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原共返回9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原中原文化及其影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若佛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中原 中原文化 中原影响 中原历史 中原先贤

    中原一辞,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中原,指全中国之内地而言,即除边陲地区之外,皆为中原。如苏东坡「澄迈驿通潮阁」诗云:「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召我魂。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这澄迈驿远在广东。苏东坡当年被贬谪到海南岛,后来蒙赦还,到了澄迈,看见飞鸟出没之地,就认定「青山一发是中原」。狭义的中原,指的是豫州。禹平水土,划分天下为九州,豫州居中,故称中州,或中原。亦即现在的河南省。中原大部份地属黄淮平原包括皖北、苏北、鲁西南的一小部份,是我中华民族最先

  • 文章中原的高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6-04-25
    关键字: 中原 高粱 乡土回忆

    高粱又名蜀黍,亦称蜀秫,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稞高八九尺,叶濶大,长二尺余,茎十二节,茎稍抽拔生大穗开花,圆锥花序,实多赤褐色,为谷类之一,收获量极高,我国北方到处均产,尤以黄河流域的中下游中原地区种植最为普遍,产量最丰,品质特佳,为其他地区所罕见。高粱的种类甚多,大别分为黄罗伞、黎母鸡及米谷朵三种,实色以赤褐为多,并有赤黄、粉红、白带轻微红晕及浅红灰白相间的黎色多种。不论实色若何,而其外壳多系赤红,中原农村谚谜:「一根竹杆十二节;顶上坐个红关爷。」就是

  • 文章稱帝稱王的河南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武陵溪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中原名人 中原帝王 帝王传记 中原历史

    本文作者:武忠森,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鎭人,一九二三年七月廿五日生,曾任法官、报社主笔、大学兼任教授,现职律师。著作有「古事今判」(中央日报出版)、「孔子离婚」(台湾日报出版)等多本。一、前言河南地处中原之「中」,古称豫州,「诗经」尔雅释地:「河南惟豫州」,据安阳张金鉴(明诚)老师面告,豫字从象,因太古时代,河南产象之故,虞舜耕田,就是用象。汉代置河南郡,首府设在洛阳,唐代以后,洛阳改称河南府。元代又称河南路。我有幸生为河南人,而且生在洛阳市属之偃师县(古亳

  • 文章中原婚俗由「说媒」到「满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9期  作者:程元龍 出版时间:1970-09-01
    关键字: 中原 婚俗 风土习俗

    立国色彩「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这是河南的一句俗话,就是说虽相距三五里,但习俗上可能略有不同处,不过仍是小异而大同,原则不变,说到河南区域之广,可敌数个小国,当然各地风俗会略有差别,河南为中国文化发祥地,礼仪之邦之中心,虽然礼俗略有差异,但原则上离不开一个高尙之「礼」。如礼失而求诸野,则这个婚俗之礼,尤其中原者,则大有报吿之必要,现报吿者以洛阳一带为例,时间在抗战以前。因为这是农业社会,所以礼俗多带农业色彩,因我国是以农立国,也可说是立国色彩,或以

  • 文章中原抗日战史述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張天生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抗战回忆 中原抗战 中原会战

    今年是抗日战争六十三周年,为弘扬国民革命之光荣历史,彰显乡亲英勇的牺牲精神,敬谨撷取中原八年抗日的重要会战史蹟,缀纂成文,至心掬献,冀我先进胞泽见贤思齐,缅怀乡先达之伟烈壮举,传承光大,为促进乡里繁荣,国家之民主自由,以及两岸和平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而继续努力。豫东、豫北会战(民国二十七年一月至六月)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六日,安阳附近之作战沉寂,第一战区乃令各军编组游击部队,并指定活动区域。军事委员会二十日电示:第一战区之作战地区为:东界自黄河口之开封附近

  • 文章古代中原役象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1期  作者:杜學知 出版时间:1972-11-25
    关键字: 中原 史料考证 农耕

