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方城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李白——一代詩仙對一座小城的眷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1期  作者:董振群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知己至交 方城 题诗相赠 故人重逢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唐朝的诗人李白因其浪漫的情怀、磅礴的表达,被人誉为「诗仙」,常留在浩瀚的星空里。然而,在他一生的跋涉中,曾数次光临一座小城,并用多首诗篇记述对小城和小城人的无限眷顾之情。拥有这份荣誉的,正是地处南阳盆地的方城县。按理说,这里的山水不雄、不奇,这里的风物不张、不扬,诗人是怎样对他情有独钟的呢?西元七〇一年,一个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的武官李客家中,诞生了一名男婴。因母亲生育时梦见太白金星降临,故给这名男婴

  • 文章方城在历史上的「三个之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1期  作者:王磊 熊飛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方城 陈胜 张骞 史料记载

    中国修筑最早的长城—楚方城被誉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万里长城,作为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象征,早已举世闻名。然而早在万里长城修筑前约四百年,楚国已以北部边陲方城山为中心修筑了一道长城—楚方城。楚方城的起点,位于豫西南南阳盆地的东北隅,处于伏牛山与桐柏山之间的一个天然隘口。《淮南子,地形训》「天下九塞:太汾、渑阨、荆阮、方城、崤阪、井陉、令疵、句注、居庸。」作为天下九塞的方城,是春秋强国楚国北出中原、争雄诸候的必由之路,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楚国在文王时日渐强大

  • 文章子路问津于方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3期  作者:賀金峰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子路问津 方城 孔子 沈诸梁 楚狂接舆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自叶邑返蔡,途遇长沮、桀溺耦而耕,曾使子路问津,《论语·微子》详述起事。近年来,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和亲临实地考察发现《论语·微子》所载「子路问津」处就在今河南省方城县境内独树镇与杨楼乡交界处的杨武岗、上曹屯自然村一带砚水东流处。一、避乱觅贤,孔子自蔡如叶;「叶公好龙」使孔子自叶返蔡依据《左传》鲁哀公二年,「吴泄庸如蔡纳聘,师毕入,蔡侯告大夫,杀公子驷以说。哭而迁墓。冬,蔡迁州来。」鲁哀公三年,「孔子在陈,闻火,曰:『其桓

  • 文章方城——中国现存最早的长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1期  作者:賀金峰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方城 长城发祥地 史料研究 考古研究

    作者:贺金峰通联:河南省方城县教师进修学校河南省方城县裕州北路四九一号

  • 文章孔子与方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6卷 第3期  作者:賀金峰 出版时间:2014-07-01
    关键字: 孔子 儒家 子路问津 方城 楚狂接舆

    孔子是我国春秋晚期人,一生经历坎坷,为了宣扬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曾周游列国,足迹曾踏遍中原大地,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在推进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进步与发展中,做出不可磨灭贡献,发挥了极大的积极作用。如今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充分说明孔子学说也已经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城县在春秋时期曾为古缯国封地,后因楚文王「过邓伐申」,沦为楚国附庸。战国时期,缯国被迫迁至河南信阳一带,此处置阳城县尹,为阳城公封地,是楚国申北一重要兵赋基地。后属韩国,秦统一

  • 文章河南方城名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1期  作者:劉玉山 馮金聲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方城 长城 黄石山 道敎圣地 风景名胜

    方城县独树鎭北九公里许,山峦起伏,其中巍峨陡峻,独出众峰之上,海拔七一六·八米的黄石山,不惟地势险要,而且风景秀丽,闻名遐迩。黄石山,又名方城山、小武当山。这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道敎升仙处所。就其数易山名来看,内中是有其神奇的历史原因的。方城山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相互防御,由修筑烽火台,列城开始,进而逐步,把这些建筑物串连起来,构成一个完备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长城。我国最早修筑这样长城的,却是诸侯国家之一的楚国。楚国所筑长城名「方城」,方城

  • 文章有关方城二龙山及楚长城的商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3期  作者:王振中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方城 二龙山 楚长城 史料考证 读者来鸿

    中原文献》编辑部:乡亲们好!出于对贵刊的关心和爱护,想给贵刊提点建议不知妥否?今年贵刊第一期历史掌故栏目,刊有方城两篇文章,题目是:「方城在历史上的『三个之最』」、「武则天与野馍店」。先说「武则天与野馍店」文中说的「二龙山」、「野馍店」这两个地名都有。二龙山被写在《方城县志》(一九九四年四月河南古籍出社出版)第三章地貌第二节丘陆中,称其为「二龙山岗」。其岗在方城县城西南十五里处,是一座孤伶伶的砂石子圆岗,海拔一五〇多米,岗底周围都是平地,岗底周长不足

  • 文章葛仙公岩石·方城石·黄石砚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郭如月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葛仙公岩石 《砚史》 方城 历史人物 黄石砚

    葛仙公岩石打开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景印文洲阁四库全书》第八四三册子部九,可以从宋人米芾撰写的《砚史》里看到位列全国二十六种砚石第二的《唐州方城县葛仙公岩石》这样一个标题。唐州,汉棘阳县地,在河南省西南部,唐初置唐州。太宗贞观九年(公元六三五年),方城县于鲁州废后初属唐州,到北宋神宗元丰元年(一〇七八年)的四百多年间,方城一直为唐州属地。葛仙公,即三国道士葛玄。葛玄曾从左慈学道,受《太清丹经》三卷、《九鼎丹经》一卷、《金液丹经》一卷,然后授弟子郑隐。葛玄

  • 文章历史典故与方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1期  作者:李超峰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历史典故 方城 历史悠久 兵家必争之地 人才辈出

    作为以中国历史上修筑最早的长城——「方城」命名的县分,河南省方城县已有二〇〇〇多年的建县史。它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位于南阳盆地东北隅,是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的分界口,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古时为天下九塞之一,把守中原通往江汉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很多历史典故均发源于此,或与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现辑录一二,以飨读者。方城以为城:语出《春秋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派大将屈完到召陵(今郾城县东)与齐国会盟。齐国把军队列成战阵,齐侯邀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