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日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羅山三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1期  作者:周念行 出版时间:1974-11-25
    关键字: 旧友回忆 生平记事 抗日战争

    閱本刋第六卷第十期劉壽延李正中二先生「河南省羅山縣地文人文槪述」一文,深以其山川毓秀,應有英烈之誕生。乃憶及故友尙振聲胡光正綿長益三君,茲略述其事蹟於下。尙振聲兄,河南羅山人,少有俠義之氣,讀書不屑治章句,頗慕古人奇節偉行,視世俗富貴如煙雲。好弄文墨,所爲詩詞,慷慨悲壯,一若其人。旣長,學成行高,省府震其名,俛其執敎於豫省恒,日以經世之學敎授生徒,遠近聞之,負笈請業者,猶晨風之鬱北林,麟介之趨巨壑,經其磨礱淬濯,獲成器者,不可勝數。民國二十年冬間,中國國...

  • 文章回憶汪鏡二哥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水邊王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汪镜 故乡回忆 追思悼念

    汪镜二哥是我大伯父二儿子,他离开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了。虽然他去世时间很长,但是他人格高尙、热爱祖国,一心抗日的精神,是令人敬佩。早在一九四二年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阶段,他带领一支抗日游击队,潜伏云台山附近一带,经常出其不意打击日寇,使日寇昼夜不得安宁。每和敌人作战,他都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凡是在他部队中当兵大部份人皆能舍死忘生、不怕犠牲,所以上级对他非常器重,最初由一名士兵后来逐步提升当到团长、副司令。他率领的部队,不但作战勇敢,而且纪律严明,对老百姓

  • 文章國立河南大學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姚從吾 出版时间:1969-04-01
    关键字: 河南大学 校史 抗日战争 行政组织 校舍

    通过一议案,由本省筹办河南大学,藉以培植专门人才,解决子弟升学问题。当时并主张归并原有省立三校,即省立预备留学欧美学校,省立农业专门学校,省立法政专门学校,为改建大学的基础。十二年,张鸿烈先生为第一任中州大学校长,就预备留学欧美学校原有科目,改设文、理两科,是为本省设置大学的初步。十六年,法政专门学校正式改为大学法科,农业专门改为大学农科河大之有文、理、法、农四科,实自此始,十七年以后,又增添医科。二十七年抗日战争起,河大西迁,历鎭平、嵩县潭头鎭、荆紫关

  • 文章汪精衛背黨叛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1期  作者:鐵軍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汪精卫 历史人物 人物生平 抗日战争

    逊位,同时企冀民国大总统的职位。中山先生不与袁争权而造成流血残害众民,乃将总统让予袁世凯。这件事历史已有实录,不需多赘。惟于此际原为中山先生信徒的汪精卫,竟然站在袁的一边,要求中山先生不可贪恋权位,应该将大总统给袁世凯。实为民党的叛逆。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起,政府领导全民以抗战到底为决策。最初阶段,我军节节抵抗,掩护政府人员及设备往大后方转移,进行长期抗战。可恨汪精卫表面呼吁国人牺牲奋斗,内心实已陷于悲观动摇,乃有廿七年十二月走昆明,转河内发表艳(二十九日)电

  • 文章軍民合作抗日軍新唐一戰收復失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程德森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随枣战役 新唐御敌 抗日战争 军力部署 战争始末

    有的痛哭流涕控诉日本侵略者罪行,人们对侵略者愤恨到了极点。新唐坑日的胜利与广大民众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这次对日作战,南阳各县共组织牛马车一千多辆,人力车千余辆,支前民工四千多人,团队打到那裏,粮食弹药运送到那裏,百姓的大力支援,保証了新唐抗日的胜利。新唐抗日的胜利,有力的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抗日热情,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第五战区司令长李宗仁,当即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呈电为别氏请功。远在重庆的蒋委员长阅后大喜:「宛西眞乃

  • 文章任景讓將軍傳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1期  作者:任時爕 出版时间:1979-11-25
    关键字: 任景让 抗战将领 抗日战争 人物生平事迹

