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渊源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古今乡贤)中原渡海来台几位神明的历史渊源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1期  作者:盧博文 出版时间:1996-07-03
    关键字: 陈昭应 陈元光 岳飞 历史渊源

    简介其历史渊源,藉以明了我中华文化的脉络与来源。一、保仪尊王与保仪大夫保仪尊王与保仪大夫庙,在台湾十分普遍。笔者曾居住木栅,住家附近恰有一座保仪大夫庙,香火鼎盛,为木栅居民信仰的中心,逢年过节,都有盛大仪式,笔者好奇,曾就近追溯其究竟,始知道这位保仪尊王与保仪大夫,就是来自我的家鄕河南,保仪尊王就是昔日安禄山造反而死守睢阳的张巡,保仪大夫就是与张巡同时死守睢阳的许远。张巡生于唐中宗景龙三年,为邓州南阳人,博览群书,文武兼资,开元末年进士,先是出任眞源县令

  • 文章中原探親旅遊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2期  作者:劉俊民 出版时间:2004-04-01
    关键字: 中原 历史渊源 探亲 旅游 行程记述

    中國古代分為九州,河南省屬豫州,故簡稱豫,因位居九州中心,所以也稱中州;又因地處黃河流域平原地帶,亦有中原名號,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重要發源地。鄭州市簡介鄭州市為河南省省會所在地,居中原腹地。北依黃河、南接許昌廣大平原,東鄰北宋古都開封,西界著名花市洛陽;為平漢、隴海二鐵路交會處。公路四通八達。航空方面,自新鄭機場啟用後,與國內外十餘個城市通航,為大陸交通、通訊樞紐。人口包括郊區市鎮六百五十萬人,工商業發達,尤其農產加工,極為興盛。因此、各種商業性的交易會...

  • 文章中國古代陶器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2期  作者:張克明 出版时间:1979-12-25
    关键字: 古代陶器 文物知识 陶器文化 历史渊源

    中華古陶,始於史前,積厚流廣,傳遍歐美。民國十年,瑞典安特生,以任我國地質調查所顧問之便,曾在河南省,澠池廣武兩縣,發掘古陶,因在澠池縣,仰韶村掘出的彩陶優異,就定名爲仰韶彩陶,仰韶便成爲彩陶的標準遺址,史學家便稱彩陶文化爲仰韶文化,經考證認爲所獲的彩陶,盡是新石器時代末期的遺物,瑞典阿爾納氏因之著作河南石器時代之著色陶器行世。安特生又於民國十八年隨同地質調查所及協和醫院在周口店發掘一較完整的人類頭骨,前後九年的發掘,經過中、美、英、法、德、俄、瑞典、加...

  • 文章中原世第與台灣同胞血縁関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1979-04-25
    关键字: 中原世第 台湾同胞 血缘关系 两岸关系 历史渊源

    姓氏之別起於商周。中原爲漢族文化發源之區,殷商之都位於黃河兩岸;周初平定天下之後,封姫姓於魯、晉、蔡、曹、鄭、吳、魏等國。除少數在今山東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外,其餘均在河南省。今就地名與姓氏相對,則知河南一百一十一個縣名之中,除民權、博愛,經扶於民國以後設治之外,餘則大都與姓氏有關。地名是歷史中的化石,不論空間和時間,均有其不變的價値。例如:三皇伏羲氏建於陳(今淮陽縣),黃帝都於有熊(今新鄭縣),大禹誕生於崇山(卽嵩山),湯都於亳(今商邱縣),盤庚遷於殷(...

  • 文章河洛文化在台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1期  作者:謝魁源、馬永濤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河洛文化 殷墟故地 甲骨文 匈奴 历史渊源

    前言台灣話是閩南話,台灣人卻稱之爲「河洛話」,意謂台灣話,就是「古漢語」,就是古代「河南洛陽」地區漢人使用的語言,是漢字所紀錄的「最純古漢語」;與「五胡亂華」後所形成的「近代漢語——普通話」相較。台灣話依舊保有——平、上、去、入分陰陽——「四聲八調」的「漢語基因」,依然保存「前位移音」——「連讀變音轉調」的「漢語特色」。現在台灣地區所謂的國語也就是大陸地區的普通話,則喪失了「陰入」、「陽上」、「陽去」、「陽入」四聲,語言溝通雖無問題,但對「河洛漢文化」的...

