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辉县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辉县古共工地与共伯和无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1期  作者:張與仁 出版时间:1976-11-25
    关键字: 辉县 共工 历史考证

    河南省豫北之辉县,为古之共地,此共地之共乃由于共工所居而得名,商周载籍皆沿称之,两汉为共县,隋唐为共城县,至金始置为辉州,明改为县,以至于今。可见共地之重要。世人追述共之本原,往往以为原于周厉王时共伯和之封国,而不及共工,此实大误,这是关系中原古代史和文化地位的问题,不可不辨。为何说此共为原于共工而非原于共伯和呢?其理由如下:壹:周厉王时共伯和封国之说,不见于正史,乃出于鲁连子之忆说,其言曰:『衞州共城县,本周共伯之国也,共伯名和,好仁义,诸侯贤之

  • 文章辉县古共国与共伯和有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2期  作者::王保德 出版时间:1976-12-25
    关键字: 辉县 共工 历史考证

    看到张与仁先生的「辉县古共工地与共伯和无关」一文(本刋八卷十一期),我认为有关古史眞实文献的正确性,不可不辩,愿提出证明作更进一步的考证。考证古史文献,有些非常困难,连「正史」都迷惑不解,只有靠「钟鼎」文献才能解决,共国的为共伯和封地也有钟鼎证明:例如「师敦」铭文说:①「唯王元年正月初吉丁亥,伯和父若曰:师!乃祖■有劳于我家,汝佑唯小子,余命汝死(事)我家,骏司我东偏西偏,仆驭百工,栋栽内外,毋敢否善……拜稽首,敢对扬皇君休……」这位「伯和父」确是「皇君

  • 文章衛輝城北弔孤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9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4-09-25
    关键字: 辉县历史 伯侯之邦 马家桥 比干墓

    豫北的辉县,古即为重要的政治都巿。殷商封为百衞国,周厉王时封为共伯国,秦时齐王建国于此,取名「共」,汉高祖为共侯,故自古以来,辉县即为伯侯之邦,是当时的军事据点。淸时大加重修,城周五里,外郭环绕,人称土城,这是共伯的故城。民初袁世凯在东城根置有庞大官邸,邸中「五一楼」即耗五十万两;而徐世昌也在城外竹林村中置别墅,且自称「水竹村人」。他如西关外另有袁世凯的别业,占地五百亩,袁故后,改为「袁家花园」,园中多仿頣和园,有昆明湖诸胜;城后街有一著名的席家花园

  • 文章豫北辉县的古蹟名胜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2期  作者:郭嗣汾 出版时间:1974-02-25
    关键字: 辉县 古迹 百泉 苏门山 比干墓

    安阳之南,新鄕附近有一辉县,虽然不在铁路线上,但却是古今有名的一座城巿。辉县在殷周时代便很有名,殷朝封为百衞国,周厉王封为共伯国,秦始皇时齐王建都于此,日共。汉高祖曾为共侯,所以此地古代是一个大城巿,也是军事政治上的要地,现在是一个美丽整洁的小城巿,城周五里,城墙整齐,楼堞巍峨壮观,护城河水深八尺,宽三丈。河外有环城马路,再外有古城环绕,又名土城,高达十丈,顶宽五十丈,传系古代共伯故城,民国后,上面种树,辟运动场,气象为之一新。在豫省北部,辉县风景极佳

  • 文章辉县发现吴王夫差铜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馬永濤 出版时间:1990-10-01
    关键字: 辉县 吴王夫差剑 考古发现 出土文物

    据大陆文讯报导,河南省辉县百泉文物保管所,于一九七六年二月间,该单位在废品回收部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在拣选杂钢时从中发现吴王夫差铜剑一把,经专家学者的鉴定为吴王夫差剑。此剑全长五九、一,剑身厚五厘米。柄上有箍两道,隔手上有兽面花纹,镶嵌松绿石,剑身满布花纹,锋锷仍甚锋利,有阴刻古篆字铭文二行十字:攻(敔)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就进一步的了解,此古剑可能出于辉县东南一里许的琉璃阁附近的战国墓区,为盗墓人在抗日战争前盗出的遗留物。据《史记》记载:夫差,吴国

  • 文章辉县盘上蔺相如之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6期  作者:馬永濤 出版时间:1981-06-25
    关键字: 辉县 蔺相如之墓 蔺相如 廉颇 刘玉 平罗社村 谒墓诗 战国历史

    今春中国电视公司第二次播放演出的,「战国风云」历史剧集中,颇引起观众大家极大的爱好和兴趣。由于蔺相如、廉颇两位古人忠公爱国的嘉言懿行,感人深切,流传久远,遂有脍炙人口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两句成语。这些人物情节,发生在距今已有二千余年战国时代的历史故事,眞可以与山河同垂不朽也。我故鄕豫北辉县太行山盘上的侯兆川,古代属燕赵境地,至今仍有「小赵国」称誉,更为各朝代练兵要地,其中平罗社村有赵国上卿蔺相如之墓在焉,墓傍有古银杏一株。明代弘治年间进士刘玉先生

  • 文章(中原文物)重印河南輝縣志序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0期  作者:馬永濤 出版时间:1993-10-03
    关键字: 河南辉县 重修县志 辉县志 方志学 礼制

    河南辉县,地处豫北边陲,毗连太行。远古时期为共工氏族居地,地以人传,古代称共。夏为冀州之城,殷商时属畿内地,周初属鄘,后并于卫。卫僖侯之子共伯余、共伯和先后封于此,古称共国。春秋时属卫,后属晋,战国属魏,秦属三川郡,自汉以来,有共县、共城、山阳、凡城、河平、苏门诸称。金宣宗贞祐四年(西元一二一六年)因百泉卫源庙有清辉殿,改苏门县为辉州。明太祖洪武元年(西元一三六八年)设府并州,隶属卫辉府,遂将辉州改为辉县,沿用至今,已逾六百余年矣。洎至一九八八年十月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