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交通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偃師瑣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6期  作者:蔡拱星  出版时间:1969-08-01
    关键字: 偃师 地理交通 名人古迹

    境内的杨村而再向东流,陇海铁路乃依着邙山的南麓东西跨越县境,全面积约七百五十平方公里,民三十一年前有五十二联保,嗣改为九个鄕,洛河以北三鄕,河以南六鄕,全人口约十八万,列四等县。境内可达邻县的公路有二,一曰偃登路,一为巩洛路,后者经县城,城偏县境东北,或因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故治安方面,对洛河以南便鞭长莫及了,加之地险民强,遂多恃勇好斗,莠民至数百人持械结伙,并非奇闻;流毒所及,遇有怨隙,便少涉讼,而多凭枪决,暗杀风气特盛,俗称暗杀为「打孽」,且有职业凶手

  • 文章憶故鄉——長葛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4期  作者:尹振昌 出版时间:1982-04-03
    关键字: 长葛县 沿革 乡贤 名胜 交通 物产

    于大后方的长葛绒和煤油,即本县之特产也。吾县除西部靠陉山者外,大部分都是平原,除麦米杂粮外,为大宗有花生、红枣、菸草、荞麦、绵枣、根瘩菜、蔓菁、山査餻、巴旦杏、搅瓜、秋瓜、苏瓜、艾、荆芥、牵牛子、桑椹子、棠梨、苇萩、蒲草等是也。五、交通运输电信交通:平汉铁路贯穿其境,由县北官亭北辛庄入境至和尙桥南出境三十余里,北上至郑州陇海铁路交会点,上至平津东达徐州,西至洛阳西安。南达许昌信阳汉口等地。并在和尙桥南约里许筑有支线至陉山山口,专作运石舖路之用。公路以县城为

  • 文章延津縣簡介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4期  作者:賈文斌 出版时间:1982-04-03
    关键字: 延津县 沿革 交通 乡贤 旅台同乡

    沙漠森林地带,间有耕地,并多塩碱,列为三等县。三、乡镇延津县境,面积约有六九一五〇方公里,计辖廪延、酸枣、南燕、老岸、华里、东屯、中山、夹堤等八个鄕鎭,九十三个保二百九十五个村庄,有些农村间有三、五户人家,村里密接,鸡犬相闻,唯牛屯集为延滑两县所共管。四、交通县境内辟有延黄(黄德集)、延魏(魏邱集)延董(董固村)、延汲(汲县)、延新(新鄕)、延阳(阳武)、延齐(齐亦集)、延封(封邱)、延牛(牛屯集)等九条公路,黄河古堤横贯境内,南部有「天然渠」、「文岩渠」,灌溉田亩

  • 文章洛陽是河洛文化的搖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2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2006-04-01
    关键字: 河洛文化 洛阳盆地 都城 交通要道

    起来。于是帝王相继建都,长安(咸阳)、洛阳(雒邑),开封(汴梁),北平(燕京),南京(建业),便成为历史上五大古都之地,其中洛阳自周平王东迁(西元前七七〇年起,迄东汉光武,魏文帝曹丕,西晋司马炎,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均都于此。加上隋炀帝,唐昭宣,五代后梁朱全忠,后唐李存勗,而有九朝都会之称,有纪录的历史中,九百三十四年,将有十个世纪之久。也是国民政府之行都。洛阳地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盆地之内,水利发达灌溉便利,农业盛产,尤以是中原之心腹地区,水陆、空交通便捷。而今电力

  • 文章鄢陵簡介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4期  作者:縣政府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鄢陵县 简介 气候 交通 工业发展

    鄢陵地处河南省许昌市东部,辖马栏、张桥、南坞、陶城、望田、只乐、大马、柏梁、陈店、马坊、彭店十一个乡及安陵镇 总面积八七一·六平方公里,总人口五十八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三万人鄢陵历史悠久。史籍传载,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天下,融氏的后裔即受封于此,称鄢国。刘邦灭秦后,遂置鄢陵县。东汉末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促进了鄢陵繁荣。尤以北宋定都开封后,鄢陵凭水陆交通之利,成为京都门户,一时间五业兴旺 朝中重臣范仲淹、韩琦、苏东坡等都曾先后来这里游赏玩乐,赋诗唱和

