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玄奘共返回2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玄奘大师生平及其贡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5期  作者:道安法師 出版时间:1971-05-01
    关键字: 唐朝 玄奘 那烂陀寺 吴承恩

    近代西方学者对东方文化的发掘,已有相当可观的成就,身为东方人,在兴奋之余,不能不感到惭愧,弃置自己的宝藏而不顾,甚而连最起码的认识都没有,处处现露「捧着金碗乞讨剩饭」的愚昩相,实在是可怜可叹。尤其是数十年来西方学者对于玄奘大师的硏究,更有其辉煌的成绩——仅从张君劢先生所录之西人硏究玄奘大师的专门著作部分目录,就足以使国人震惊了——这事足以使身为中国人者,羞赧无地自容,我们多少年以来,就在自毁民族精神长城,而不知唤起国魂;只顾检拾他人牙慧,而不图开发自我之

  • 文章玄奘故里及其遗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趙知人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玄奘 玄奘故里 陈河村 慈恩寺 兴教寺

    一、玄奘简介唐玄奘俗姓陈,名袆,豫偃师人。他的父亲陈惠,是一位品学兼优之士;因隋代末年,政治腐败,不愿出仕而闭门敎子。玄奘排行第四,性聪慧,幼时有神童之称,据说:读书能过目不忘;同时他又很用功,从小便博览群书。十三岁时,由于家庭贫困,便跟随他的二哥长捷法师,住在洛阳净土寺,诵习经典。这时,适逢隋朝在这裏选渡僧人,他被选中了。为了寻求佛敎知识,他的足迹遍及长安、汉中,以及关中平原各地。至唐太宗灭隋建国后,玄奘已成了一位著名的大和尙。旋奉太宗之命,到西方取经

  • 文章玄奘故里在缑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6-01-25
    关键字: 玄奘故里 缑山 历史考证

    猴山一名猴氏山,古名覆釜堆,亦作抚父堆,是古仙山之一,山下有猴氏山鎭。在偃师县南,当登封县的大道。鎭北不远处便是陈家河村,这就是玄奘的故里。据中华河山载道:地当景阳山之阳,陈家河的北岸。这一带山有九峯,河有九湾,冈峦奇凸,形似莲花含苞,河流回环,仿佛荷叶飘浮水面,水色碧绿,潺缓静流。山林若盖,靑翠欲滴,绵延九十里,没有一点人工雕琢的俗痕。陈家河村恰在山怀河抱的中央,四周桃李争春,溪流纵横,颇似世外桃源,全村五十多户人家都是姓陈。原来玄奘的俗家名字,就叫陈

  • 文章庆祝玄奘大师的意义专刋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悟明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玄奘 佛学 学者观点 人物贡献

    玄奘大师是我国伟大的高僧之一,但是他的成就不但是中国佛敎史上最难得的高僧。对国家道德文化敎育、社会风气亦有特殊的贡献。而且在世界学术上亦是最受人崇敬赞叹的高僧学人。同时在许多学人的著作中,称他为最伟大的、新派的翻译家、最伟大的旅行家,最伟大的留学生,最伟大的语言家(精通印度九十多种方言),并受到中央日报×学人称为大智、大仁、大勇的「万古完人」。亦得到 蒋先总统介石先生敬为「国之瓌宝」、「民族英雄」。而他这些称呼,当然是名符其实的。而他自印度回国,当时受到

  • 文章大師風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鹿宏勛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玄奘 讲经 佛学 人物回忆

    玄奘大师于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六二九年)八月初一日只身由长安出发,誓志西行取经,那时他才廿六岁,发愿若不到天竺,宁可死在路上,决不东归一步,终于冒险西行五万多里到达印度。一生之中,自国内修学,西游求法,主持译经,经他领导译成的佛门经典计有七十五部,总共一千三十五卷,开法相唯识思想的先河,是我国历史宗敎中的伟大圣哲。诵经驱虎根据后世「独异志」一书中所载唐僧取经事有称:「沙门玄奘,唐初往西域取经,行至罽宾国(Kapisa),道险,虎豹不可过,奘不知所为,锁门

