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辛亥革命共返回2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附錄:克復潼關紀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86-01-3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西安起义 潼关 战事

    東事方亟,鈁率大軍疾趨,十九至華陰,規畫戰備。二十日至三河口,敵豫安置銅砲兩尊,守者百餘人,偵探四人,我軍以鎗擊之,敵燃砲無彈,倉卒東走,(蓋潼關巡防在敵中有爲我內應者,已於夜間暗去其彈,只使設空砲也。)我軍乘勝長驅,進至城下。惟時我軍僅兵一營,砲四尊而已,與敵兵酣戰數鐘之久,已至薄暮五鐘矣。而我南路兵適到南門之駱駝陵下,至此兵亦只一營,砲亦只四尊也,於是兩路夾攻;詎料敵用新式機關礮,子落如雨,我軍受傷者數十人,陣亡者尙未及確査。時忽大雨如注,積潦成河,...

  • 文章河南鄕長——郜子擧將軍(績上期)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18期  作者:賈文斌 出版时间:1978-07-03
    关键字: 沁阳战役 郜子举 孟子 辛亥革命

    死,我死则国生」的眞诚,怎不令人钦佩!沁阳战役中,最罕见的是有千余位妇女,自动自发的参加战鬪,冲锋陷阵并不亚于须眉。在中国历史上有巾帼英雄,如花木兰、秦良玉、秋瑾、辛亥革命时,还有为了达成特种任务而巧扮坐花轿新娘者,这不过都是个人执干戈以衞社稷的表现,而从未发现集体上阵,自动自发,参加战鬪行列的妇女羣,这是中国历史上可歌可泣的新页,充分扬溢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及惊天动地的爱国牺牲精神。沁阳战役是五月廿日,当时因受沁河所阻,对敌作战未能立即奏效,民众组织中的首领

  • 文章辛亥革命河南起义志士的壮烈牺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1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7-11-25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同盟会 河南 烈士 名录

    民国肇造,今届六十六周年。创业惟艰,绍继匪易,鉴往昔,策来兹,値此国庆光辉节日,凡我同胞,应缅怀革命建国的艰难,前哲先烈捐躯流血的惨苦,奋发有为,庄敬自强,成顶天立地之人,为国家尽大忠,宏继往开来之业,为民族行大孝,期使国运昌隆,民族繁盛,俾中华民国能以永久屹立适存于世界。本人籍隶河南,値此佳节,愿略述辛亥革命河南起义志士的壮烈牺牲,籍表尊敬先烈,庆祝国庆,策励将来的至忱。国父所领导的同盟会在河南设有支部。第一任支部长为车钺,第二任为刘纯仁。支部秘密推行

  • 文章刘镇华将军与辛亥革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9期  作者:王天從 出版时间:1971-09-01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刘镇华 同盟会 嵩县十大弟兄 潼关

    開國人豪一秀才,天戈揮舞起風雷;勳華燦爛新河嶽,革命鴻猷亦壯哉!—詠鞏縣秀才劉鎭華將軍詩

  • 文章我對中原文獻的管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69-06-01
    关键字: 《中原文献》 学者论述 辛亥革命 樊钟秀

    「中原」二字,常是因時因地因人的解說不同。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以及趙宋南渡後,所謂「恢復中原」,則是指大江以北、長城以南地帶而言;魏徵所稱之「中源還逐鹿」,應是指當時王世充、李密、竇建德等據以稱帝稱王之區域而言;朱敦儒所謂「中原陷、簪纓散」,直指汴洛的東西兩京兩道。此時此地所稱「中原」想是指有中國大陸的大部份土地,要較晉宋所謂中原範圍大的多。不曰中州而曰中原,便窺見發起此刋諸先生志趣與氣魄的一斑。我的猜想若沒大錯,則是應本「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

  • 文章河南仁人志士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袁蓬 出版时间:1991-04-01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同盟会 革命活动 革命党人

    黎民有吃有穿,天下永远太平。」行军作战区域达鄢陵、太康、杞县、通许数县。曾在几个大村镇分了富豪的财物,杀了民团的反动头目。义军的武器多是刀矛棍棒,终于被省城派出的洋枪队打败,义军大部战死。[11]河南革命党人在南北和议达成之前,虽然未曾实现本省的独立,但他们联合各界民众进行的英勇斗争,给那场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九一八年,孙中山追忆辛亥革命时期的形势时,曾写下「山东、河南民党亦蜂起」的语句。[12][1] 《河南文史资料》第六辑《曾昭

  • 文章河南与辛亥革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10期  作者:李守孔 出版时间:1983-10-3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同盟会 《河南杂志》 中国现代史

    仅凭道义之结合,无统一之领导,无后援之支应,其中以豫西一带声势浩大,潼关以东各县为革命军与淸军争夺地区,主要革命领袖张钫、刘镇华、王天纵等与淸军苦战达三月之久,牺牲惨重,直至淸帝退位,南北统一,始停止活动。笔者籍隶豫西,半生致力于中国现代史硏究,近年涉猎有关记载,虑湮没不彰,无以对先贤,姑探索其事,联缀成篇,敍事虽以辛亥革命期间河南之革命活动为主,兼述主要人物王天纵、樊钟秀、刘镇华、张钫等民国以后对革命之贡献。缺失之处有待方家指正,增补删节,俟诸异日。二

  • 文章河南与辛亥革命(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11期  作者:李守孔 出版时间:1983-11-30
    关键字: 同盟会 辛亥革命 河南咨议局 国会

    毕太昌、河南高等学堂监督刘盥训、李敏修等同情革命,是以党人活动仍不懈[8]。四 河南咨议局领导革命辛亥革命之成功,立宪派之同情革命,亦为主要原因。各省咨议局为立宪派之大本营,遂成为领导排满之团体。河南因地当冲要,关系尤钜。先是日俄战后,国人鉴于立宪而强,掀起一片立宪呼声,淸廷迫于舆情,始有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之擧。光緖三十二年(一九〇六)七月十三日,为安抚人心,始颁预备立宪上谕,诏书不确定时间,而严禁人民干预政事,查禁立宪团体,立宪党人渐感不平。是时国内立宪

  • 文章河南与辛亥革命(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12期  作者:李守孔  出版时间:1983-12-3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同盟会 河南咨议局

    ] 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页九一八,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五十四年十月版。[3] 段醒豫「武昌首义与开封起义之前后」,中原文献,第十卷第九期,民国六十七年九月。[4] 载「开国文献」第二编,第五册,页一五二。[5] 中国国民党河南省党部编「河南辛亥革命十一烈士殉难传略」,民国十八年版。[6] 谷钟秀「中华民国开国史」,附民国议会人物表,文星书店,民国五十一年六月影印版。[7] 辛亥革命资料丛刋,第八册,页一四八至一五七,上海

  • 文章河南与辛亥革命(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李守孔 出版时间:1984-03-3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开封起义 河南义士

    计党人前后被执者四百余人[12]。[1] 参照李肖庭「樊钟秀传记」,中原文献第一卷第四期,民国五十八年六月;段剑民「樊钟秀事略」,载「革命先烈先进传」页九四六至九五四。[2] 醒园主人「黄克强先生与河南革命」,中原文献第五卷第七期,民国六十二年七月。[3] 「河南辛亥革命十一烈士殉难传略」,「开国文献」第二编第五册,页一七六。[4] 张钟端事略,引自「开国文献」第一编第十二册,页三八四。[5] 段醒豫「武昌首义与开封起义之前

共24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