    故知䧦鄬一字,经典通用不别。然阪称䧦者,则必与象有关,承培元说文引经证例云:「阪者,平陂之名,亦山胁之称,又泽障也。䧦之称阪,未闻何说。」按山胁平陂泽障之地,正象之所群居,故称䧦也。且舜居妫墟与郑地隔河不远,足证古代中原黄河两岸之多象也。商承祚殷虚文字类编云:「象为南越大兽,此后世事,古代黄河南北亦有之。为字从手牵象,则为寻常服御之物。今殷虚遗物,有镂象牙礼器,又有象齿甚多。卜用之骨,有绝大者,殆亦象骨。又卜辞卜田猎有获象之语,知古者中原象至殷世尙盛也。王征

  • 文章评述晩明中原名贤与复社关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8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1-08-01
    关键字: 中原名贤 吕维祺 近侍 复社

    圆通朋比,为国大患,严饬以赞、导、拥、戴、谄、附为目,分别依法论处。诏饬云:「忠贤一内竖耳,苟非外庭助虐,何遽至此,内庭同恶,亦当列入。」爌等诿为不知,召至内廷便殿,悉以逆党内外勾结之文件付爌等,复诡云:『三尺法,非所习。』又召吏部尙书王永光(长垣人)问之,仍以不习刑应对。终由籍隷中原的刑部尙书乔允升,会同左都御史曹于汴,依据大明律例,为之审理终结。除魏忠贤、客氏、侯国兴(客氏子),以谋大逆磔死外,余以六等定罪,约其大要如次:(思宗为何不将魏案直接交法部审理

  • 文章中原印人传(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任敬之 出版时间:1970-03-01
    关键字: 中原 篆刻 印人 篆刻家 董作宾

    關葆謙(民國)河南開封人。原隸旗籍。字伯益,號益齋。精鑑別,善花卉。工山水,善草書,工隸書。精研甲骨文。工篆刻,但爲書畫名所掩,亦不輕爲人製作。初宗丁鄧、繼法秦漢。而另以己意出之。於龍門石刻探研綦深。新鄭出土銅器。考訂極詳。著有龍門石刻留眞。新鄭銅器考釋。南陽泉幣考。殷墟文字傳眞等書行世。周宏蔭(民國)原籍南宮冀州。寄籍河南開封。字子樾。早歲負笈東瀛。返國後從事敎育。善花卉,師法惲壽平。工書、及古文詞。尤精周易。琴碁諸藝無不擅長。精研陶磁。善仿宋磁,古色...

  • 文章中原会战逃难琐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王敬賓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中原会战 逃难 往事回忆

    抗战期间,大家都喜欢到大后方去,以求安全,我这个热血靑年,却选择了「到沦陷区去」,最后还是到了后方重庆,眞是意想不到的事。民国三十三年二月毕了业,上级分派工作,很尊重个人志愿,问我:「你愿意到那里去工作?」,「到沦陷区去」。「好」。四月间到洛阳,住在东关待命,听说敌情很紧,到了五月初、日军大举进攻洛阳,我军浴血抵抗,展开了「中原会战」。各机关学校,涌向西南卢氏撤退。我们到达卢氏县横涧村,好不容易卸下行李休息,晚上忽然谣传:敌人骑兵绕过洛阳,由东边山谷窜

  • 文章豫東寧陵討逆之會戰(民國十九年五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11期  作者:劉茂恩 出版时间:1981-11-30
    关键字: 中原大战 形势分析 战争回忆

    十九年元月以後,本軍仍在晉南之平陸縣及芮城,擔任黃河河防之守備,我討逆軍第十一路總指揮部去年十二月二日在鄭州被唐部解決後,所有直屬部隊,騎兵旅、特務團、敎導團,突圍向登封挺進,幾經逆軍追迫,終於元月在澠池以北之南村渡河而集中於山西之垣曲縣境,當卽電請閻副總司令請示,如何安置,旋奉指示,將該部集中平陸縣候令,斯時,閻對中央之背向,擧棋不定,對於本軍乃加極端之監視,饑寒交迫,困難萬狀,斯時總司令 蔣派其少將參議劉茂修(卽七舍弟)間道前來,慰問有加,幷詢軍中情...

共96条记录 1/10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