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清明节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掃墓愼終追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4期  作者:白琤 出版时间:1986-04-30
    关键字: 清明节 扫墓 《礼记》 春分 祭祖

    淸明節掃墓,雖爲由來甚古的民俗,但是淸明節成爲民族掃墓節,還是民國成立以後的事。當年北伐勝利,全國統一,奠都南京以後,政府爲了紀念民族始祖—黃帝的功績,並表示國人對先祖的崇敬與愼終追遠,特定每年四月五日(淸明節)爲民族掃墓節。民族始祖黃帝的陵寢在陜西省中部橋山山麓,民國二十四年四月五日中央派代表謁陵,擧行首次的民族掃墓典禮,從此以後,中央每年都在淸明節這一天,派員前往黃帝的陵寢掃祭,政府遷臺後亦於每年的淸明節擧行遙祭黃陵典禮。民族掃墓節從民國二十四年開始...

  • 文章寒食节「与」清明节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7期  作者:姚君豪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寒食节 清明节 民俗节日 介子推 重耳 介山

    一、寒食节:是中国特有的民俗节日,正好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因此古代人皆称「寒食节」为「一百五」。例如,唐朝诗圣杜甫就有一首诗叙述:「一百五日夜对月」——「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液。」又如宗长姚合先贤的「寒食书事诗」——「今朝一百五,出户雨初晴。」据荆楚岁时记载:「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另注云:「据日历,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紧紧相连,人们常把两者混为一谈。在中古代「寒食」是一个独立的节日。隋唐

  • 文章洛陽老城的舊文化與新文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1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返乡探亲 清明节 参加祭祖 故乡风俗 故乡发展 风景名胜

    办理有序,我因随身带有一台传眞机,要办入关手续,故而行动较慢;出关见家人等候在接,顺利登车到老城义勇街家中,时间大约九点钟。参加祭祖 辈添族长四月五日是清明节,张氏家族下黄村,远在明末由山西运城迁此,经过七代分迁小梁村。以往我只认世居小梁村,前年回来停留较久,得能与下黄族亲相聚,约定整修宗祠,我答应赞助促其成。经过族人筹画,募款聚资,数月兴工,终将清季祠堂,从破旧倒榻中挽救回来。眼看是物质方面的进步,实际是思想在引导。「愼终追远」「光前裕后」都是孝心

  • 文章民族掃墓節史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黃敬齋 出版时间:1979-04-25
    关键字: 中华民族扫墓节 清明节 寒食节 民族习惯 历史渊源

    紀元前四千六百一十五年,我國始祖黃帝軒轅卽位,他爲我國奠下了許多基業和深厚的文化;國民政府定都以後,爲了紀念他的功蹟,就定每年淸明日爲「中華民族掃墓節」。民族掃墓節的由來,旣是淵源於固有的淸明節,民間習俗每當這一天,必須祭掃祖宗墓地,也就是追念祖先的意義,現在改爲民族掃墓節,是繼承固有的宗族觀,擴而追念民族遠祖,以爲發揚民族道德,增強民族自信的社會敎育,是具有極大的意義的。古時祭祖本來在宗廟擧行,或在家中祭祀,掃墓祭祖自三代以後才有的,至於「淸明佳節,上...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