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春秋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愛國商人弦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羅賢義 出版时间:1971-03-01
    关键字: 春秋时期 弦高 郑国

    弦高是春秋时代郑国的一位商人,由于他爱国热忱和高度的警觉性,挽救了郑国的危亡。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了,在我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爱国商人的事蹟能够超过他的,尤其是智慧、警觉性和临事果决的魄力,与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好像还没有人(商人)能够与他相嫓美。下面就是他的爱国故事。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一等强国,后来因为内政不振,国势渐渐衰弱,到晋文公称霸时,郑国已沦入二三等国之列;这时南方的楚国势力日渐强大,经常向北方侵略。郑国位于今河南省中部地区,首都在今河南省

  • 文章楚師伐鄭話魚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3期  作者:高雙印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楚师伐郑 鱼陵 《左传》 春秋时期

    一、战史西周自武王灭纣,定都镐京(今陜西长安),后传国至幽王,因宠幸褒姒,暴虐无道而亡。平王立,徙都洛邑(今河南洛阳),是为东周,王室权力日渐式微,惟尚有周、郑相依,晋、秦夹辅,终平王之世相安无事。平王卒,桓王立,欲分郑伯之权,周、郑交恶,揭开春秋时代诸侯争霸的序幕。在相互攻伐兼并中,北方的晋国日益强大,雄踞盟主;南方的楚国也已崛起,问鼎中原,二强势成水火,兵连祸结,夹在晋、楚之间的郑国,左右为难,疲于应付。周灵王十七年(西元前五五五年),晋国藉盟主之名

  • 文章素王孔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6卷 第2期  作者:盧博文 出版时间:2014-04-01
    关键字: 孔子 春秋时期 鲁国 素王 夹谷之会

    平凡的身世,神秘的出生:孔子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先祖本为宋国贵族,他的六世祖孔父嘉在权力斗争中失败被杀,其子木金父逃亡到了鲁国落户,家世中衰。到了孔子的父亲孔纥,号叔梁,人称叔梁纥,身材高大,孔武有力,是一位能征惯战的武士,因战功被封为陬邑大夫,是一种不能世袭,只食禄田的官。叔梁纥娶妻施氏,多女无子,妾生一子名孟皮,却又是一个跛足的残疾孩子。为了求子心切,乃向颜氏家中求婚,颜氏有五女,都尚未出嫁,此时叔梁纥已六十,颜氏以其年老,不便强要女儿出嫁予他,便

  • 文章從《孫子兵法》看《左傳·秦晉崤之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2期  作者:魯泰民 出版时间:2015-04-01
    关键字: 孙子兵法 左传 春秋 崤之战

    壹、春秋的时代背景:一、孔子作春秋——周朝自周平王将都城迁到东方的洛阳之后,周天子的权势就日见衰微,各诸侯国都僭越礼制,不把天子的命令放在眼里,真是「天子虚拱于上,诸侯放恣于下。」孔子看到这种情形,非常痛心,便决定要作《春秋》,以鲁国的历史为中心,从鲁隐公一年(西元前七二二年)起,到鲁哀公十四年(西元前四八一年)共十二代,两百四十二年,史书称这段时间叫「春秋时代」。《春秋》作成后,为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之一,《孟子·滕文公下》有「孔子成春秋

  • 文章大政治家子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5期  作者:衡之 出版时间:1976-05-25
    关键字: 子产 政治家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求贤,欲富国强兵以霸天下。唯少有出息之政治家,要之,郑国子产其选也。子产执政,厘定国策,百工技艺庶民,各有服式,铸刑书。百姓怨愤,盖众人久习于陋政,苟且于国际事务,其中如毁鄕校一事可见:事缘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鄕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鄕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

  • 文章春秋时代河南人物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0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5-10-25
    关键字: 河南 人物志 春秋 颍考叔 烛之武

    河南地处中原,文物鼎盛,人文荟萃,堪称地灵人杰。春秋时代诸侯争霸,河南为四战之区,乃兵家所必争。各国诸侯为致胜图强,竞相延揽人才。所以春秋之世,人才蔚起盛极一时。当时河南之地属郑、衞、宋、邓、陈、蔡、申等国。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史称五霸。河南亦五霸之一。兹将春秋时代,河南人物扼要志述如左:⒈颕考叔—郑国人。郑庄公与弟共叔段不和,怨其母誓曰,母子不及黄泉,不相见也。考叔闻之。因有献庄公食者,公赐之食。考叔不食而舍置之。庄公问其故,对曰

  • 文章春秋会盟的眞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2期  作者:李殿魁 出版时间:1981-02-25
    关键字: 春秋会盟 盟书 沁阳玉简 盟誓文物

    记得在十几年前,那时因为喜欢甲骨文,不仅天天面对一片片黑膏药,也硏读了不少甲骨学的论著;其中最常读的一部,便是董彦堂先生的「平庐文存」。这本书有若干文章等于是彦老殷历谱的「外篇」,但也有一些两周时期的考古资料,其中有一篇「沁阳玉简」,记录的是民国三十一年在河南沁阳发现了一些玉片,共有十一件,有玉有石,玉色作靑灰,石作墨色,其中第八片完整的作圭形,字迹不见,董先生以火酒润之,在日光下约略可辨识之字有:「自今以往」和「丕显晋公」及「韩价」等,乃定为春秋时代物

  • 文章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4期  作者:張天生 出版时间:2005-10-01
    关键字: 吕不韦 政绩 吕氏春秋 人物传记

    质子楚,华阳立嗣,邯郸献女,及封河南,乃号仲父,徙蜀惩谤,悬金作语,筹策既成,富贵斯取」。吕不韦,握机造势,影响深远。秦王政,深恶憎恨,游说春秋,战国间的政客,而下令逐客。惟客卿,原吕不韦舍人,李斯书谏,秦王乃除逐客之令。从李斯之见,计谋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大一统,尊秦王为始皇帝。资治通鉴,论:「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不韦者,籍其门视此。杨子法言曰:或问吕不韦,其智矣乎?此人易货日,谁谓不韦智者欤,以国易宗,吕不韦之盗,穿窬之雄乎。穿窬也者,吾见担石矣

  • 文章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6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0-06-25
    关键字: 吕不韦 《吕氏春秋》 秦始皇 人物评价 书评

    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招贤纳士,喜养宾客,望重一世,享誉诸侯。吕不韦自觉秦为强国,而其声誉,远不及四公子,引为羞耻,乃亦招致名士,厚遇宾客,以养声望。吕不韦招养之宾客,多达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喜游好,善著书。吕不韦乃使其宾客,各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约二十余万言,凡二十六卷;因十二纪系以时序论事,故名春秋;后世简称吕览。自汉以来,对此书作注解者,祇高诱一家。吕不韦以为此书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故以春秋称之;且将全书公布于

  • 文章春秋时期楚之贤相孙叔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1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孙叔敖 春秋时代 楚国名相 人物简介 历史功绩

    贤人,岂不可笑吗?」庄王把樊姬的话告知虞丘子,虞丘子一时说不出话来,于是避舍,使人迎孙叔敖以自代,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年,庄王以霸。另一位帮助孙叔敖的,是他的好友沈尹茎。据吕氏春秋记述:叔敖游于郢三年,声闻不知,修行不闻。沈尹茎谓:「说以义听,方术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耦世接俗,说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若我也。」乃教孙叔敖回家乡种田,由沈代孙游说。沈尹茎游于郢五年,荆王欲以为令尹,沈谦辞说:「期思(固始)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王必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