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洛阳历史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洛阳西工与呉佩孚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8期  作者:方洪疇 出版时间:1975-08-25
    关键字: 洛阳历史 建筑特色 洛阳练兵

    孚威将军吴佩孚开府洛阳,历时八载;河南的铁路收入,供其消费;河南的壮丁近二十万人,受其驱使;大小战十余次,前后方的战场都不离河南,河南人的生命财产损失,无从槪算;而战后遗留之灾害,更难估计;是吴佩孚之措施与河南人之祸福,有着密切的不可分的影响与关系,乌可不有记以告后人。

  • 文章中华民国行都——洛阳地文人文槪述第一编 前言体例及插图说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8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5-08-25
    关键字: 洛阳地貌 公路交通 考古研究 史料研究 洛阳历史

    前言洛阳为历代都会,一二八事变,又为中华民国行都所在。若仅以河南省一县治目洛阳,恐贻人以数典忘祖的讥讪。洛阳自奠为行都后,中枢政要及各党各派名流,悉集于此,大凡民意机构参政会,与国民大会的筹设,及立监委员选擧法,均在国难会议有所决定。议题藏在盟府,任人皆可覆按。洛阳县志,只有乾隆和嘉庆版。民国初年,宏文社仅印有石仰选辑。洛阳绅矜方谋议续修,奈战乱不息,洛都常当其冲,无形搁置,迄未修辑。民国二十七年,河南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兼洛阳县长李杏村,始行组设委员会

  • 文章洛阳伽蓝记中的白马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王更生 出版时间:1976-03-25
    关键字: 洛阳伽蓝记 白马寺 历史典故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大修寺庙,一时伽蓝之盛,甲于天下。后遭永熙之乱(西元五三四),城廓顿成废墟。当时期城太守杨衒之,行役洛阳,感念沧海桑田,世变无常;乃摭拾旧间,追敍遗迹,作洛阳伽蓝记五卷。书中第四卷记白马寺綦详,除敍述建寺经过外,对寺中奇花异物,名僧故实,多所涉及。据他说:白马寺座落于洛阳西阳门外三里(指故城),东汉明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遂遣郞中蔡谙、博士弟子秦景,前往天竺寻访佛法,摩腾与竺法兰二僧适以白马驮经而来,于是创建此寺。寺中存有腾译四十二

  • 文章洛阳三千年沧桑史话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于凌波 出版时间:1991-04-01
    关键字: 洛阳 历史沿革 古都 地方志

    于凌波先生洛阳人曾编纂洛阳文献笃信佛学曾于本社刊张伯英先生传及洛阳出士三体石经等大作。—编著

  • 文章杜康賦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韓自然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洛阳杜康 杜康历史 《杜康赋》 河南文化

    杜康村位豫西部,去九朝古都洛阳南百余里,今汝阳县辖区。汝阳古称伊阳。此地山青、水秀、景美、人杰,古迹颇丰。大禹治水汝阳[1],成牧耕台[2],王禅讲学鬼峪[3],李白游歌鸣皋[4],杜甫咏诗紫罗[5]。中国酒文化研究会议定汝阳杜康村为杜康酿酒遗址。杜康乃秫酒鼻祖、功垂百代,勋泽当今。予感概万千,心潮逐浪,无词律而咏赋成也。赋曰:禹王治水兮,紫罗斧痕[6];云飘泉涌兮,汤王遗迹[7];王禅讲学兮,鬼谷名世(8);军校冠世兮[8],云梦洞深。魏武嗣葬兮,曹睿

  • 文章中原探親見聞摘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10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1988-10-30
    关键字: 探亲随笔 洛阳见闻 历史文物

    睽违故鄕,历时四十余年,自从探亲大道畅通之后,香港每周日有飞机直达洛阳洛阳在每周二、四也有班机,直抵广州。高山大海的地形障碍,均都不复存在,朝发夕至,人人称便。吾于六月二十三日到西安,以两天时间探亲会友。深感人生短暂,长者已逝,幼者对面不相识,必须先谈血缘关系,然后始能定位。亲情似海,痛觉见面非易。西安古城,随着历史增进,现又面目全新,鼎固西北,气壮山河。二十五日与胞弟会面后,即乘直达北京夜车,陇海铁路穿山履险的场面,夜暗不能眼见。战时砲声闯关的惊险

  • 文章洛阳建都及州郡沿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9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9-09-25
    关键字: 洛阳市 建都历史 州郡沿革 行政规划 历史文献

    科甲之士,亦多自裁或被族灭。淸沿明制,雍正二年,依隋城西北隅,兴建今日的洛阳城,周遭九里十三步,为淸代府城制度。知河南府事张汉,迁旧城有历史价値营造物于内,如董宣词,曹操点将台、四眼井、妥灵宫等,为象征性古迹。晚淸知府文惕,好吟咏,洛阳士人,多所唱和海军上校贾墉尊翁贾秀卿长辈,丁酋科拔贡,尝以吴公荐贾谊赋献知府,文惕即醵金令其督修贾谊祠,一时传为佳话,洛阳士人对文知府去思,尙称良好,亦多佳评。民国时代民国初年,裁并陜州四,汝州五县之地,合河南府十县计十九邑

  • 文章历史古代文物—地下城市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4期  作者:彼得·海勒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中国历史 考古研究 地下城市 洛阳 黄河流域

    为什么无法产生像那种可以纪念贵族生活的建筑呢?」时间拉回现在,风景还是不变:一个农民、一片田、一条路、一个村庄。一九三〇年时,有位外国人杜布森(Ricard Dobson)曾经写下:「河南没有历史。」在今天,这个说法是说不通的,原因在于,这里是众所皆知的殷商遗迹。商朝出现过东亚最早的书写文字,那些文字被雕刻在龟甲和骨头——即甲骨(西方人称之为「oracle bones」,直译为「神谕的骨头」)上。如果我们定义历史是以书写而成的纪录,那么,这个地带的河南可以算是

  • 文章洛阳县简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6期  作者:莊良田 出版时间:1982-06-30
    关键字: 洛阳 历史资料 文物古迹 风景名胜 地理 人口 物产

    勗)制洛阳为东都,石晋(敬塘)改洛阳为西京。宋太祖(匡胤)都汴,以河南府为西京。金主(亮)以河南府为金昌府,元(忽必烈)袭宋统,建中书行省十二,洛阳属河南行省,复分廿二道,洛阳属河南北道。明代洛阳为河南府。淸沿明制,雍正二年,依隋城西北隅,兴建今日的洛阳城,周遭九里十三步,为知府张汉所建,迁旧城有历史价値营造物于内,如董宣祠,曹操点将台,四眼井、妥灵宫(关羽停灵处),贾谊祠等。民国初年裁并陜州四,汝州五县之地,合河南府十县计十九邑,为河南巡按豫西分司。四年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