  • 文章无量寿佛:玄奘大师 一三九〇圣诞志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郭俊次 出版时间:1991-04-01
    关键字: 玄奘 佛教思想 弘法 诞辰纪念 悟明

    最大心愿,就是效法玄奘大师的精神,弘扬玄奘大师的思想,所以,他多年来,创办了:「玄奘慈幼院」、「玄奘学术硏究院」、「玄奘图书馆」、「玄奘禅修班」,并主持日月潭的「玄奘寺」;同时在他「中国佛教会理事长」任内,确定笔划,推动了闻名中外的「佛教玄奘大学」,同时,为了办大学,也在他手中成立了「财团法人中国佛教文化教育基金会」,这些划时代创举,正是悟公师父的德业之一;也可见悟公和玄奘大师的「缘份」之深。本文不谈 悟公的「佛心慧悟」,也不述及他老人家的「佛法满人

  • 文章最伟大的外交家翻译家唐高僧玄奘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65期  作者:張三義 出版时间:1990-01-03
    关键字: 玄奘 洛阳 佛学 西行经历 外交

    唐三藏玄奘法师,在未出家前,姓陈名祎,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即公元五九六年),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县一个陈姓世代书香的家族,家道小康,其父陈慧,是一位很有学问的饱学之士,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可能是夙有善根,其在未生育玄奘之前就皈依了佛门。玄奘从四五岁开始懂事起,就非常聪明,体型高大,面像白白胖胖,充满神童型态,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用眉淸目秀脱俗仙童,这些字眼来形容,亦难表达其更好的气质与形态,因其家学渊源,在他六岁时就开始读书,在其父亲悉心指导下,未满四年

  • 文章萬古完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3期  作者:誓還 出版时间:1973-03-25
    关键字: 玄奘 完人 中国文化 人物行谊

    以力服人。玄奘大师一生,充分表现中国文化精神,丝毫不带「超人」意味。如名之为「万古超人」,未免不妥。玄奘大师地下有知,想也不愿接受!夫中国文化作人目标:儒家由士而君子,由君子而贤人,由贤人而圣人;佛家由比丘而罗汉,由罗汉而菩萨,由菩萨而佛佗;其旨都想作一完人,丝毫无超人意图。所以如一定想给玄奘大师加一尊号,名之为「万古完人」也可,「万古超人」则使不得。所谓完人也者,朱熹曾有很好的解释:「一言而风化攸关,而移风易俗。一擧而民生利益,济困扶危。学问辨博,识度精微

  • 文章一个伟大的留学僧玄奘(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4期  作者:幻生 出版时间:1982-04-30
    关键字: 玄奘 生平概述 西行求法 通晓三藏

    印度戒日王朝之主——戒日王(Siladitya),为当时印度各邦之盟主,统一全印,他是一位虔诚笃信的佛敎徒,当他听到玄奘的声名遍满全印,特地礼请玄奘法师到钵罗伽耶(现在阿拉哈巴Allahabad一带),与小乘佛敎学者论辩,玄奘写成一部一千六百颂的「破恶见论」,驳斥小乘学者的「破大乘论」,发挥大乘佛敎的精义,显示大乘学的特胜,使小乘学者无以反击。他的这部论典,赢得戒日王的激赏与赞佩,流行全印,而为小乘佛敎学者及其他哲学家所畏服。后来,玄奘快要囘国之前,又应

  • 文章玄奘三藏对中国文化之贡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2期  作者:東初 出版时间:1972-12-20
    关键字: 玄奘 中国文化 人物贡献 佛学

    ㈠前言玄奘大师是我国佛敎史上留学之宗匠,是中华民族最伟大之探险家。其毕生献身于沟通中印文化。留学印度十有九年,囘国后在二十年间译出一千三百余卷经典,不仅开我国佛敎译经史上新纪录,即在世界学术史上亦少有其匹。这种不畏艰苦冒险犯难的伟大精神及伟大学术贡献,实値得国人永远怀念与仰敬!他对我国历史文化,既有如此辉煌伟绩的贡献,实有向国人介绍的必要。㈡玄奘三藏之辉煌史绩一、国内求学时代(四九六—六二七)唐三藏玄奘大师,俗称唐僧。姓陈名袆,隋开皇十六年(五九六

共27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