    余纂修「任氏统宗志」,对本宗忠、孝、节、义行事,多所采辑,以其能激发人心也!书成,识有旺宗亲于海,为余历述其尊翁为国捐躯事蹟甚详,并出示有关史料,泣请于余曰:「先君抗日阵亡,今已届三十四年矣,某忝列戎行,随军征战,愧无能彰先人德泽,请以宗谊为文传以纪实,庶慰先君忠魂,可乎?」余感其纯孝,虽不文,爰据实为之传曰:将军讳景让,姓任氏,河南睢县西凌夏鄕之首望,上世出山东某县任庄,轩辕之裔也。父天宝,躬耕鄕里,德重一方。母黄氏,育将军昆仲等四人;长曰景昌,次书贵

  • 文章九十憶往樂事在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陶士君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河南旱灾 河南蝗灾 救济灾民 抗日战争 生平自述

    陶士君升中校团主任,遗缺调少校课员吴东塘递补命令发布,我办好移交手续离队后,全体男女队员四十余人同表不满,集体到政治部要求收回成命,僵持数日没有答复,全军部队都出关向锦州推进。政工队扬言陶队长不回队,我们都要脱离十三军投效五十二军。消息传到石觉军长办公处,认为事态严重派中将副军长舒荣富亲到政工队,召集全队队员宣布陶士君以中校阶级仍回任队长、吴东塘回原单位,此一明升暗调的人事案解决了,全体队员鼓掌欢呼。六、民国卅五年,我政工队出关在锦州演出抗日名剧及综艺节目等

  • 文章中原憶(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5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86-05-30
    关键字: 军阀混战 中原大战 抗日战争 黄河决口 战争灾难 灾难调查

    民族领袖躬亲敎诲,并多位著名政治经济学人与河南胡石靑、江南钱天鹤先生等启导,受益深远,人生观念,从此奠立,影响毕生。二十三年春在南昌行营本部并河西高安、临川等处见习后,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以考训合格人员分发河南省政府任用,五月一日向河南省农村合作委员会报到任职,从此踏入社会,迄至今日,已历半个世纪,囘溯往事,感慨良多,爰将在豫任职历程,写此「中原忆旧」一文,以作检讨。二 抗日战起,省府播迁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抗日战争发生,在此以前,我在开封服务,已历三年

  • 文章民族英雄•忠藎永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7期  作者:馬業精 出版时间:1986-07-3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喜峰口战役 卢沟桥事件 吉星文 民族英雄 抗战事迹

    八年的艱苦抗戰,歷盡千辛萬苦,犧牲無數中國人的生命財產,在先總統 蔣公英明領導之下,全國軍民戮力奮鬥,團結一致,終於獲得最後勝利。談到抗戰,使我們聯想起三件大事,永難忘懷,第一是七月七日,抗戰開始的一天,第二是盧溝橋,抗戰開始的地點;第三是吉星文將軍,燃起抗戰聖火的民族英雄。關於吉星文,他成名於抗戰,而在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金門砲戰中壯烈犧牲,終其一生,由小兵而上將軍;由沒沒無聞而入祀忠烈祠,千秋馨香,算得上轟轟烈烈,就他個人而言,人生際遇如此,夫復何求...

  • 文章楊庭芳先生八秩嵩慶壽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0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6-10-30
    关键字: 杨蔚 黄埔四期 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人物生平 八秩嵩寿

    指置裕如。民国二十七年六月,日寇大举进犯开封,战区长官部及省政府西迁,协助守城部队,掩护政府人员撤退,运送物资西去,沿途秩序井然,人民不受惊扰。迨黄河决口,始率部离汴,赴洛阳专任保安副处长。十二月奉军事委员会令,调任忠义救国军副总指挥兼淞沪指挥官。次年,潜入江阴成立指挥部,直接运用江阴、无锡、常熟地方团队对日伪军作游击战,在一年中与敌伪交战一百多次,牵制日寇及伪皇协军极众,并施以突击,收到良好胜利战果,并将共党江南抗日义勇军逐退至江北。所有战役,在战略上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