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山川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泌陽簡志(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1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75-11-25
    关键字: 泌阳 县志 山川风貌 乡县沿革

    倪明进复续修之。为卷十有二,为目十有七,较程志增十之七八。凡旧志所缺者补之,譌者正之。俾山川人物,可信可征。其有功于泌之文献,未可没也。李士贤先生主编中原文献,属余撰泌阳简志,公开发表,以保文献,而励来兹。仅取旧志最要之目,分别简述于后。一 沿革泌于唐虞属禹贡豫州之域,周为唐国封内地。左传:「定公五年楚子满子期灭唐。」遂属楚国。吕氏春秋:「齐令章子与韩魏攻荆,荆使唐蔑将兵应之,夹沘而军,章子夜袭蔑斩之。」批即今之泌水。秦幷天下,属南阳郡。汉置舞阴县,仍属

  • 文章史蹟斑斑説宛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5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5-05-25
    关键字: 山川风貌 历史遗迹 地理位置

    河南南縣(舊名宛州)西行過內鄕,然後北向三十五里至赤眉,這兒東邊有一漢王城,相傳爲漢高祖所築,但無甚可觀,恐爲後人所改建,殊無古意可尋。這兒起轉往西北行,約二十五里至丹水。這鎭三面環山,一面臨水,靑山翠谷,修篁綠樹,景物至爲寧恬。鎭東南數里有一座菊花山,山不高,但有一泓淸澈泉水,人稱菊潭,亦名菊水,隨時卽以此名縣,古時又名鞠水。漢書地理志謂「析(今在浙川附近)有鞠水,出析谷」卽此。潭水甘芳淸冽,飮者多長壽。據藝文類聚風俗通載道:「南陽酈縣(內鄕地)有甘谷...

  • 文章滎陽簡介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4期  作者:蔣荆斧 出版时间:1982-04-03
    关键字: 荥阳 行政区划 沿革 物产 山川

    晋南北朝隋唐,时县时郡迭有更易。五代中叶由郡降为县,而归属郑州。宋熙宁间复降为鎭,而后金元明淸悉称县。惟雍正二年归属开封府,三年曾改属郑州,十三年又恢复属开封府。民元以后属豫东道,至十七年革命北伐,全国统一,划归豫中区『督察专员公署』。迄抗战胜利。二、山川:县城西南四十二里之马头山与香炉山祇隔一涧,高与大周山相捋,为索水以西主山,盖荥汜巩密诸山,皆由中岳嵩山发脉,至方山分支,此山为嵩山正干之一,山西之水由汜水入黄河,东则属索水流域。迤东复起为三山,由三山东拖

  • 文章林縣沿革簡介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4期  作者:宋浵 出版时间:1982-04-03
    关键字: 林县 沿革 山川 物产 乡贤 名胜古迹

    年自治员调査,全县丁口总数:男二十万零九千零五十一丁,女一十九万五千四百五十三口,户六万三千三百六十五。三、县治及行政区分县治有两处,旧治在今治以北五里之处,唐贞观时徒今治,位全县中央偏西。当北纬三十六度六分,西经两度三十分。东南距省会开封四百五十里。全县划为十个行政区,计为:城北,城南,姚村,任村,河顺,东岗,横水,东姚,合涧,临淇。四、山川形势太行主干与山西省分界,其支干隆虑山盘环全境,使林县呈山区形象。隆虑山有五峯,南在淅水北岸为栖霞山,谷间有栖霞岩

  • 文章河南省淅川縣地文人文概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5期  作者:張克明 出版时间:1975-05-25
    关键字: 历史沿革 山川河流 古迹坟墓 历史名人

    浙川在淸季爲直隸廳,行政首長爲撫民同知,直隸於河南省布政司,民國二年,廢廳爲縣。本縣位於豫省西南邊疆,西北與陝西商南縣相接,西及東南與湖北鄖縣、均縣、光化縣相連,山岳綿互,泉流交錯。幅員雖廣,惜爲沙石所佔,而可耕之地不多。在山環水繞中,能通舟楫者,蓋有兩川,一爲丹江,古名丹淵,又名丹水,導源於陝西秦嶺及豫省熊耳山,舟楫之利,大於淅水, 通龍駒寨,南達武漢。史載帝堯戰苗夷於丹浦,舜封堯子丹朱於此。另一爲淅水,發源於豫省熊耳,伏牛兩山,西峽口以下,夏秋可通帆...

  • 文章信陽縣地理形勢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張性荃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区域文化 河南历史地理 山川文物 信阳历史

    幾年前去探望張金鑑鄕長,他老人家說:「您是信陽人,寫信陽縣志在中原文獻發表。」當時我感到非常惶恐,寫縣志與歷史有關,無縣志根據,不是隨便能寫的,他又說:「信陽縣志台灣有復印,可找找看。」一直到現在,於百忙中,隨時留意此事,前年秋黃君述兄(現任新竹縣玉峰國中校長,信陽黃家院人,我們相距僅二十里有親屬關係),來遊花蓮,見面暢敍,談到家鄕風俗人情,忽然他提到有信陽縣志,當時我喜出望外,請他寄來,過了很久,去年新年他太太來北投帶信給我,說信陽志在他家叔那裏,我打...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