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医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醫聖張仲景與傷寒論續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2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2009-04-01
    关键字: 张仲景 名医医案 《伤寒论》 中医学 传统医学

    伤寒论的内容伤寒论是怎样成立的,让我们先读伤寒论的序文,这序文是仲景的思想、家庭以及身世交待最清楚的一篇文章,虽然祇有几百字,却是展现出仲景慈悲大爱的胸襟。至今这篇文章的章句,还常被医家参考引用,传诵不衰。尤其是国家中医师考试,过到试题解答,文中章句仍常被引用,借题发挥。玆将伤寒论原序刊列如下:简介张机字仲景,南郡枣阳人。汉灵帝时举孝廉,以廉能著称,名重一时,建安中官至长沙太守。在郡时,颇有治续。仲景博通群书,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后世推崇为医中之

  • 文章醫聖張仲景與傷寒論(續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3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张仲景 名医医案 《伤寒论》 中医学 传统医学

    ㈠傷寒金匱一體兩面傷寒論與金匱要略是一體兩面的,正確的解讀應爲一書。即東漢建安年中張仲景著傷寒雜病十六卷,相傳古醫書免於秦始皇焚書之厄,當時所謂的醫書,並無系統可言,不過是古傳之禁方,或口授面命之備忘錄,或自家經驗之記錄而已。然張仲景的著述,及於醫療始成爲系統之書。其內容爲蒐集古傳處方,加以自己所創立的處方,以及傷寒即急性熱性疾患的治療法,或即傷寒以外的雜病治療法統稱之謂傷寒雜病論。祇因漢代尙無印刷術,本著之成書完全靠手抄寫而成。其中所費時間、精神,可知...

  • 文章傷寒論的價值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张仲景 《伤寒论》 《金匮玉函要略方》 中医文化 思想价值

    起来脱离不了六经,以及六经中的辨证论治,这是伤寒论的中心思想,虽然源于「内经」,实际上已超出「内经」范围,它是仲景藉中医之名词,而赋予六经新的内容。所以六经的辨证与论治已叙论太多,不再赘述。本题仅检讨一下「伤寒论」的问世,在医学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可说是无与伦比的。他创立的学说历经一千八百多年而不衰,并继续的造福世人。唐代孙思邈列入「千金翼方」,晋、唐、两宋研究者约八大家,明代又形成三大流派。总共历代研究、注释、整理者超千家。「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不仅是我国

  • 文章張仲景文教基金會暨文物紀念館緣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1期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张仲景 文教基金 文物纪念馆 名医简介 中医医学

    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河南南阳人,曾举孝廉,又官拜长沙太守。他生逢汉代末年,战乱四起,烽火连天,疫疾流行,其宗族大半感染伤寒病而亡,在那个重官轻医的时代,他毅然放弃官职,从事救人济世的工作。在行医之余又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等书。打破以往有法无方的窘境,迄今一千八百余年来,凡研究中国传统医学者,莫不将其著作奉为必读之经典。于是历代医家都尊称他为「医方之祖」,「中医之圣」,眞可称得上是一位震古烁今的中华伟人。今适逢 仲景

  • 文章台北張仲景紀念館開幕致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2期  作者:華羽 出版时间:2009-04-01
    关键字: 张仲景 名医简介 中医医学 人物纪念馆 开幕词

    实践者;甚而宣导发扬者。对于为张仲景立传,延龄兄在三十年前就鼓励我做这件事,鉴于资料不齐,工作的繁忙,一直未能着笔,迄张仲景纪念馆有所眉目,才决定命名为「医圣张仲景与伤寒论」。除此之外,他于廿年前在台北市中医师公会四十周年庆时提出议案,为仲景塑造铜像,这个议案立刻获得与会医师们的支持,图案采台北故宫博物院李颐画仲景的像,共塑制十尊为会友们认购,全部售罄。这就是延龄兄的可敬可爱之处。因我本人籍隶南阳,与医圣张仲景氏为故乡人,所以我每每谈到我的籍贯,当对方不明了时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