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治水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夏邑點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12期  作者:王光臨 出版时间:1970-12-01
    关键字: 夏邑县 命名 治水 纪念馆 人物回忆

    为上策。国父云:「建设之首要在民生,信哉斯言矣。二、广建沟渠以治水夏邑全境,为一大平原,既无山,又无河,丁先生云只有「坑」而巳,其实尙有沟渠,计大小七十二道。平原之上,一遇大雨,立即一片汪洋,如能治水,其重要不亚于治匪。该县先贤,为防水患,曾筑有沟渠七十二道,以供宣泄洪水,以免洪水横流,淹没村庄,而确保居民之安全。是以该县东门外,建有功在天下的禹王庙。每年禹王诞辰,男女老少,争往膜拜。禹王治水,功盖天下,但各县各地,建庙祭典者并不多见,而夏邑县则独建有巍巍可观

  • 文章古今水利歷史掌故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2期  作者:王宜忠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水利典故 史料研究 大禹治水 刘鹗年谱

    教授慧眼这一关,那就不得而知也。一、大禹治水此书,是一部水利史,据史书禹贡篇载:「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九州为:梁、雍、豫、徐、兖、青、冀、扬、荆,系以天然形势为分野。查九州中「雍州」之土原为上上,「扬州」之土为下下。数千年来,因为西北黄土高原,尤其是秦、晋及豫西一带,表土冲掉,童山濯濯,肥沃之地,变为贫瘠而泥沙下输,豫省首当其冲,亦首受其害,盖由来久矣。「扬州」原为卑湿多水之区,经历代列祖列宗胼手胝足,分别导入江、海,从此水有归宿,地不淹没,水道

  • 文章説道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8期  作者:羊牧 出版时间:1981-08-30
    关键字: 道统 孙中山 三民主义 圣贤明君 禅让 大禹治水

    欣然向化,而国以治,夫子赞曰:「巍巍乎,舜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二圣之德,如天无私覆,地无私载,长养万物,功成而弗居。尧舜之世,为中国政治之黄金时代,二圣德配天地,当之无愧。大禹之时,天下滔滔,洪水为患。大禹治水,夙夜忧勤,三过家门而不入,以其「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后稷敎民耕稼,栉风沐雨,劳力劳心,以其「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文王之时,仁德广被,二分天下有其二;武王伐纣,胜残去杀,以三千虎贵,克亿万之师,解民于倒悬,拯民于水火。和商汤放桀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