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杞县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欣见「杞县文献」出版问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7期  作者:楊德新 出版时间:1988-07-30
    关键字: 杞县 杞县文献》 同乡会

    随政府播迁来台四十余年,河南杞县同鄕,于民国七十七年五月一日联谊会时,发给每位同鄕,人手一册「杞县文献」,该文献印刷精美,精装大红书皮,中央印「杞县文献」四个大金字,右上角印有,中华民国七十七年春,左下角,由鄕长,侯传勋敬题,翻开内页有彩色,国父、先总统、故总统,以及现任总统李登辉先生照片,并有全体同鄕七十六年联谊会合照,印刷清析,还有安鄕长团钧,依甲骨文字集,题「吾杞之光」四字,文献内附有,河南全省地图,杞县全县地图,县城街要图各一张,尤其县城街要图

  • 文章宋代苏氏父子侨寓杞县的故事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62期  作者:張景仁 出版时间:1989-04-03
    关键字: 宋代 苏洵 杞县 苏轼

    宋都汴梁,距杞百里,时人物蔚起,有宋准宋庠宋祁三状元,苏氏父子侨杞县,片段故事,谨介飨鄕亲。苏洵,字明允,眉山人,号老泉,侨寓杞县,年二十七,始发奋为学,因考进士时,受貌才异等皆不中,于是一气将平时文章焚掉,闭门发奋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下笔数千言,致和嘉佑年间,轼辙二子,来杞寓所,将苏氏所著二十二篇,由欧阳修呈阅,即争传一时,竞效苏氏。继受命修綦礼书,革礼百卷,书成方凑而卒,赐其家绋银三百,轼辞所赐,求赐官,赠光禄寺承。元佑末年,襄阳米芾任杞县(雍邱

  • 文章杞县人物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71期  作者:張景仁 出版时间:1991-07-03
    关键字: 杞县 东汉 董宣 范丹 洛阳令

    年。)二年,七十匹岁卒于家。临终遗令敕其子:余生昏闇之世,不能匡世济时,死何忍!自同于世,气绝便殓,殓以时服就够了;蔽形棺足,周身殓毕便埋,坟封高下,令足自隐而已!于是三府各遣令奔吊,大将军何进,致书陈留太守累行论■,答曰:宜为贞洁先生。会葬者三千余人,刺史郡守各为立碑表墓。丹别传云:丹使儿拾麦,得五斛,邻人尹台遗麦一斛,丹妻受之,后丹知,并以六斛送还,并言麦杂,不取! —上抄介自杞县忘—

  • 文章杞县简介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47期  作者:韋傳眧 出版时间:1985-07-03
    关键字: 杞县 《史记》 豫州 黄淮平原

    杞县位于豫东黄淮平原,禹贡属豫州之域,为中州重鎭。秦汉以来,虽经分合,然城郭依然,川原不改。夏为肥阳地,周初为杞国。随朝代之更易,而雍邱、而杞州,至后晋天赐三年,升汴州为东京,改雍邱为杞县。据史记所载:「陈杞世家,杞东娄公者,夏后禹之后裔也。殷时封、时绝,周武王克殷,求禹之后,得东娄公于杞」。杞春秋时为宋邑、又为郑,战国则分属魏、郑。县初属陈留郡,后隶开封府;抗战时期属河南省第十二行政区。县内无山川大泽,全境为广濶平原,一望无际。土地肥沃,盛产五谷,尤以

  • 文章简介杞县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49期  作者:張景仁 出版时间:1986-01-03
    关键字: 杞县 高阳 颛顼帝 黄河 水利

    大陆,同胞鄕亲,明史鉴今,以效发先贤之精神,利用科技,凿濬河流湖陂,尤以开发能源而大力创兴水利,改进农业技术,富强起来,同享三民主义时代的幸福!㈡山川1杞县有五陵之名:桃陵石陵靑陵翟陵武陵谓之五陵。谷林山,宋杨侃皇畿赋云:县之西郊。山曰谷林。杂花迎野,望烟禁春深。景当姸丽。俗重登临。移市竟日。倾城偿心。又云:朱樱宜于谷林。今其山夷矣。在县西。2黄河:志载历代时有河决,迁徙无常,受害无益。民国二十六年对日抗战,大雨成灾,二十七年六月九日,日寇犯杞续西进,我方于

  • 文章祀縣人物(杞縣志)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53期  作者:張景仁 出版时间:1987-01-03
    关键字: 杞县 人物志 伊尹 刘邦 项羽