  • 文章中原古城——開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7期  作者:郭嗣汾  出版时间:1969-09-01
    关键字: 六大古都 开封 地理交通 名胜古迹

    中原重要城市,且发展均早。在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开封是魏国的都城,号曰大梁。汉魏六朝,均称为陈留。五代及北宋建都于此,别号汴京。汴京之得名由于汴水。秦亡后,楚汉相争,楚霸王都彭城,刘邦居关中,两雄相持于汴洛之间的荥阳、成皐一带。嗣一度罢兵言和,双方以鸿沟为界。鸿沟也就是汴水的别称。古代汴水横贯中原地带,北通黄河,南达江淮各地,为南北交通之枢纽。各地漕米,均经此输运南北,其重要性可以想见。北宋时,可以说是开封的极盛时代,当时社会繁荣,商业发达,城内街道寛敞整齐

  • 文章河南省簡介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65期  作者:高雄市河南省同鄕會 出版时间:1990-01-03
    关键字: 河南 历史 交通 人文 家乡简介

    荀灌、郑县之子产,颕考叔、扁鹊等、其高节智能书画立身政绩孝忠医术均为扬名于世。此为豫中之著者也。古代豫人固有无数英杰、贤哲,即近代与现代豫人,对国家贡献亦甚自豪:例如抗日名将吉星文赵家襄均为河南人。河南人表现最为忠贞,从军者众,殉难者多,地方遭受破坏亦最惨重,再加同鄕学人,在学术方面、在工程方面,成就辉煌,造福人羣且享誉国际者亦大有人在为同鄕引以为荣焉。河南省虽一内陆省份,但有平汉、陇海两铁路相贯通,尙有衞、黄、淮等河流交通便利,吾豫得天独厚,占黄淮平原之

  • 文章郾城簡介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4期  作者:田藍玉 出版时间:1982-04-03
    关键字: 郾城 许慎 说文解字 郾城八景 交通

    郾城位于河南省中心地带,南连西平,北邻临颕,东至西华,西接襄城,西南临舞阳,东南临上蔡,图形类似行走的老虎,壮观威猛。在河南铭志上有「郾城之许愼」光辉(许愼东汉时文字学家,著「说文解字」,为硏究字学之祖)。其次在交通上为平汉铁路线上一大站,南通汉口、广州。北达郑州、北平。漯河站由于西临澧河,北临沙河,南对干河,鄕里们多称为河上,在陆路上南至西平,遂平、确山,北达许昌,东至界首,周家口,西北通临汝、洛阳,南至南阳,老河口,水路西通襄县郏县,东至周家口,界首

  • 文章河南省鄭縣地理略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萬良 出版时间:1983-01-30
    关键字: 郑县 地方志 地理 人文 气候 交通

    本社現正籌劃編印河南省分縣地圖集,希每縣有一地圖,有一歷史,得以相互參証。地圖正在編繪中;歷史部份,爲愼重起見,特敦請萬 良敎授以鄭縣爲例,撰寫本文,作一示範,藉供各縣撰寫者之參考,並公開徵求意見,集思廣益,如對此文有何高見,務請賜敎本社,作爲籌編參硏之依據,望共同協力,幸垂詧焉。。編者附識。

  • 文章中華民國行都——洛陽地文人文槪述第一編 前言體例及插圖説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8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5-08-25
    关键字: 洛阳地貌 公路交通 考古研究 史料研究 洛阳历史

    林森、中正两大桥,和白马寺的重修。古今沧桑的变更,犹似征鸿爪积雪,不要发愁,旋即可以再见。十一、国民政府时代的洛阳、东接偃师、西邻新安、宜阳、南界伊川、北连孟津、二十二年后,已不再有揷花地带的存在。十二、洛阳公路,有洛叶、洛潼、洛郑、洛孟诸公路的起点。为抵抗侵略,洛孟公路有三线、东北达孟津城,西北抵狂口鎭,正北达黄河岸。铁路、有陇海火车过境,交通是四通八达,无往不利。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