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洛阳共返回5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略談中國河南省四大古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4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5-10-01
    关键字: 古都 郑州 安阳 洛阳 开封

    生活,黄河中段有优越条件。三皇五帝(尧、舜),只是共主,夏、商、周三代已是一级国家,因此有国都、京城、帝都、皇京、王朝等称呼。(三)建都的条件,先具有战略地位,如背山面河,四方要塞坚固,政经方面,人才荟萃,能取得生活资源,交通方面水陆运输便利,如长安、洛阳、南京、北京等,有嵩山、华山、衡山、黄河、长江、渭水、洛水、汉水、九江等,还有南、中、北大运河,以及华南、华中、华北大平原,都有让国都长治久安的条件。(四)夏朝建国最早,但迁都频繁,至今尚无法定论,如有说

  • 文章洛阳名贤功业籍贯分辨并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5期  作者:史梅岑 出版时间:1977-05-25
    关键字: 洛阳 籍贯 县域 沿革

    方志体例不一,形式亦多。一般县份,纵有沿革变化,在名称上,不会有繁复错综之现象。洛阳则不然,不惟辖区广,变化多,名称亦有繁复难辨之感。寖假令人舍置不问,而至沦胥以没之程度。不仅在念史上已有破绽露出,近代历史学家,对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古都洛阳人物籍贯隶属,更有恍忽迷离不知所归之感觉。约略分析归纳如左:一、即以淸代及民初而言,洛阳县含有旧谷城、河南、寿安、伊川、伊阙各县之地。二、河南县犹有宜迁、合宫等县变名。河南故城在天津桥南,名故城村,一言而为天下法的韩文

  • 文章吴佩孚开府洛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5期  作者:賈星源 出版时间:1977-05-25
    关键字: 吴佩孚 洛阳 巡阅使署

    蓬莱吴子玉将军,以一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崛起衡阳,数年之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于是扶摇直上,而两湖巡阅使,而直鲁豫巡阅使,乃开府洛阳,坐鎭中原。各省多派代表,集中洛阳,往日之九朝都会,几乎又形成为军政重心。「人杰地灵」,信然!诚然!其后总领十八省联军,四照堂点将,查家墩再起,叱咤风云,名满天下,吴子玉亦可谓一世之雄矣。先是袁世凯于民初当国时,在洛阳城西,大兴土木,建筑营房,规模宏伟,用地颇广,其中有东西两花园,世人所谓西工者,是因在洛阳城西兴工而得名

  • 文章洛阳九朝都会十省通衢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7期  作者:王錫範 出版时间:1977-07-25
    关键字: 洛阳 钱穆 古迹 都会

    例:此两省直上直下,几千年来都在中国文化大统中占有人文成就上的重要地位。这两省历经战乱,时遭饥荒,变动极大,但屡起屡仆,屡仆屡起。我们若有人来写一部河南山东两省文化兴衰之综合硏究,我想这一题目将是饶有意义。离开故鄕算来已四十载,除三十六年春返里省亲约十日外,几乎没有一天不以故鄕为念。由宾四先生各自囘忆自已的故鄕,必可记得自己故鄕所有之历史故蹟名人遗踪,幷说是一桩饶有意义的题目,启示了我囘忆故鄕而形诸于笔的动机,也可说是响应宾四先生的号召。故鄕洛阳古帝都

  • 文章洛阳名园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李格非 出版时间:1973-02-25
    关键字: 洛阳 园林 风景名胜

    宋 李格非富郑公园洛阳园池。多因隋唐之旧。独富郑公园。最为近辟。而景物最胜。游者自其第东出探春亭。登四景堂。则一园之景胜。可顾览而得。南渡通津桥上方流亭。望紫筠堂而还。右旋花木中。有百余步。走荫樾亭赏幽台。抵重波轩而止。直北走土筠洞。自此入大竹中。凡谓之洞者。皆斩竹丈许。引流穿之。而径其上。横为洞一。曰土筠。纵为洞三。曰水筠。曰石筠。曰榭筠。历四洞之北。有亭五。错列竹中。曰丛玉。曰披风。曰漪岚。曰夹竹。曰兼山。稍南有梅台。又南有天光台。台出竹木之杪。遵洞

