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史料共返回3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岳飛史事正論(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2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74-02-25
    关键字: 岳飞 史料 评价

    事理宣付史馆」。但先在五月十一日三省枢密院已同奉圣旨…「岳飞忠义殉国,风烈如在,虽已追复元官,未尽褒嘉之典,可特与追封王爵。」喜作翻案文章者,不加详考,不知岳珂之作乃经中枢(朝廷)详加审核以后,宣付史馆之重要史料。而竟批评宋史岳飞传兼采岳珂之作为夸大,岂不知在岳珂之前,尙有三朝北盟会编中附录的岳侯传及章颍呈之于朝的南渡十将传中岳飞传,对于武穆事功,同有论述。强不知以为知,且乏创见以作翻案文章,只能说是想立异说,耸人听闻。明儒归有光对岳珂之作,有如下感言(见震

  • 文章河内汲人姜太公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9期  作者:張與仁 出版时间:1973-09-25
    关键字: 姜太公 汲县 史料考证

    有名的姜太公是「河内汲人」,即豫北汲县人,历史上却说他是东海人?即司马迁作史记所说:「太公望吕尙者,东海上人」[1],司马迁名气特大了,两千年来,陈陈相因,竟无人提出纠正。其实司马迁这话一见即知为虚浮不明之辞,东海何地?上人何意?登莱以南千里之遥通称东海,『上人』二字与出生地无关,难道说竟是漂浮海上之人吗?其实司马迁也是寃枉的,因为他是抄袭孟子的,孟子日『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兴曰,曷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2]司马迁即据此虚浮之言,写下姜太公的籍贯

  • 文章澄本清源、還我「党」姓兼論党、黨姓氏考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党林芳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姓氏考究 党姓考究 史料研究

    近百年來,由清代之千餘姓,發展到時下之數千姓,繁衍之速之快,可見一斑矣。據鄧獻鯨中國姓氏積,得單姓三、六八四姓;複姓二、〇三二姓;三字姓一四六姓,計共五、八六二姓。短短數十年,姓氏繁衍竟高達四五倍之多,時人陳仁德考據謂:「吾國姓氏高達九、一七七姓」。單就臺灣區而論,以一九七八年六月三十日止爲準,其時總人口數爲一六、九五一、九四〇,共得一六九四姓,其中單姓一六一一姓,複姓佔七五姓,三四字姓各佔四姓。數十年以來,中國人由原來之四億五千萬,急劇繁衍到而今之十一...

  • 文章古「謝」名邑——唐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1期  作者:寶鐘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唐河 谢氏宗亲会 史料研究

    偉哉中華,文明古國,歷史悠久,幅員廣大。五千年來,興衰遞嬗,道統傳承,脈絡相貫。古代之時,封地得以建邦;諸侯可以立國。以致彊域變遷,地理沿革,古城故都,綜錯複雜。於焉產生許多新名、舊號、代字、簡稱。有者一地多名,抑或數地同名,所在各有。諸如:陝西省簡稱秦、山西省簡稱晉。河北者稱直,但其與山東、河南、三省連稱時,亦可稱謂冀、魯、豫。開封之別名有:汴京、汴梁或大梁。廣州代字為穗、亦可稱之謂羊城或五羊城。各地代名繁多,眾皆知之,勿須枚舉。惟河南省唐河縣稱之曰「...

  • 文章劉氏源流考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劉心皇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刘氏 考证 家谱 源流 史料

    劉,古國名,故城在今河南省偃師縣南。堯以之封其長子建明,因以爲姓焉。後有劉累者,仕夏孔甲(夏朝之君,民前三七八〇年)爲御龍氏(古官名,今河南省魯山縣之堯山,即其封地)。累之後,在商爲豕韋氏(古侯國名,故城在今河南省滑縣東北。)在周爲唐、杜氏。唐、杜氏者,唐國(今山西省翼城西,有古唐國。)、杜國也。成王滅唐,遷封唐後於杜陵(在今長安南五十里。)是爲杜伯國。宣王滅杜,杜隰奔晉爲士師(古官名,主察獄訟之事。),以官爲氏。後有士會(春秋晉大夫,亦稱隨季,食采於范...