  • 文章「唐」與我中華民族的淵源及其影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5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5-05-25
    关键字: 历史渊源 唐服 唐瓷 唐人街 唐代历史 唐代名人

    人們大都知道「唐」與我中華民族的淵源甚深,影響甚大。但對這淵源影響深大的原因,除史家學者外,很少有人深入探討。它具有我朝代國號及文化傳統,文事武功,政績風尙,多方面的重要意義。上古有陶唐,帝位揖讓,文化道德,仁政郅治,千古傳爲美談;中古有李唐,開疆拓土,四海歸心,文事武功,大放光芒;五代有後唐,五代十國有南唐,亦各自立國稱帝,喧赫一時;上古復有夏封御龍氏于唐城,自以唐爲國號稱唐王,及周成王滅其國,封其弟叔虞于唐,復稱唐王;明太祖九世孫聿鍵,于崇禎中襲爵,...

  • 文章中越兄弟情誼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2期  作者:曹尚斌 出版时间:2003-04-01
    关键字: 越南新娘 外籍婚姻 历史渊源 史料研究

    两大民族的历史渊源,首先引叙胡志明生前就任临时政府主席,致华侨兄弟书中说:「我们中越两民族数千年来,血统相通,文化共同,在历史上素称兄弟之邦……过去华侨兄弟与越南人民和平共处,婚媾互通,贸易往来,情如手足……中越原是一家人。」胡志明主席发自肺腑的文告,充分表达他对中华民族的友善心情。我们感动之余,也热切盼望两国关系朝良性发展!「血统相通、文化共同」,这是于史有据之真诚告白。昔日越之黎朝著名史学家吴士连认为:「大越始祖、出于神农氏之后,乃天启真主也。」且以越南

  • 文章中國與中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0期  作者:王國璠 出版时间:1979-10-25
    关键字: 中原文化 历史渊源 中国历史 华夏族 三皇五帝

    中國之得名,是由禹貢「中邦錫土姓」的中、邦二字演繹而出。詩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史記本此意,改「邦」字爲「國」字。故中華風士志說:「中邦者,中國也」。毛傳說:「中國,京師也;四方,諸夏也」。禮中庸說:「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地誌說:「中國之屹立於天地間,亘五千年」。中國又稱「夏」,如堯典:「蠻夷猾夏」。亦稱「華」,如左傳「夷不亂華」。又稱「中夏」、「華夏」、「諸夏」,因之四海之內,都以「夏」爲宗主國。左傳僖公二十五年:「德以柔中國,刑以威四夷...

  • 文章臺灣地理人文姓氏堂號略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中国台湾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历史渊源 姓氏谱系 区域介绍

    摘要二〇〇九年起,兩岸交流熱絡,此文介紹臺灣地理人文之來源,雖早爲馬來印尼系,但長久以來,卻由中華文化發展至今。中國優勢南船北馬,臺灣處於海洋之中,容易接收外來優點,所以科技早爲進步,人民享受富裕,地區小,治安好,衛生醫療先進,因此被稱爲美麗寶島。關鍵詞九族文化村,東印度公司,十三行博物館,雞籠,安平港,赤嵌樓,福佬,媽祖,大墓公等。一、臺灣地理位置及人文起源臺灣在東經122度6分15秒,至199度18分3秒。北緯21度45分25秒,至25度37分53秒。是南北長東西窄的海島。...

  • 文章嵩山中嶽廟——(外三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嵩山 风景名胜 《太室石阙》 文物简介 历史渊源 少林寺 达摩祖师

    嵩山是五嶽裏的「中嶽」,所以祭祀中嶽神廟,就叫做「中嶽廟」。這中嶽廟正在嵩山之太室山腳下,規模非常宏大,可以說是五嶽的五座嶽裏,最大的一座嶽廟。這座廟在嵩山最小的一座山峯,「黃蓋峯」的下面,正當著山路口;凡是遊嵩山的人,必須先爬上黃蓋峯,要上黃蓋峯,就得經過中嶽廟。由於每年朝山進香的人很多,所以中嶽廟的香火鼎盛。這座廟是坐北向南的,前面有條東西的大街,叫做「天中街」,是一條很熱鬧的大街,廟門很雄壯,像個城門樓兒,名叫「天中閣」;「天中街」這個名字,就是衝...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