  • 文章洛阳·牡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濤南 出版时间:1970-02-01
    关键字: 洛阳 牡丹 名胜古迹 名花

    洛阳属河南省,民国后以县治,位于陇海铁路线,交通称便,依山临水,土地肥沃,农产丰富,商业辐辏,在我国历史上有光辉的一页。洛阳是帝王的故都,也是文化的古都,在抗战前也曾作过我们政府的陪都。水秀山明古蹟胜地洛阳南依嵩山,北临黄河,近郊有靑山,有绿水,也有广大的平原,山明水秀,阡陌相连,山林田野靑翠明媚,自商周秦汉魏晋五代以迄于唐宋等朝代之古蹟,史籍斑斑可考,古刹寳寺、牌楼石坊等建筑,多有其辉煌之历史,断碑残碣皆含我古老深远文化,魏碑唐书,摭拾皆是,有帝王

  • 文章洛阳·牡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7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0-07-01
    关键字: 洛阳 牡丹 诗词 赏花

    牡丹为音译观赏花之名称。原产中南半岛,唐初始移植东西京培养。取名「木芍药」。与洛阳北邙所产之牡丹同科而不同种。藉供皇室贵族观赏,寺庙佛尊拈笑,红门士女悦目之用。为慰安身心极高享受,奢侈生活最大糜费,且不幸亦为仁心仁术的诗人克星,爱国保种的骚客凶神。属落叶灌木之毛苌科。高约二三尺。叶成二回羽复状。其色淡绿,春末开花。花色随杂交而颜色变化不一,品种不胜枚举。雄蕊甚多,雌蕊周围有囊状之盘,果实为蓇葖类之一种,生密毛。蕃殖大约是分根与播种。播种成长较慢,但可

  • 文章洛阳怀古追叙西周成康之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3期  作者:張天生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洛阳 成康之治 西周建国 周公 周成王

    的考量,察诸「周远在西土,对中原不易控制,必须在伊洛区域,建立陪都,以支持东方齐,鲁、燕诸新国,并使华山以东,与华山以西地区,紧密地结合起来,藉以巩固国基」诸因素。而营周居于洛邑。洛邑落成,周公还政,成王祭文王、武王于洛邑。平王东迁,定都洛邑,是谓东周。西、东周经历洛邑为陪都,为都城,前后八百四十二年;在中国历史上可算是最悠久的都城,向为国人的政治中心。影响深远,历代传承;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九代相继定都洛阳,史誉「九朝故都」也。陪都

  • 文章岳家重地话洛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馬世和 出版时间:1977-04-25
    关键字: 洛阳 沿革 名胜 诗歌

    周公营洛平王迁,东汉光武魏曹沿;西晋司马北元魏,隋有炀帝唐昭宣;五代后梁与后唐,九朝都会不虚传。佚名謌秦置三川郡;汉改曰河南郡;后汉徙都之,改曰河南尹,兼移司隶校尉治此;三国魏置司州;后魏置洛川;五代徙都之,仍曰司州河南尹;东魏复曰洛州,改置洛阳郡,又分置河南郡;北周于洛阳称东京,置洛州;隋建东京,改洛州曰豫州,又改为河南郡,置尹,寻改东京为东都;唐改为河南府,改东郡曰东京,寻罢京复为东都;五代梁复为西都;后唐复为东都;晋复曰西京;梁曰西京,河南府洛阳

  • 文章杞縣人物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71期  作者:張景仁 出版时间:1991-07-03
    关键字: 杞县 东汉 董宣 范丹 洛阳

    ㈠东汉:洛阳令董宣董宣,字少平,圉人,初任司徒侯,连连越级晋升至北海相。当董宣到职以后,有一大姓人家,姓公孙名丹,家世曾出过几位官员,丹建新宅,在当时自然可造五样房屋,不料有一卜者,以为有当死者,丹即命其子,杀了一过路的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董宣闻知,即将丹父子处死,丹族党有三十余人,聚集官府诣问称冤,宣当即除说明丹父子杀人罪外,再以丹前曾附王莽责之,宣察看这般人有疑问,虑似有交通海贼之嫌,于是下令一概收押,经查证都与海贼有交往,尽处死刑。董宣被青州

共55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