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研究共返回8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李辰冬谈研究诗经的方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7期  作者:程榕寧 出版时间:1979-07-25
    关键字: 李辰冬 诗经研究 研究方法

    幾年來,國立師範大學敎李辰冬一直盼望著有學者和他「打筆仗」,好好談談「詩經」。因爲,兩千多年來,歷代的讀書人都還猜不透「詩經」裏的每個地名,每個人名,每件史事,甚至每個字,到底是怎麽囘事。而李敎授鑽硏了幾十年,確定了「詩經」是一部千古不朽的文學偉著,也是一部活生生的宣王復興史與幽王亡國史後,他更爲後世硏究「詩經」的人,尋出一套方法,而且非常大方的公諸於世。不過,李敎授還是有些寂寞,如果學術界對他的「詩經硏究」有異議,或是表示贊同,都應該有反應。爲什麽這麽...

  • 文章我的故鄉小梁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1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邙山 考古研究 史料研究

    起来,深觉中原文化基础雄厚,话语有真理,家户有历史,到处有古蹟。特别是古都洛阳,北邙山上,人称「无卧牛之地」,此话外乡人多不理解。所以我在时间许可,精力所及尽量找寻研究资料,就因为没有出过远门的人,土生土长习以为常,而我则是少见多怪,追根究底。有的是神话,有的是传说,在风俗习惯中,展现出民族文化特色,以及地理环境,所培养出来的民族个性。邙山是一个「看山不见山」的高岭,只有沟坡岭凹,没有高峰峻崖。俗话说的「这山看着那山高」,在地形原理上,,富有道理,一九四三年以前

  • 文章論韓愈贈序作品之隱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9卷 第3期  作者:姜明翰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韩愈 赠序研究 史料研究

    編者按:韓愈,字退之,唐鄧州南陽人,古文家、詩人。由進士累官至吏部侍郎,操行堅正,發言眞率,與柳宗元提倡散體,反對駢體時文,文筆閎中肆外,卓然大家。蘇軾嘗謂其「文起八代之衰」,後世治文者,皆奉爲圭臬。其先世居昌黎宋元豐中追封「昌黎伯」,故世稱韓昌黎,著有「韓昌黎全集」。

  • 文章孫著「水滸英雄是不是眞有其人?」讀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4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81-04-25
    关键字: 岳飞 岳珂 史料研究

    本年四月十五日中國時報第八版發表了一篇以「影子復活」作大標題—孫述守先生作「水滸英雄是不是眞有其人?」,細讀全文曁附註釋八則,謹申淺見,就敎明達。孫先生註釋㈦云:「我們的叙述是根據三朝北盟會編與建炎以來繫年要錄的記載」,對於建炎三年汴京南薰門之戰,認爲「岳飛的孫子岳珂在鄂王行實編年說他祖父獨力作戰而大勝,以數百人破對方數十萬,宋史岳飛傳是根據行實編年寫的,也就跟着岳飛說假話。」(照錄孫先生原句)在註釋㈥對於岳飛之死則於文中有「轉引自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零七...

  • 文章董彥堂先生的殷曆譜(附錄傅斯年殷曆譜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11期  作者:石璋如 出版时间:1973-11-25
    关键字: 董作宾 殷历谱 学术研究

    殷曆譜是董彥堂先生重要著作中的一部重要著作。材料新,見解新,方法新,結構新,有系統,有分量,有卓見,有貢獻。它不是普通的年表,不是普通的譜牒,而是一部新的殷商史,根據地下新出土的卜辭,糾正了過去若干傳統的錯誤觀念,對於後世硏究殷商文化,者有莫大的啓發作用。全書共十四卷,分爲上下兩編,分釘四册,上編一册,計四卷:第一卷:殷曆烏噉;第二卷:曆譜之編製;第三卷:祀與年;第四卷:殷之年代。下編十卷,分爲三册,第一册計一卷又半,卽第一卷:年曆譜:第二卷:祀譜一。第...

  • 文章嵩岳禅学研究资料小集(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8期  作者:陳祚龍 出版时间:1975-08-25
    关键字: 少林寺禅学 史料研究 古迹研究

    ㈦ 少林寺賜田勅少林寺賜田勅【龍按:原註曰:碑高五尺九寸五分。廣二尺六寸六分。二十行。行五十三字。正書。】少林寺。今得牒稱。上件地。往因寺莊。飜城歸國。有大殊勳。據格。合得良田一百頃。去武德八年二月。蒙勅賜寺前件地。爲常住僧田。供養僧衆。計勳仍少六十頃。至九年。爲都維那故惠義。不閑 勅意。妄注賜地。爲口分田。僧等比來知此非理。每欲諮改。今旣有勅。普令改正。請依籍次。附爲賜田者。又問僧彥等。旣云飜城有勳。准格合得賜田。當時因何不早陳論。飜城之時。頭首是誰。復...

  • 文章馮維盛——中國文化的探源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李敬偉 馮晶明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冯维盛 夏朝遗址 考古研究 史料研究

    上发表,引起国内外史学书家的关注。这一消息不啻在我国史学界投下了颗重型炸弹!隐藏了五千年的中国夏文化之谜即将重现天日!冯维盛,这位38岁的农民即将成为探得中国文化源头的第一人!1953年3月2日,冯维盛出生济源轵城鎭小王庄村。他的爸爸解放前任济源图书馆馆长,是一位深谙当地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的学究。父亲虽是老实巴脚的农民,但耳濡目染,也装了一肚子关于太行山黄河水的故事。处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冯维盛自幼便滋生了探寻中国历史源头的兴趣。他十来岁的时候,父亲每次上山拉

  • 文章方城——中國現存最早的長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1期  作者:賀金峰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方城 长城发祥地 史料研究 考古研究

    作者:賀金峰通聯:河南省方城縣教師進修學校河南省方城縣裕州北路四九一號

  • 文章澄本清源、還我「党」姓兼論党、黨姓氏考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党林芳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姓氏考究 党姓考究 史料研究

    近百年來,由清代之千餘姓,發展到時下之數千姓,繁衍之速之快,可見一斑矣。據鄧獻鯨中國姓氏積,得單姓三、六八四姓;複姓二、〇三二姓;三字姓一四六姓,計共五、八六二姓。短短數十年,姓氏繁衍竟高達四五倍之多,時人陳仁德考據謂:「吾國姓氏高達九、一七七姓」。單就臺灣區而論,以一九七八年六月三十日止爲準,其時總人口數爲一六、九五一、九四〇,共得一六九四姓,其中單姓一六一一姓,複姓佔七五姓,三四字姓各佔四姓。數十年以來,中國人由原來之四億五千萬,急劇繁衍到而今之十一...

  • 文章石鼓文集錦 自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9卷 第4期  作者:安國鈞 出版时间:1997-10-01
    关键字: 石鼓 史料研究 自序

    國寶石鼓,爲周秦時代之遺物,質爲石,形如鼓,故名石鼓。其數有十,各重兩頓上下,石鼓之腰部,鐫有篆籀文字,記述君王行獵事跡,古之刻石記事;方者爲碑,圓者爲碣,又名獵碣,或名周代十碣。石鼓原遺置於陝西省天興縣,岐山之陽陳倉草莽中,至唐初蘇勗始有著錄,唐德宗時,進士鄭餘慶,遷之於鳳翔府夫子廟中。宋朝徽宗時遷至汴京,金人破宋,石鼓移至燕京,民國二十年九一八事件暴發,日寇侵佔我東北,北平之古物南移,民國二十二年石鼓運至上海轉南京,民國二十六年七七抗日戰爭開始,十二...

共86条记录 1/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