  • 文章懷郷情愫與故邑方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5期  作者:陳廷元 出版时间:1983-05-30
    关键字: 故乡 县志 方志 出版 史料

    壹、遊子懷鄕離鄕愈久,懷念益深,這是人之常情。慰藉懷鄕念舊心情的方法之一,是閱覽故鄕典籍,回味鄕土的芬芳。吾■臨漳縣旅台鄕親近期聚晤時,曾有蒐集與出版縣志意見,並囑余赴學術機構查詢。本(民國七十二)年三月廿七日,河南省旅台同鄕在台北市中山堂集會,賈文斌鄕長(亦是我在開封師範學長)提議:整理與出版本省各縣縣志,請本省「文獻委員會」領導執行,大會一致贊同通過。旅台鄕長中,硏究河南方志極有成就者,首推「中原文獻」主編、國大代表李士賢先生。台灣大學名歷史敎授李守...

  • 文章蔡邕有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4期  作者:任敬之 出版时间:1983-04-30
    关键字: 蔡邕 子嗣 史料 考证

    前在鄕丈呂公半僧府上,與杞縣安國鈞先生談及蔡中郞故鄕村庄及蔡姓爲爭蔡氏祖螢產權,而爲知縣判以中郞只有文姬一女旁無子女因遭敗訴事相告,幷告以中郞家住杞縣南十五里蔡固村,此一問題一直縈繞余心,終思有以澄淸之。據淸梁章鉅先生著浪跡三談云:『晉書羊祜傳,祜蔡邕外孫,討吳有功;將進爵,乞以賜舅子蔡襲,詔封襲 爲關內侯,則中郞未嘗無嗣,而蔡克別傳亦云:「克祖睦,蔡邕孫也,克再傳爲司徒謨。」則中郞後裔且蕃盛於典午之代,何得云無嗣哉?又代醉篇載:「羊祜父道,先娶孔融女,...

  • 文章五代閩國的興亡史(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7期  作者:王秀南 出版时间:1982-07-30
    关键字: 五代闽国 历史资料 战争史料 人物史料

    四、王繼鵬的弑位自立李放所策動的政變,造成王鏻的伏誅,與其長子王繼鵬的繼承帝位,乃以孫子接承開閩王朝的三傳統治者。繼鵬字伯高,於卽位之後,更名昶,廟號康宗,改元通元,仍奉後晉爲正朔,表奏稱藩。納父妾李春燕爲貴妃,以李放總領內部禁兵。李放自謂功高,遂專朝政,陰養死士,早懷異志,有不日動作之議;事爲妹春燕所偵知,遂告於王昶。昶大怒,卽與拱宸使林延皓等密議,於十一月之望,召李放入宮赴宴,以延皓伏兵擒之。綁出,詔其暴弑君后,殘殺繼韜等罪,並其妻子及三族盡誅之,梟...

  • 文章孟津縣沿革(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杜新吾 出版时间:1975-03-25
    关键字: 孟津县 历史沿革 史料研究

    士李義遠、太府少卿賀纂、武衞將軍薛慶安、河內太守李遐、尙書左外兵郞中陸士宗、符璽郞中陸士述、率南將軍陸希悅、太常卿范紹、左將軍幽州刺史王誦、武衞將軍李神軌、龍驤將軍崔士泰、袁州刺史崔勵、中散大夫高長雲、吏部尙書袁延儁、度支尙書袁飜、著作佐郞袁諧、紫金光祿大夫馮穆、平北將軍崔暹、散騎常侍王忻、正平太守王誕、紫金光祿大■蕭彥、瀛州刺史王溫、尙書郞李翼、鄭季明、安南將軍楊暐。費穆後至洛陽,元顥引入,責以河陰之事而殺之。魏書元鷙傳:武泰元年,爾朱榮至河陰殺戮朝士...

  • 文章説登封(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7期  作者:郭紹宗 出版时间:1975-07-25
    关键字: 登封古迹 史料考古 历史名人

    碑甚高大,頂蓋,刳刻爲雲龍嵌株,下座,亦刳刻丁甲之像,左右旁刻花紋,甚工細,周舖俱范金彩,歷歲久遠而絕無損蝕,卽金彩亦未盡落,殊爲可異。額題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頌,篆書,碑面俱隸書,爲徐浩手書,筆法遒雅,姿態橫生。史稱浩父嶠之善書,以授浩,益工,嘗書四十二幅屛,諸體皆備,草隸尤工,世狀其書法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黃山谷云:「季海長處正是用筆勁正而心圓」,書史稱其「鋒藏畫心,力出字外,得意處往往似羲之」。藝林中正自難廢耳。五、少林寺。少林寺在少室之陰...

共39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