按明史地理志,伊阳成化十二年十二月以汝州之伊阙故县置,析嵩及鲁山二县益之。又考河南府志,伊阙旧县在嵩县北九十里,嵩志云,旧县即唐宋所置伊阳县,见林凤山朝元观碑文。又路史曰,今洛之伊阳即嵩县,杂考碑碣,则今之县治,在元为故县鎭,明初为故县保。合而参证,当是宋之伊阳已属嵩境,而此地即伊阙遗址而有

  • 文章(河洛忆往)追忆编纂洛阳文献暨洛阳同乡在台四十年乡谊联谊始末

    来源期刊:《洛陽文獻》 第2期  作者:莊良田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洛阳文献 王果正 洛阳县志 吴光清 李士贤

    雅集,余亦为其邀集之一人。当时曾有三四十人雅集,并摄影留念。后邓氏在春节时特邀洛阳同乡少数人士,在其台北县深坑乡五友村寓所欢叙乡情,追忆当时有王老果正(子端)、魏老瑞阁等数人而已,我忝列末陪,实感荣幸。「人是故乡好,月是故乡明」旨哉斯言也,洛阳人远处海隅者,仍不忘乡谊之情,团结一心,其乐融融。乙、编撰文献始末在民国四十年代,余即触发组同乡会之心,深知任务艰钜,但当时海峡两岸尚未开放探亲,乃首启发我寻觅洛阳县志所在之动机,遍觅不得,斯时孟津县志已在台重印刊出

共30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