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安阳共返回5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略談中國河南省四大古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4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5-10-01
    关键字: 古都 郑州 安阳 洛阳 开封

    在南方越国,禹会诸侯于涂山;有说在浙江会稽,禹死葬于会稽西山,怀柔县有大禹岭;有说在西南镐丰,是在陜西。有说在西王国,是羌族在甘肃、四川、青海、西康一带;有说在北,如岷江流域石组,今四川北川县。有说在山东、江苏和河南之间,禹父鲧曾在徐州,晚夏移民河东伊水、洛水之间。山东省大汶口和古河济间,濮阳有颛顼冢,颛顼生鲧,鲧生禹。有说夏族起于晋南陶寺,后移豫西嵩山附近,在伊、洛、颖、汝河谷平地,和山西汾水之间,今学者多主此说。因尚无定论,古都学会,暂以商都郑州、安阳。周

  • 文章洹上村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期  作者:田鳳台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洹上村 袁世凯 安阳高中

    楼小能容膝,簷高老树齐;开轩平北斗,反觉太行低。』(袁隐居洹上村所题诗。)洹上村者,世凯退隐时之别墅也。其地在豫省安阳县(旧彰德府)之北一里许。地颇淸幽,前临洹水,右抱太行,风景绝佳,不啻世外桃源。后为河南省立安阳高中之校址。抗战前,因学校得地理建筑之利,慕名而来敎学者颇不乏人,故敎员多一时俊杰,于是人材辈出,名遂凌河南省各中等学校之上。余于胜利后首届考入该校,居墅中约一年,因经日人兵燹之余,建筑已多毁坏,但残存规模,犹可想见当时之繁丽景象。该墅筑平原

  • 文章安阳瓦砚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11期  作者:李九林 出版时间:1984-11-30
    关键字: 安阳瓦砚 韩琦 仿制品

    故宫文物月刋第十八期,文物辞典专栏中载有「汉未央宫瓦砚」的介绍。阅后不由想起,故鄕安阳也曾有瓦砚的发见和流传。安阳的瓦砚大约晚于汉末央宫瓦砚三三九年至三五九年,为南北朝东魏孝静皇帝和北齐文宣皇帝时代建筑的遗物。有「瓦筒」(承簷溜用之瓦,内圆外方,呈筒形。)长可二尺,濶一尺,上有盘花鸟兽花纹,也有「千秋」「万岁」字样及「兴和」「天保」等年号。这些瓦都经用核桃油油过,取它光耀映日、历风雨而不生藓苔。瓦筒覆在上,故油其背,板瓦则油其面。凡经油过之瓦,其油处

  • 文章安阳市五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 安阳 遗址 殷墟 羑里 灵泉 唐塔 古迹

    前言安阳县早期八景:㈠韩陵片石:记东魏高欢战朱尔兆有功,立碑于此。㈡柏门珠沼:为洹水另一源头,泉水处生合抱柏而建。㈢漳河晩渡:系安阳与磁县交界漳水,傍晩乘舟,夕照美景。㈣龙山积雪:太行山东麓龙山,冬季积雪,月照之下,银光万丈。㈤鲸背观澜:城北安阳桥如鲸背,洹水滚滚,波澜汹涌。㈥善应松涛:小南海山坡,松树十顷,状如游龙。㈦漫水长虹:固堰桥巨石平铺,水漫其上,日照如虹。㈧鹿苑春晖:北关大生寺,殿宇辉煌,翠柳鸣禽,春光明媚。以上八景,因时变人异,截水灌田,树木

  • 文章安阳召开殷墟考古六十周年纪念会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林馨琴 出版时间:1990-04-01
    关键字: 安阳 殷墟考古 纪念会 考古发现

    殷墟考古发掘六十周年纪念座谈会,十月九日起在河南安阳殷墟所在地召开,包括胡厚宣等甲骨学专家及殷商文化学会会员四十多人都参加这项座谈会。一八九九年时,著名的考古文字学家王懿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从一味中药「龙骨」中发现了甲骨文,从而导致殷墟的发掘。从一九二八年开始,中央硏究院历史硏究所考古组对殷墟进行十五次的发掘。不仅确定殷墟是商朝的都城,而且还发现了王朝的宫殿遗址和帝王的大墓。出土的两万四千九百一十三片甲骨文更引起世界考古界的重视。一九五〇年以后,大陆

