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鄢陵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鄢陵吴冢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0期  作者:趙公民 出版时间:1976-10-25
    关键字: 鄢陵县 吴三桂 历史典故

    河南鄢陵,乃豫省的大县,巿街整齐,商业繁荣,风淳俗朴,物阜民丰,眞乃人间乐土,城西北约三四十华里,有一庞然大土邱,屹立在荒郊野外,当地人称谓吴冢,据附近老一辈的人传说是这样的:远在明朝末年,流寇李闯(自成)攻陷北京,把崇祯皇帝逼死煤山,并逮捕明朝所有大臣,其中有一位大臣,名叫吴襄者,他的儿子是吴三桂,现任山海关总兵,李逼襄写信劝其子返京投降,三桂不从,李将杀襄,襄乘机逃匿,乔装至河南鄢陵境,以医牛为生,襄年老多病,不久就死在这里,当地人怜其孤苦无依,醵资

  • 文章鄢陵县的长寿者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3期  作者:于榮岑 出版时间:1988-01-15
    关键字: 鄢陵县 长寿者 史料记载

    人们,活到老学到老,不怕老不服老,虽在古稀之年,仍要和年靑人一样,去努力事业,发挥潜力,天天忙永不老。所以我们应该就其积极意义,年纪虽然到了七十岁,仍要从事自己所能做的事,契而不舍,全力以赴。千万不可整天愁眉苦脸,坐以待毙。鄢陵县的长寿者我从宋史及文献志、鄢陵县志等历史文献査考,我鄢陵县的长寿者很多,特分述如后:一、在明朝时计有:㈠郑士能,寿至九十,诚信待人,恩赐七品寿官,㈡韩龙,字腾霄,热心助人,寿至九十八岁,㈢郑臣字南庵,乃笃行君子,寿至一百零三岁。二、在清朝时计

  • 文章鄢陵有关的成语典故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1期  作者:葛國楨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鄢陵 成语典故 史料记载

    是使用得十分广泛的一则成语,形容人声喧嚷尘土飞扬的样子。成语典源于《左传·成公十六年》,书上记载的是晋楚鄢陵交战前,楚王登上可以了望敌情的高车观察晋军的动静。楚王对立站在身边的伯州犁说:「甚矣,且尘上矣。」意思是晋军中人声喧闹得很厉害,尘土飞扬。原形容军中正忙于准备的状态,后世用来形容传闻或消息普遍流传,众人议论纷纷。现多用来指某种倾向或言论传播得非常快,闹得人声喧嚷。多行不义必自毙春秋时,郑武公从申国娶了个妻子,名字叫武姜。武姜生了郑庄公和共叔段,郑庄公

  • 文章鄢陵县况槪述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期  作者:于榮岑  出版时间:1983-09-01
    关键字: 鄢陵县 沿革 疆域 文物 物产风俗

    本文经征得作者同意,转载于「河南同鄕」三十四期壹、沿革「鄢陵」以河南省隶之县而言,虽非大者(人口约卅六万、土地面积约两百平方公里),但在历史上却是赫赫有名之郡。周朝时称为鄢国,春秋时,为郑武公所灭而并入郑国乃改名为鄢陵。史记有载:「郑庄公廿二年,庄弟叔段袭郑、败入于鄢,公伐诸鄢而灭之。」古文观之首篇明载:「郑伯克段于鄢。」此乃着明之弟不恭兄不义之历史故事。晋楚泓水之战,亦即鄢陵以北之泓水。战国时一度改称为安陵。汉高帝十二年,以县人朱濞者职都尉,起兵击项籍

  • 文章「花都」文壇話芳芬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0期  作者:葛國崢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鄢陵文学 民间文学 民间谚语 戏曲作品 小说路口

    鄢陵县文化事业源远流长,先民们在劳动之余,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歌谣、故事、传说、谚语等,更有文人骚客自由结杜、诗歌唱和、著书立说、刊印收藏。鄢陵文坛上虽无遐迩闻名的巨掣大家,但众多的业余文学作者遍布城鄕,他们生活工作在第一线,感情充沛,创作欲旺盛,作品鄕土气息浓郁,表现出淳厚的黄泛区风土人情,像不知名的芳草野花,芬芳四溢。一、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采录是民间文艺学的基础,也是进行理论硏究的前提,它是我国当前波澜壮阔的民间文学运动的洪流之源

  • 文章大陸行記親情「與」風景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7期  作者:姚君佩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亲情 返乡探亲 河南省 鄢陵县 姚家花园 参拜皇帝故里 游云台山 竹林七贤

    朱元璋不择手段,强迫远从山西省洪同县大槐树,迁徙此地。为后辈子孙开荒拓土,创建基业。今日发展富饶之辉煌,繁华似锦的圣地,河南省鄢陵县姚家花园——就是我们的根。晩上饭局,大哥告知:由姪女如玉义父母文祺先生贤伉俪设宴接待,恭敬不如从命,全体家人受邀如约躬临盛会,宾主相见甚欢,云情高谊,无限感荷,永后谢之。是年八月十七日,为我们全家人难以接受的事实,上午直接去至孟家昭玉姑爷坟茔与近日辞世的姑奶墓前,谒灵悼念,目睹吾父见坟台,嚎啕悲声大哭,喃喃自语:回首前尘往事,历经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