    一商:伊尹伊尹、名摯,有莘之逸民,耕於有莘之野,生於空桑,又後稱御天阿衡。湯以幣聘之三四而不從,後終就湯。伊尹從湯,先使入夏。以觀桀政,可輔者輔之,不可輔之伐之。伊尹入夏,知桀之不可為,復歸於毫。湯與伊尹,商議討伐,伊尹說:「愛民第一,勝利在我。」遂伐桀戰於鳴號,桀奔南巢而死,滅夏。遂王天下。湯崩,傳其孫太甲,太甲無道,於是伊尹以奉祀先王家宰之位,明吿列祖創業之成德以訓太甲,太甲不能用,伊尹只得在湯墓營地,造桐室禁閉太甲,使太甲居憂悔過。終喪三年。伊尹囘...

  • 文章杞县风物与县志简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侯傳勛 出版时间:1970-04-01
    关键字: 杞县 县志 风土习俗 名胜古迹

    一大陆变色,违难来台,瞬已廿年。来台所生下一代,均已靑年玉立,行将成人。每谈故鄕,多瞠目无以对,盖其目未曾识,仅有耳闻,难怪未有具体之印象也。新正偷闲,整理故录,翻阅县志,仅择要简介,以为关心者阅览。他日收京,庶对桑麻故居,祖宗庐墓,有深刻印象而易于有所复员建设也。河南杞县,古称雍邱,位开封东一百一十华里,东临雎县,西接陈留,南邻太康,北壤兰封,方七十里,境内平原沃野,无名山大川。产麦、豆、高梁、榖等,气候冬冷夏热,秋爽春暖,四季分明,人民古朴诚实

  • 文章杞县五状元及其故事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55期  作者:張景仁 出版时间:1987-07-03
    关键字: 杞县五状元 宋准 宋郊 刘理顺 孙贤

    兄弟皆以文学显,而祁尤能文,善议论,然淸约庄重,不及庠论者,以祁不至公辅,亦以此云。外传家鄕传说故事宋仁宗天圣二年开科,宋郊宋祁兄弟同试,宋祁第一,仁宗面试时,祁禀奏:「臣以长幼之序,第一理应给兄弟,以符情理。」仁宗即召宋郊,一面阅卷,亦感其才华,重才心起,然一时稍犹豫间自语:「这一榜能点个状元?!」宋氏兄弟听到,马上叩谢:「谢主宠恩!」故事传流至今。杞县大西关茶庵庙对面旁官道,有一砖桥,横额刻「渡蚁桥。」是杞县人纪念宋状元的。俗呼蚂蚁桥。古蹟,皆知。㈣明礼

  • 文章杞县人文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65期  作者:張景仁 出版时间:1990-01-03
    关键字: 杞县 人文 柳树诗集 曹植

    跪答:「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愿面试。」时铜雀台新成,曹操使其赋,植授笔立成,曹操甚异之,其后每进见,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初封平原侯,徙封临淄侯。文帝曹丕即位,忌其才,以罪贬为安鄕侯,改封鄄城侯。黄初四年,徙封雍邱(今杞县)王。植朝京都上疏,献诗二章,帝嘉其辞义优,诏答勉之。六年,文帝东征过雍邱,即给植官增五百户。太和(文帝子,叡明帝)元年,徙封浚仪(今开封)。二年,复还雍邱。植常自愤自怨,抱利器而无施!上表求自试,帝辄优温答报,终疑不用。三年徙封东阿(山东

  • 文章杞縣縣志簡介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5期  作者:侯傳勛 出版时间:1982-07-03
    关键字: 杞县 杞县志 古迹 祠堂 诗歌

    一河南杞县,古称雍邱,位开封东一百一十华里,东临睢县、西接陈留、南邻太廉、北壤兰封、方七十里,境内平原沃野,无名山大川,产麦、豆、高梁、谷等,气候冬冷夏热,秋爽春暖,四季分明。人民古朴诚实,安土重迁,敬夫法祖,传统保守。唯以水利不兴,旱涝无常,靠天吃饭,俗谚有:「三年旱,两年涝」,一年丰收,两载无虞,设无兵燹,温饱有余。至于「金杞县」之称,实为钱粮之重,非金玉满地之富庶也。交通距陇海铁路之兰封,约七十里。公路西通开封,东达商邱,公路者亦仅泥道沙面而已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