  • 文章安阳旧制都察院的变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周際和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安阳 都察院 转花楼 城市变迁

    都察院,是我国封建时代巡按在各地驻扎之衙门。巡按是朝廷派往各地巡视地方情势,按抚百姓的官吏。此制度一直延用到清末。在安阳的历史上,都察院没有府县之分,只有南北之称。南都察院位于南门西路北(现内衣厂占用)除有较多衙门设施外,内还设有驿站,所以南门西口,又称(换马口)。此院无资料可查,所以重点说一下北都察院。北都察院位于鼓楼东街府城隍庙西邻,民国以来为安阳警察局驻地。该局因经费欠缺,经常向福生源钱庄借贷(该钱庄为周善长所经营)。久之,借贷过多,无法偿还,最后

  • 文章安阳县的地理与人文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6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2-10-03
    关键字: 安阳 乡贤 蔺相如 李延寿 名胜古迹

    一、地理——我的原籍是河南安阳县。在过去的七十年中,于此地生活得最久,虽然我在外处居住的时间亦不短,但仍然说一口的安阳土话,因为安阳水土气息仍深深的留在我的血肉中。安阳于禹贡属冀州,殷为相地,春秋时先后属于衞晋两国,称为东阳,属赵国后改为邺郡。秦时更名为安阳。西汉置魏郡治邺,后汉改为冀州,三国及曹魏因之。晋代复置为安阳。后魏置相州以安阳为首治。隋复置安阳,唐宋两代均因之。金、元、明、淸均置彰德府以安阳为首治。所属有汤阴、林县、临漳、内黄、武安、涉县六县

  • 文章忆民国卅三、四年故鄕安阳灾情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5期  作者:廣華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安阳灾情 蝗灾 田边拜祭 自然灾害

    「旱生蟆蜡,澇生蟲。」「豐收兔子濺年魚。」天意乎,人意乎,無可定論。不過有戰亂亦恆有水旱之災,有水旱之災接著就要有蝗災,這似乎是一種循環作用,可是每當豐收季節田野間的兔子特別多,那裡來的誰也不知道,但是到連續下雨,通常說是黑龍下樹,一定要連續下四十九天才能放晴。下雨不得人心煩悶,就想出許多迷信的辦法,什麼「廿個和尙顚倒顚、明日是個大晴天」、「門後面吊棒槌,明天好日頭」,事實上每年到農曆五、六、七月通常是三五天,不超過十數日會下雨的。尤其七月連續下雨,田裡...

  • 文章安阳学宫、义学、书院、学校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1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先师庙 董仲舒 安阳大学 张金鉴 学宫

    、论狱、出兵授捷之法,以习其从事;……」此义含盖近世大学之文、理、法、商、军事院校等科,比较学记更为具体,因此培养人材,就必须先设最高学府。安阳古为北蒙,为殷商盘庚时之首都,一说为商代重要资料储藏库,因此殷墟出土之甲骨文,几乎占商朝之全部,足证安阳在古代文风之盛,周时始播迁于鲁,有孔孟接承中国固有文化。春秋战国时,又有卜子夏讲学西河,名弟子段干木、田子方、公羊高、穀梁赤等继出传承。后有赵之蔺相如,宋之韩琦父子,皆为一世杰才。今若能创设人文大学,尔后将更有

  • 文章安阳河之变迁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3期  作者:胡升堂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安阳 万金渠 真武庙 彰武水库 安阳县志》

    一、安阳河名称之由来安阳河原名洹河,发源于山西,经安阳城北东流而入于卫河。水经注曰:「洹水出上党,洹氏县东,过隆虑县北,又东北出山,过邺县南,注洹水出山东,经殷墟北。」竹书纪年曰:「盘庚即位,自奄迁于北冢,曰殷;洹水自邺东流,经安阳故城北。」魏土地记曰:「邺城南十里,有安阳城,城北有洹水,东流者也。」元丰九域志曰:「安阳有洹水。」郑樵通志曰:「洹水,案此水,今名安阳河。」河溯访古记曰:「安阳桥,在安阳县北五里,桥下即洹水也。洹水出上党洹氏县之洹山,山

共52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